黨曉偉
摘要 主要介紹寧強縣林業生物病蟲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以期為類似林業保護單位提高御災減災能力提供參考,切實做好林業有害生物監測及防治工作,有效控制和減輕林業有害生物危害程度,為林業健康發展起保駕護航重要作用,從而保障林業生態安全。
關鍵詞 寧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
中圖分類號:S7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305(2020)04-0-02
DOI:10.19383/j.cnki.nyzhyj.2020.04.056
林業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可以成為國家減災關鍵工作之一,可以有效保護森林資源完整性,提高生態總體環境,為國民經濟發展保駕護航[1]。目前,寧強縣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在上級相關部門正確指引下,各界公眾以及森林工作者共同奮斗下,實現了減災工作顯著成效。但有很多問題仍需要妥善解決,有的問題形勢較嚴峻,需格外注意。
1 目前林業生物防治工作遇到的瓶頸問題
1.1 林業病蟲害面積比呈擴大趨勢
林業病蟲害出現的面積比以往有擴大趨勢,增加了防治難度和工作量。寧強縣人工造林面積也逐漸增大,有的單一樹種數量增多,增大了控制有害生物難度。統計這幾年天氣,降雨量減少,暖冬等現象頻出,害蟲病死數量減少,這樣會間接增加病蟲害面積。目前,防治病蟲害的人力、資金技術投資非常有限,很難滿足日益復雜的病蟲害現象[2]。
1.2 林業病蟲害種類呈上升趨勢
林業害蟲種類也呈上升趨勢,對森林危害程度逐年增加。當前,全縣可構成成災的有害生物數量和種類每年都在增加,沒有找到合適解決辦法和措施。需要特殊注意的是,很多有害生物是從外地傳入,是以前寧強縣沒有遇到的物種。歷史悠久的害蟲有天牛、松毛蟲、大蠶蛾等控制效果也不明顯,害蟲對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消極影響不容忽視。
1.3 具有危險性的病蟲害對森危害十分顯著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云南松毛蟲、油松散斑病、馬尾松毛蟲、杜仲夜蛾等多種害蟲對寧強縣森林形成了入侵,針對這些病蟲害寧強縣隨即采取了積極手段,盡最大努力控制其數量,經過治理沒有明顯危險到森林安全,但是潛在危險性仍要時刻注意。寧強縣在陜、甘、川三省交匯處,是國際性檢疫對象松材線蟲的適生區,這些森林病蟲害侵入,會造成寧強縣油松林在短期內毀滅。
2 制約寧強縣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主要情況
(1)林業對監測病蟲害有關工作仍需不斷改進,很多區域不能第一時間精準掌握病蟲害類型、危害范圍等詳細預報工作和及時防治手段。(2)科技力量有限,防治手段不先進,目前對新技術研究工作和科研成果推廣方面還有很多工作不夠,如在防治過程中大量噴灑農藥對環境污染加重;很多害蟲沒有天敵,生物防治工作資金和技術都落實不到位。(3)林業部門內部缺乏有效溝通,各生產環節脫節情況非常嚴重,造林人員只管造林,育苗人員只管培育,引入新品種人員只管引入樹種,在實際造林過程中沒有結合森林規劃有關情況,也沒有充分考慮預防機制、生物防治的具體工作,導致林業防治工作一直處在非常被動的情況。(4)檢疫工作不及時,一些產地檢疫工作沒有及時跟進,檢疫檢查站檢疫工作處于嚴重失控狀態,嚴重缺乏危險性病蟲害的傳播程度,防治經費有限,抗災水平總體下降,隨著年份增長基礎設施配備不夠,減少防治、報告、儀器檢測、交通通信等最新防治技術未跟上推廣速度,有明顯滯后性。
3 主要對策措施
做好林業防治工作對森林資源影響和生態建設工作具有關鍵意義。增強林業病蟲害相關工作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重新思考。
3.1 增強意識,加強領導工作
將生態建設有關工作提升至國家發展戰略目標程度上,可持續性發展是中國發展的基本國策之一,具有較好的生態環境可以實現經濟可持續性發展,不斷提高林業病蟲害防治有關工作,加強對森林資源保護,實現生態環境建設的良好方面,最大程度降低生態危害,不斷促進國民經濟快速發展。林業有害生物對森林資源發展具有不好影響,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可以明顯降低經濟損失,最大限度保護森林資源,實現國民經濟和環境的更好發展。
3.2 提高病蟲害預警工作力度
預測工作是病蟲害防治關鍵步驟,各有關部門需要加強預測工作的收集工作,積極調查和監測,對轄區內森林情況有精準了解,對森林有害生物情況有準確分析,使用專人、特定方法、定時掉線、明確對象,第一時間發現后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出現沒有調查不重視,進而引發嚴重后果。從發展程度上看,全縣以縣級作為報名點,形成全縣覆蓋、比較全面的網絡報名體系,同時需要快速掌握全縣范圍內林業有害生物具體情況以及未來發展動態,實行區域預警和報警系統,根據林木資源實際情況及有關氣象資料,實現林業病蟲害工作的長期預報工作,實現全縣范圍內林業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3.3 增加森林科技含量,提高防治措施
森林防控工作需要科技工作支持。根據目前林業有害生物在生物多樣性具體防治工作上會有一定不適應情況出現,要增加各種手段提高改進辦法,在現有林業資源保護情況下,增加一定造林數量,使用較好樹苗,建造混交林,實現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貫穿整個林業生產。同時,增加早起預防監控和研究有關工作,增強在自然情況下抵抗病蟲害能力,形成一個有害生物防治和林業生產良好發展新路程。此外,全面貫徹國家農藥使用有關規定,禁止使用水胺硫磷、甲胺磷、乙拌磷、除草醚、百草枯等劇毒、難降解農藥,推廣和使用植物性農藥(煙堿、茴蒿素等)、礦物性藥物(礦物油乳劑、波爾多液等)、仿生藥物(滅幼脲),最大程度降低對土壤、水等環境污染,充分發揮生物防治作用。寧強縣處于陜西省西南角,南連四川,西接甘肅,保護環境意義非凡,需要從生物技術中產生一定突破,運用管氏腫腿蜂可以實現有效防治青楊天牛以及雙條杉天牛,使用赤眼蜂可以成功防治松毛蟲,使用人工啄木鳥可以有效減少天牛、病毒、BT和仿生藥物滅幼脲,可以明顯防治美國松毛蟲、白蛾等,效果明顯,可以推廣林業害蟲,實現生物技術廣泛使用,可運用6HZ—2020A手壓樹干注射器、3WF—3S噴霧噴粉機、6HY—25系列噴煙機等多種藥物器械以及誘蟲燈、誘蟲劑,實現對美國白蛾、松毛蟲、小蠹蟲類等害蟲的監測工作,實現病蟲害良好控制。
3.4 提高林木檢疫的質量,控制危險病蟲侵入
森林植物檢疫工作開展需要遵循科學防控、預防為主、促進健康、依法處理等預防性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檢疫工作通常情況下技術性非常強、政策性非常多、涉及多專業多方面。因此,要從寧強縣實際情況出發,在做好重點工作時,需要不斷宣傳植物檢疫有關條例,重視森林植物防疫工作,提高人們的法治觀念,希望人們重視和支持檢疫有關工作,同時也要加強產地檢疫工作,對城鎮森林的產品和倉儲、市場、銷售、加工等一系列單位,對苗木、花卉、瓜果等有關生產單位需要加強管理工作,從源頭阻礙病蟲害進入,禁止從疫區調運森林植物及其產品[3]。
3.5 增加資金的投入力度和數量,切實保障防治工作有效進行
增加資金投入力度,可以有效實現防災和減災工作,繼續秉承地方是主要資金投入來源,國家是輔助資金投入來源措施,誰經營、誰治理,權責分明,實現國家、政府、集體、個人等多渠道投資模式,從多方面增加資金投入。政府需要將病蟲害生物防治工作列入日常防災減災工作中,實現測報、減災、檢疫等多方面投資工作。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要有意識增加市級和縣級有關項目投資力度。寧強縣屬于貧困縣,含有大面積防護林、公益林和水源涵養林等,這個產品不能直接到市場中進行交易,是一項特殊商品。寧強縣長時間沒有固定收益,沒有足夠資金用來防治病蟲害,因此需要按照誰收益、誰補償的原則,以最快速度實現生態效益補償工作可以順利開展,在補償經費中獲得適當防治經費。
4 結論
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必須堅持強化領導,依靠科技支撐,點面并重的舉措,采取噴煙、噴霧、土壤消毒、藥物防治、樹下清灌、撿摘蟲繭和清除病蟲枝等措施,強化行政執法,加強森林植物檢疫,才能提高檢疫科技含量,使檢疫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促進寧強縣森防工作向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發展,提高森防管理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 楊巧慧.森林病蟲害防治策略[J].科技傳播,2011(9):23-23.
[2] 葉建仁.中國森林病蟲害防治現狀與展望[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0(6):1-5.
[3] 周仲銘.林木病理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1.
責任編輯:黃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