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玲
摘 ?要:新冠疫情期間,學生宅家學習,懶散的生活使之缺乏學習的動力,隨之而來的是學習習慣變差,學習成績下降。自我隔離的日子,足不能出戶,看電視、玩游戲成為許多家庭每日必修功課。這樣的生活讓許多孩子變得懶散,學習習慣變差,學習效率低下。本文以結合學校對低段書香班級建設為切入點,從“閱讀觀念有機滲透”“好書推薦美文分享”“親子閱讀,視頻打卡”等環節進行探究和實踐,逐步引導孩子們讀好書、好讀書,讓書香浸潤孩子們的童年,讓閱讀點亮他們的人生之路!
關鍵詞:疫情;城郊結合部學校;低段閱讀;書香班級建設
庚子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讓我們度過了一個超長版的寒假。受疫情影響,孩子們只能宅家線上學習。尤其是筆者所在的城郊結合部學校,許多學生來自外地,家長對孩子在學習方面的要求不高,以學校教育為主。在這樣的情況,孩子們在學習方面變得松懈。“最是書香能致遠”,書籍是人類的精神食糧,書籍猶如明燈,能照亮人生之路。小學低段的孩子正處于記憶的黃金時期,閱讀無疑是開啟他們心智、促進語文學習的有效途徑。據此,建設書香班級,讓書香浸潤童年,以閱讀點亮人生,是這個疫情期間筆者扎扎實實在做的工作。
一、閱讀觀念,有機滲透
馬克思說過:“人是由思想和行動構成的,不見諸行動的思想,只不過是人的影子;不受思想指導和推崇的行動,只不過是行尸走肉——沒有靈魂的軀體”,思想決定著人的行動。班中學生多數是外地學生,平日里家長們對孩子的學習關注度不夠,能夠完成每天的手寫作業就不錯了,陪著孩子閱讀更是奢望。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需要先發動家長,只有家長在思想上重視起來,學習任務才有可能落實到孩子們頭上。為此,筆者把教師E家、人教教材培訓等公眾號中的一些有關閱讀的好處的文章推送到微信群,并常常借用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話“一個不閱讀的學生就是學習上潛在的差生”去提醒家長,使家長在心中樹立起課外閱讀重要的觀念。
二、好書推薦,美文分享
魯迅先生說過:讀書必須如蜜蜂一般,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很有限了。為此,筆者精心為孩子們挑選了許多適合他們這個年齡的書籍。主要有這樣三類:一是統編語文教材配套閱讀書籍,《四季》《在一起》《明天要遠足》《文具的家》《四個太陽》《樹和喜鵲》等語文教材的延伸閱讀,延伸閱讀該作家的其他文章,拓展閱讀面;二是童話和兒童故事,如《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365夜故事》等,使學生從故事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惡,培養其愛憎分明的情感;三是紅色故事,如《雷鋒的故事》《閃閃的紅星》《小兵張嘎》等,可以更好地讓孩子繼承紅色基因,弘揚家國情懷,激發愛國熱情。
三、親子閱讀,視頻打卡
“開卷有益”,“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為了讓孩子們有足夠的閱讀量,為了讓他們能從讀中有所收獲,使讀書成為他們每日的精神食糧,筆者布置了每天不少于半小時的課外閱讀作業。借助班級小管家這個軟件,讓家長每天陪著孩子一起讀書,同時拍攝閱讀書籍的小視頻上傳到小管家打卡,并且注明每天讀的書目和頁碼,然后逐個檢查并予以個性化評價。通過視頻看到孩子們在家長的陪伴下書聲朗朗;每個星期都會給表現特別好的孩子寫表揚信。通過此舉做到保證大部分學生能夠每天閱讀,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孩子們經過這么多天的重復,大多數已經養成了每天閱讀的好習慣。
四、誦讀示范,樹立榜樣
誦讀是一種把文字作品轉化為有聲語言的創作活動。通過學習誦讀,可以陶冶情操,開闊胸懷,提升個人修養,也是提高閱讀能力的一種方法。怎樣讓孩子愛上誦讀呢?低年級學生對老師懷有一種特殊的信賴感,在他們心目中,老師的形象是高大的,知識是淵博的,品德是高尚的,他們對老師的感情是崇敬的、愛戴的。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向師性特點,筆者決定用個人的特長——美美的誦讀示范去引導學生,為此常常錄制朗誦經典美文的音頻,并且把錄音發到微信群,讓學生聆聽模仿,激發學生誦讀的興趣,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誦讀中尋找樂趣。
五、經典誦讀,個性展示
中華民族的文化經典包含了人生哲學、審美情趣和民族精神,是我國無數圣賢智慧的結晶。閱讀經典名著,誦讀優秀詩文,能讓學生認識中華文化,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為了讓孩子們能讀懂讀透《弟子規》《三字經》,以及其中的經典故事,筆者讓學生按學號輪流在班級微信群中展示自己的誦讀成果,讓家長把事先拍好的誦讀視頻上傳到微信群,全體師生有目共睹。家長們真誠的鼓勵,老師客觀的評價都使孩子們對這樣的展示方式保持著極大的興趣,逐步提高其誦讀能力。
六、牛刀小試,嶄露頭角
學習是為了運用,為了更好的實踐,做到知行合一。恰逢清明節之際,學校推出“紅旗飄飄 清明追思”云主題活動,筆者所在班級學生楊同學用《小英雄王二小》的紅色故事感染了全體師生。她通過繪聲繪色地描述,恰到好處的動作配合,使王二小關心群眾、機智勇敢、不怕犧牲、舍己為人的形象深深地觸動了孩子們的心靈,使大家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從中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之后,結合學校組織的“童心抗疫 閱讀為伴”校園讀書節活動,筆者班級三位學生又在學校云升旗儀式上舉行的讀書節開幕式中展示了自己的風采。楊同學的一首《我想》表達了兒童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對美的追求和向往,為疫情期的沉悶情緒解壓;黃同學的一首《看誰藏得好》以天真調皮的口吻講述小動物們的智慧,讓人深受啟發;張同學的一首《今天我們是初升的太陽》激情滿懷地抒發了少年兒童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以及為建設祖國學好本領的決心。
總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至江海”,通過以上幾點層層推進,疫情期間,筆者所在班級的師生、家長沉浸在濃濃的書香氛圍之中,用心引導孩子們讀好書、好讀書,從閱讀中養成美好的品德,孩子們的心靈受到啟迪,情感得到熏陶,既發展了他們的智力,又培養了他們的自信心。
參考文獻:
[1]楊瑞蓮.淺談《小學低段親子閱讀》的意義[J].家長.2019(09).
[2]張萬里.小學低段語文課外親子閱讀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上).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