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微
當新冠肺炎疫情這一“黑天鵝”讓全球經濟進入“速凍狀態”時,很多企業的經營被按下了暫停鍵。我們發現,無論是中小企業,還是國際巨頭,似乎都暴露了應對黑天鵝事件的“脆弱性”。
無數的餐飲、旅游等中小微企業,眾多的像阿迪達斯、迪士尼、路虎、ESPRIST等國際巨頭,都在疫情的影響下,深受重創。這不禁讓所有人再次意識到,擁有“晴天修屋頂”的底線思維的重要性!
不要等到危機來了,才想到現金流的重要性;不要等到不得不關店、裁員、降薪時,才想到應該“居安思危”,時刻準備好一套應對危機的B方案,企業才會遇事不慌,臨危不亂。
例如,華為的優秀之處就在于它的“處心積慮”,早早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打造“備胎”。當谷歌“斷供”華為之際,外界看來這原本是一次致命打擊,沒想到,華為的預備方案鴻蒙系統橫空出世,沒有給對方任何機會。試想,如果華為沒有“晴天修屋頂”的危機意識,那么斷供這一“黑天鵝”,很可能會將其置于死地。
因此,未雨綢繆對于任何一家企業來說,都是有效應對外界風險的法寶,沒有這個法寶,企業何談未來?任正非曾多次提到:“華為離死亡,可能只有一步之遙!”馬化騰也曾說過:“騰訊距離倒閉只剩6個月,有危機感才會有勝算。”因此,在一個不確定的時代,企業需要常備危機意識,以應對隨時可能出現的黑天鵝。
經此一“疫”,我們發現,烈火烹油式的發展,固然驚艷,但企業想要基業長青,仍然需要苦練內功,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