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雅琴 張天海 資蘭

摘要:文章通過形態仿生設計從大自然的萬千生物中尋找設計靈感來解決共享產品嚴重同質化的問題,以共享移動電源為例,闡述了基于形態仿生的具體設計的流程,并賦予實踐,打破了傳統的共享移動電源產品在形態和結構方面的設計局限,實現了共享產品的設計語意創新。以期滿足用戶對共享產品的感性需求,提升產品整體形象,為同類共享產品的創新設計提供參考和依據。
關鍵詞:形態仿生;共享移動電源;仿生設計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20)09-0155-02
1形態仿生概述
仿生設計學,又稱之為設計仿生學,是基于仿生學和設計學發展延伸出來的新興學科,涉足領域十分廣泛,綜合了工程學、生態學、設計學、仿生學、心理學等相關學科的概念和研究成果。仿生設計學主要研究自然生物的外形、色彩、結構、功能、肌理等方面的特征在設計過程中的應用。在工業設計領域,仿生設計中的形態仿生設計法已成為較常用的形態創新方法之一。形態仿生設計主要研究的是生物體和自然界物質存在的外部形態及其象征寓意,通過相應的藝術處理手法將之應用于設計之中。根據形態再現被仿物的逼真程度、特征和特性來看,可分為具象形態仿生、抽象形態仿生和意象形態仿生。
具象形態仿生,是指在外觀形態上接近模仿的自然對象,更為直觀地呈現出被仿生物的形態特征,具象形態在提煉的過程中,既不能丟棄自然形象的“神”,也不能丟棄“形”,通過“形似”而產生形態的審美意義,從而使設計物具有生動、自然、直觀的特點;抽象形態是從整體自然物出發,抽象、概括出自然物獨特的本質特征,使設計物超越具象的自然物形態,更加注重設計物對自然物的“神”的摹仿;意象仿生設計是指利用個人對某種自然生物形態元素的主觀理解進行一系列地再創意,最終形成高度概括化的簡潔形態,設計者通常會將自然仿生元素和社會意識、文化背景等結合起來,最終呈現的作品隱喻性較強;無論是具象仿生、抽象仿生還是意象仿生,仿生設計都需要從科學、理性的角度出發為產品造型提供形態素材和依據,激發設計的靈感。
2基于形態仿生的共享移動電源設計中的意義
隨著在可持續發展道路上的不斷深入,共享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共享經濟開始蓬勃發展,共享產品也隨之進入人們的視野。但是隨著共享市場的不斷開發,眾多共享產品外觀單一、形式單調、資源浪費的問題日益突出,不僅未能滿足用戶的審美需求和情感需要,更是與共享發展的本質理念背道而馳。基于形態仿生的共享產品設計,不僅能夠通過自然界萬千生物給予的靈感打破目前共享產品市場中干篇一律的形態所帶給用戶冷漠、呆滯的直觀感受,同時,自然界中豐富多樣的生物形態極大地豐富了共享產品設計的形式,促進了整個共享市場產品設計的多樣化發展,也為共享產品的造型設計提供了全新的可借鑒的方向與思路。通過運用仿生學原理恰當地提取被仿生物的特征并運用到共享產品的設計中,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增強共享產品的趣味性與美觀性,極大地滿足用戶對共享產品的審美需求。同時,通過對被仿生物形態、結構的分析和研究,在共享產品設計領域嘗試融入形態仿生設計方法,可以增加共享產品與用戶的情感交流及親和力,滿足用戶對共享產品的情感需求,對未來共享產品的設計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3基于形態仿生的共享移動電源設計流程
對于已有明確的自然生物主題情況下的仿生設計,其設計思維流程如圖1。
首先,需要對仿生對象的整體形態、結構、色彩進行研究,對于仿生設計來說,被仿生物特征與產品概念高度融合正是整個設計活動的最關鍵內容,仿生設計的成敗與否取決于是否對被仿自然生物有足夠的觀察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還要把握生物體的各項特征,提取有價值的可仿生因素,在生物體可仿生因素的主導下尋求相對應的且有融合點的產品進行仿生設計;其次,經過簡化,幾何化、抽象化、線條提取等方式從被仿生物中提煉出形態特征、結構特征、色彩特征的關鍵因素,使被提煉的特征因素與設計的目標產品相匹配,讓被仿生物特征與產品高度融合,形態仿生的目的也就是找出被仿生物與所設計的產品二者之間的關聯性,達到以“形”傳“意”的效果,使其展現的共享產品形態更具寫實性與生動性;最后,生成的整個設計方案能夠通過仿生設計有效地向用戶傳達其共享產品的特性,對用戶產生強烈地吸引,再根據目標用戶的審美偏好與市場調查的反饋不斷優化仿生設計方案,形成可以生產并推向市場的仿生共享產品。
4基于形態仿生的共享移動電源設計實踐
4.1造型結構設計
設計前期對被仿生物柑橘做了大量的深入研究:蒲江柑橘果形呈倒卯形或扁球形,整體形態圓潤飽滿,頂部多有突起短頸,內部橘瓣有序地緊密貼合在一起,這種生物內部的組合結構極具視覺上的韻律感和節奏感,同時外皮的色彩也具視覺沖擊感,這些特殊的元素為共享移動電源的結構和整體形態設計提供了依據。
仿生設計不僅需要在形態、結構上滿足人們對產品趣味性、獨特性的追求,同時設計風格等也要符合當前人們的審美情趣。在現代產品設計中,人們越來越追求一種簡潔、樸素、實用的設計風格。因此,在外觀形態的設計上運用精簡原則,將外觀形態和內部結構高度精煉成圓潤和諧的幾何形態。簡潔飽滿的球形一方面傳遞給用戶一種天然的親近感、關懷感甚至可以從心理上緩解用戶的壓力和焦慮;另一方面圓潤的形體直接呈現一種簡約的設計風格,傳遞出自然、質樸的產品氣質,通過簡潔的形態將用戶注意力的重心轉移到產品的功能和內涵上來。在內部結構上,為了更好地實現其共享充電的功能,所以在最大程度保留其結構仿生的基礎上,將橘瓣式結構的數量加以縮減,以達到最佳的功能效果和視覺效果。并且橘瓣式的組合拆分結構,帶有強烈的擬物特征,在用戶與產品的交互過程中使其具有趣味性和象征性,如圖2。
4.2色彩搭配設計
在產品的色彩搭配方面,力圖用最少的色彩設計元素來表現最豐富、最主要的生物色彩特征,起到簡明和概括的作用。在移動電源的色彩搭配設計中主要將橙色運用到內部的橘瓣式結構中,球體外部和充電底座均大面積使用白色,用少量橙色作為點綴。將球體外部的電量提示燈設計成橙色,與內部結構的色彩相互呼應,以達到整體色彩和諧的視覺效果。結構形態的簡潔圓潤與明亮的色彩形成鮮明對比,同時靚麗跳躍的色彩為沉穩、簡潔的造型賦予了生動的活力,一動一靜又起到了相互平衡的作用,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也賦予了整個作品生命的內涵和意義。
4.3材料選取
移動電源的底座部分,主要分為上蓋部分和底蓋部分,上蓋部分選取陶瓷材料,電磁感應部分采用陶瓷材料制作面板,底蓋部分選取ABs材料,單個移動電源模塊均分為外殼部分和內殼部分,外殼采用陶瓷材料,內殼采用ABs材料,中間起連接各個單獨的移動電源模塊的作用和傳輸電磁信號的部分采用陶瓷材料。整個柑橘仿生移動電源的材料選取,均在實現功能最佳化的情況下把安全性放在首位,在考慮其回收利用率和耐用性的同時也兼顧其美觀性,使產品最大化地滿足用戶的各項需求。
5結語
隨著共享理念的普及,共享產品的熱度持續高漲,并逐漸融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共享產品的弊端也隨之而來,這引起了設計師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高度關注。設計就是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問題,為人們創造一種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形態仿生設計通過賦予共享產品新的意義與活力解決了其嚴重的同質化問題,不僅重新建立了自然與人之間的聯系,也通過共享產品而強化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在科技的推動下人類社會不斷邁向新的臺階,同樣大自然中的生物形態也在不斷進化、完善自身去適應自然界的規律,因此豐富多樣的自然萬物成為了人們源源不斷的設計靈感源泉。科學地運用仿生設計原理將動植物獨特的生命意蘊融入到共享產品設計中,輔以簡約設計的風格,讓仿生共享產品在外觀形態上更具文化意境與視覺美感,使之能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體驗需求和情感需求,提升共享產品的整體形象,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