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朝暉
疫情對于企業而言是突發不可抗的外部環境,是“黑天鵝”,這種難預判、不可控的事件,讓不少企業陷入經營困境,似乎是外部環境給予那些“沒有準備好”的企業的一次教訓。反觀那些應對得當,轉危為機,獲取更大競爭優勢的企業,借助“危機”獲得了更大發展機會。我們從中能夠得到怎樣的反思和啟發?
很多企業在規劃和執行發展戰略進程中,常常因為看到巨大、高潛力的市場機遇和自身所擁有的豐富資源、能力,組合出眾多“進攻型”策略,而忽視了所有外部“機遇”所并存的“風險”。當被“機遇”蒙蔽雙眼,缺失針對“風險”所做的策略和行動,公司戰略就缺少了抵御重大風險的能力。沒有充分的“戰略防御”準備,無論是應對疫情,還是其他重大危機,手足無措,應對失當,不足為奇。戰略“進攻”是增長引擎,戰略“防御”更是生存之本。
無論是疫情爆發,還是任何其他外部環境因素的改變,對行業和企業都存在雙面的影響,“威脅”和“機遇”是配對的客觀存在。如:疫情讓你流失了大量的實體店客戶,而線上運營模式成為你新的獲客機遇。片面看待“?!焙汀皺C”,缺乏客觀、全面、深度的“危機”審視和解讀,導致危機應對和處置失當,帶來巨大經營風險;“危”和“機”的并存,使削弱外部“威脅”影響,與獲取新發展“機遇”的并舉成為可能,才有機會獲得“轉危為機”的時間窗口。
疫情只是外部環境對企業經營帶來影響的一種形式,這種外部影響,其實一直以多種形式存在。我們發現:在“重大危機”事件中表現得更勝一籌的企業,都像是構筑了一條戰略“護城河”,使企業在應對“重大危機”時,固若金湯?;谝陨蠎鹇苑此己蛦l,建議企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構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戰略“護城河”。
1.有效實施戰略防御
首先,明確戰略防御的對象。無論從宏觀環境中的政治、經濟、技術、社會、法律、環境等因素,還是行業和市場發生的變化和趨勢,及現存和潛在的競爭對手,他們都是會引發外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的因素,而這些變化都是有可能導致戰略“危機”的外部要因,是戰略防御應專注的重點。
其次,針對不同外部因素特點,采取不同的防御策略。
*宏觀環境層面:關注環境因素中正在發生和有可能發生的重大變化,良好的環境洞察和預判,識別環境的重大挑戰,有效布局防御策略。
*行業和市場層面:發展的最新動態觀察和趨勢判斷,分析它們對企業所帶來的“正面”或“負面”的影響,形成“?!迸c“機”的防御策略組合。
*競爭對手層面:敏銳解讀競爭對手的“挑戰初衷”,利用有效防御策略,如:產品、技術、渠道、成本所形成的高壁壘,彰顯防御性報復的可能性與嚴重性,犧牲短期盈利以降低行業對競爭者的吸引力等。盡可能早地阻止競爭者達成初始目標,動搖競爭者對吸引力的初始假設。
最后,戰略防御有效性評價。
*客戶價值優先:任何防御策略需要為客戶創造優異于競爭對手的價值。
*成本領先:結合企業規模、技術、品牌、渠道、市場等特征,為防御策略所追加的總成本,應該低于競爭對手的總成本。
*資源聚焦:建立完美無缺的防御體系會付出極大的成本代價,往往得不償失,需要從外部因素中篩選出對企業未來發展,最具潛在影響的重要因素,聚焦有限資源,有側重地設計戰略防御重點。
2.重構“?!薄皺C”組合,獲取相對優勢
首先,深度“?!薄皺C”洞察。同樣一個外部環境因素,對行業和企業的影響往往是多方面的,既有“正面”驅動的“機會”,也有“反面”阻礙的“威脅”,需要深度洞察并客觀分析環境因素所帶來影響的雙面性。
其次,“危”“機”策略再組合?!拔!薄皺C”并存,對企業影響程度也不盡相同,需要采取不同應對策略,既可以選擇借助優勢資源盡可能規避風險、減少損失,也可以投入新的資源,開發新市場,實現企業的發展轉型。
然后,轉“?!睘椤皺C”?!拔!薄皺C”對行業和企業存在共同性的影響,但由于企業各自的特性,所產生的影響會有不同。針對“?!薄皺C”所采取策略的有效性,需要相對于企業主要競爭對手才有意義,只有比競爭對手更快地消除“?!钡挠绊?,更迅速地捕捉到“機”才能轉“?!睘椤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