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胡是一種民族樂器,擁有超過千年的發展歷史,隨著歷史的演變而不斷發生著變化,二胡演奏也在這一過程中不斷走向完善。從誕生開始,二胡就被人們廣泛應用于戲曲與說唱表演中充當伴奏,之后,隨著二胡演奏技術的提高以及演奏觀念的更新,二胡演奏逐步獨立起來,成為一種能夠以獨立形式呈現的演奏形式,在風格與技巧方面都在走向成熟。在對二胡演奏進行創新發展的過程中,除了要關注研究技巧之外,還必須把審美心理作為一項重要內容進行分析和考慮,因為審美心理關乎作品的演繹和主旨思想情感的表達。只有從審美心理角度進行分析,才能夠讓二胡演奏藝術在新時期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為我國民族音樂藝術的繁榮進步做出貢獻。
關鍵詞:二胡 演奏 審美心理
民族音樂藝術的發展推動了民族文化的傳承與進步,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民族樂器演奏的受關注度得到了明顯提升。二胡是一門民族樂器,二胡演奏是藝術再創造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除了包括演奏技術上的展現之外,還伴隨著系列審美心理體驗與情緒情感的反映。所以我們在對二胡演奏進行分析和研究的過程中,除了要研究二胡演奏的整個發展歷程,分析其在演奏技巧方面的持續突破之外,還必須從審美心理角度進行分析,明確心理素質在二胡演奏中的作用。本文著重就二胡演奏的審美心理、審美期待進行分析,力求從心理視角出發為二胡演奏藝術的發展提供一定參考。
一、二胡演奏的審美心理
(一)知
知是二胡演奏審美心理的第一項重要內容,把關注點放在了演奏活動中的理性認識方面。我們在對其進行解讀時可以具體從以下三個方面出發進行思考,實現對這一審美心理的細致研究:一是認知。認知是演奏者在演奏環節結合個人的作品掌控力,在選取二胡演奏技巧方法方面得到的理解。所以,演奏者的認知主要是認知演奏方法和技巧的具體使用,只有做好認知環節的控制,才能夠在演奏方法的應用方面得心應手,順利把握并突出作品的主題和情感。在理解“認知”時,我們可以將其分成兩部分,“認”要求演奏者認真瀏覽閱讀譜面,了解旋律、調式等音樂信息。演奏者不僅要用眼看,還需要開動大腦進行積極思考,運用理性思維進行細致分析,以便在演奏過程中提高準確性和有效性。“知”是演奏者會運用準確合理的演奏技巧和方法。識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了演奏者的認知水平,同時也奠定了二胡演奏的根基。二是記憶。記憶主要是演奏者對音樂作品的內涵、結構、旋律等要素進行有效記憶。由于二胡演奏難度大,要想提高演奏水平,就要求演奏者提高音樂記憶能力,增加音樂記憶和積累,從而為內涵的把握以及表現創造良好條件。三是判斷。判斷是演奏者對音樂美的一種辨別分析,主要是對音樂的音色、音準、節奏等進行判斷,評價其是否達成了預期要求。對于二胡演奏來說,音樂表達如同是無形的大手讓演奏者學會將其作為隱形尺度衡量演奏的音樂美表達,如果對音樂美的表現沒有達到預期,那么就需要根據給出的判斷結果進行調整,以便獲得更為理想的藝術效果。
(二)情
二胡演奏中,不僅要關注其中的理性思維和認知,還必須在情感上有更加深刻的領悟,而且二胡演奏之所以具備獨特的魅力,能夠使人們的思想層次獲得深刻的影響,就是因為二胡演奏情感豐富,可以帶給人積極愉悅的情感體驗與心理感受。所以,二胡演奏的另外一個重要審美心理就是情。在對這一審美心理進行解讀的過程中,可以重點把握三方面的內容:一是直覺。直覺主要強調的是對二胡演奏過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對比要素,比如音色、速度、力度等進行對照領悟。直覺是一種無意識、直接而又敏感的感受。直覺與理性是一種相對的概念,直覺是人的一種本能,是音樂感覺,具備很強的主觀性,而理性則是客觀的。直覺是重要的情感要素,在增加藝術情感內涵方面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效果。二胡演奏者會有自身獨特的演奏感覺,于是在演奏審美心理的分析中要關注直覺這一要素,既要發揮和展現天賦,又要重視后天引導與熏陶。二是投情。要將主題與思想表現出來就必須投入情感。如果演奏者一味強調對演奏技巧的應用,而忽視情感的運用與表達,則很難引起聽眾共鳴。真正意義上的投情是二胡演奏者先讓自己被感動,產生良好的情感領悟,然后把自己的體會與作品本身的情感結合起來,進行綜合性表達。三是想象。在二胡演奏中開展想象是非常重要的內容,也關系到心理和情感的把握。演奏者需要在服務于作品表達的同時,加入自己的想象,讓音樂形象以鮮活形態呈現出來。
(三)意
二胡演奏的審美心理是知、情、意的結合,所以除了要關注前兩個審美心理要素之外,還必須把握好意這一部分。對意進行理解可以把握兩個角度,首先是對音樂作品的主題進行理解,并對作品的情感進行有效升華。其次要注意對意志進行控制,主要考驗二胡演奏者的心理調控能力,尤其是臨場演奏當中的心理調控,所以,我們常常可以將這部分內容理解成心理素質這個常見概念。不少二胡演奏者在演奏活動當中無法獲得理想效果,制約內在思想情感表達的主要原因就是心理素質低,不能夠積極控制自身情緒和情感,并因為無法把自己調整到良好的演奏狀態而無法給觀眾帶來音樂美。二胡演奏者可以結合這樣的審美心理特征,重點提高個人的意志調控力,不斷提升心理素質。在正式演奏之前,演奏者就需要對演奏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分析,并對其中的難點技術進行反復練習,夯實基本功,升華演奏技巧,提高演奏信心。在演奏過程中,每個演奏者都要做到全身心投入,排除一切干擾,平復心情,循序漸進。
二、二胡演奏的審美期待
(一)音高審美期待
審美期待是欣賞者在審美活動中對接下來將要產生藝術美的期待,從本質上看是一種審美心理活動。二胡演奏的審美期待來自聆聽者,只有讓聆聽者的審美期待得到充分滿足,才能夠讓二胡演奏的藝術魅力得到充分展現。對音高的審美期待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分別是對音高穩定和音高變化的期待。在音高穩定期待中,就可以分成對確定音高以及穩定音級的期待。如果因高不能夠有效確定下來,那么就會讓人聽得糊里糊涂,甚至是不知所云。聆聽者會對確定音高有期待,渴望從中體驗二胡音樂的音準美。在應當變化的期待中,聆聽者往往對音高適度變化滿懷期待,在二胡這一樂器中體現得是非常明顯的,具體分為對相同音持續過程中變化的期待,以及在一個音進行時對接下來的音的期待。
(二)節奏審美期待
二胡演奏中對節奏的審美期待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分別是對散板和終止的期待。首先從散板角度進行分析,在傳統音樂中散板可以說是非常具備特色的,二胡演奏當中散板出現頻率很高,有可能在開頭,也有可能在中間或者是結尾。由于散板律動并不固定,所以通常會在散板段落開始處標上“自由的”這樣的提示,為二胡演奏者開展二度創作提供了極大的空間。演奏者可結合自身的見解展現個人獨特的風格,只要這樣的風格與聽眾心理期待一致,那么就能夠讓他們感受到二胡的節奏美。二胡演奏者可以結合聆聽者對終止的期待,用相應的處理方法,可以是在樂曲結束之前把速度放慢,把節奏拉寬,把氣口留長,并讓聽眾產生最為強烈的終止愿望,在最后獲得更強烈的期待滿足感,也可以是先樂段終止再樂句終止。
(三)情緒審美期待
二胡音樂藝術中包含著大量的表情因素,其中對表情功能有明顯表現的就是右手運弓以及左手揉弦。聆聽者會對二胡音樂的情緒情感有著很強的審美期待,具體又可以劃分成兩個類型,其中一種是遞進型,另外一種則是轉折型。前者是在一種音樂情緒出現時,我們渴望將它繼續發展并強化下去。要想滿足聽眾的這種審美期待,通常可以用漸強式或者是漸弱式的處理方法。這樣的處理方法主要是出現在同音型反復的情況下,因為在相同音型反復的過程中,聽眾自然會生成對變化的期待,通常情況下只是朝著一個方向變化。這樣的情況往往不會大篇幅出現,往往是幾個小節和幾個樂句。后者通常出現在前一種情緒持續發展到某個程度或某種階段時,往往是在音樂情緒審美達到或者是即將達到飽和時,在段落或者是樂句的終止當中非常常見。想要滿足聽眾的這種審美期待,演奏者首先要對音樂的情緒和段落情緒轉換關聯進行深入分析和理解,然后借助演奏活動將情感關系傳遞給聽眾,讓聽眾及時感知這樣的情緒,了解情緒即將出現轉折的可能性,從而對轉折情緒產生期待,有進一步聆聽的欲望。
二胡是民族樂器的代表,擁有細膩的音色,擅長表達各種各樣的情感,也能夠刻畫出多種多樣的音樂形象,所以顯現出強大的表現力。在二胡演奏當中審美心理體驗和演奏活動存在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只有做好二胡演奏審美心理的研究,把握好演奏環節中的心理要素,才能夠強化對二胡樂器的把控力,讓原本沒有生命的樂器成為一個可以說話和歌唱的生命體,從而帶給聽眾良好的審美享受,讓二胡演奏層次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升華。
參考文獻:
[1]郝烽雅.試論二胡演奏中的意境創設[J].藝術評鑒,2017,(10):43-44.
[2]王靜.二胡演奏的審美心理探析[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8,(16):96-97.
[3]李祖勝.論二胡藝術的風味美[J].黃河之聲,2019,(11):68-69.
[4]林東坡.審美心理學視野下的二胡演奏與原型表現[J].藝術百家,2018,(5):44-45.
[5]劉月雪.論二胡演奏中技術與情感的統一[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4):386.
(作者簡介:戴云吉,男,碩士研究生,遼寧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中國器樂演奏<二胡>)
(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