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軍
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也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之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越是在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越是要堅持黨的領導。
脫貧工作成效卓著,黨的領導厥功至偉。共產主義的最高理想、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都要求以人民利益為出發點,消除貧困,消除兩極分化,達到共同富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站在民族復興大業、人類減貧事業的歷史高度,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出發,把扶貧開發工作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作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點任務,精心謀劃、合理布局、全面部署,確保了脫貧工作路線清晰、目標明確、政策合理、執行有力。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世所罕見。
在黨的領導下,脫貧工作進展順利,減貧目標計日程功。“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最后關頭,脫貧難度越大,越不能掉以輕心。脫貧攻堅倒計時,復產復工方開始,要實現脫貧目標,我們必須繼續在黨的全面領導下,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更堅定意志,鼓足干勁,奮勇拼搏,確保脫貧攻堅取得最后勝利。
第一,堅持黨的政治領導是決勝脫貧攻堅的根本。黨的政治領導,主要體現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等重大決策的領導,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方面的領導。脫貧攻堅進入最后階段,就之前的成就而言體現了黨的政治領導的巨大偉力,對之后的任務而言意味著關鍵時期更需要繼續堅持黨的政治領導,爭取最后勝利。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制度體系建設,完善扶貧攻堅的“四梁八柱”。要繼續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要繼續根據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本方略,健全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以及各負其責、各司其職的責任體系,上下聯動、統一協調的政策體系和因地制宜、因村因戶因人施策的幫扶體系。進一步完善脫貧攻堅的配套財政政策、投資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干部人才政策等,為脫貧攻堅提供全面的政策保障。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優勢,打造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
另一方面,各級黨政領導干部應當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和政治任務,集中力量投入脫貧攻堅。必須將脫貧攻堅工作置于日常工作的重要位置,堅持發揮各級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落實脫貧攻堅一把手負責制,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一起抓。切實貫徹執行中央精神、指示、政策,強化領導責任、強化資金投入、強化部門協同、強化東西協作、強化社會合力、強化基層活力、強化任務落實。在深入基層、深入貧困地區、深入群眾了解具體情況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天時、地利、人和等各方面因素,投入精氣神,調動人財物,發揮聰明才干和集體智慧,合理運用產業發展、轉移就業、易地搬遷、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生態保護扶貧、保障兜底、社會扶貧等多種手段,扶真貧,真扶貧,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確保扶貧工作方向正確、決策合理、行之有效。
第二,堅持黨的思想領導是決勝脫貧攻堅的靈魂。毛澤東同志指出:“掌握思想領導是掌握一切領導的第一位。”思想領導即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黨員和人民群眾,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覺悟,使其懂得黨的綱領和路線,懂得國家的法律和政策,自覺貫徹執行。長期大規模持續性的脫貧攻堅作戰,一些地方、一些部門、一些干部中出現了“疲勞癥”和厭戰情緒,思想上出現了放松一下、減減壓力、歇歇腳的想法。要攻克脫貧攻堅的最后堡壘,思想上決不能放松、決不能動搖,決不能懈怠、決不能后退。
從自身來看,各級領導干部必須在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強化理想信念,秉承奮斗精神,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保證自身政治素質、政治立場、政治態度,提高政治堅定力、政治敏銳力、政治鑒別力和政治執行力,充分認識到攻克脫貧最后堡壘的艱巨性,抱定“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堅定決心和堅強意志。做到心往一處想、智往一處謀、勁往一處使。從外部來看,在脫貧攻堅中首先要抓牢理想信念教育,從根源上杜絕思想變質的內因。面臨長期執政、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外部環境四大考驗,黨員干部容易產生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危險的形式多種多樣,思想的動搖是罪魁禍首。思想防線必須警鐘長鳴,主題教育應當常抓不懈,且要把脫貧攻堅作為各種教育活動的重要內容,時刻警醒、時刻教育、時刻叮嚀,增強不能放松的自覺。在脫貧攻堅中還要加強紀律監督,從監管上杜絕思想松懈的僥幸。脫貧問題關系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全局,影響著“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交替,影響重大。對于脫貧攻堅中存在的思想墮落、思想腐化、思想動搖、思想放松、思想懈怠、思想厭煩等,應嚴格查處,區分輕重緩急不同情況,教育、批評、整改、懲處等多手段并用,強化不敢動搖的震懾。確保剎住歪風邪氣,攻克頑癥痼疾,解決政治難題,消除各種隱患,增強斗爭精神,堅決同破壞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行為作斗爭。打造具有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的高素質脫貧攻堅干部隊伍,營造風清氣正、海晏河清的良好政治生態。
第三,堅持黨的組織領導是決勝脫貧攻堅的保證。脫貧攻堅成效巨大,但面臨的困難挑戰也同樣巨大,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依然不少。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脫貧工作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弄虛作假、消極腐敗等。脫貧工作直接面向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扶貧干部的作風和腐敗問題群眾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強烈、反感最劇烈。脫貧攻堅任務能否高質量完成,關鍵在人,關鍵在干部隊伍。干部隊伍能夠吃得了苦,干得了事,不褪色,不變色,脫貧攻堅就能夠順利進行,乃至事半功倍。堅持黨的組織領導最突出、最緊迫、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要解決好干部問題,選對人,用好人。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骨干作用,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
脫貧攻堅干部隊伍非常重要,一線工作基層干部尤其非常辛苦,各級黨政機關要積極考核、聘用、選派貧困地區領導干部、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行政業務能力、基層工作經驗、專業技術技能、吃苦耐勞品質、責任使命擔當等要全面考察、綜合考慮、重點比對、認真篩選。在日常工作中,要從工作、生活、身體、心理等各層面特別關心愛護基層一線扶貧干部,在政策待遇上要適當給予傾斜,在日常工作上要充分給予信任,在一般行政事務中要盡量給予方便,保證扶貧干部有安心、安身、安業,乃至安家的良好環境,能夠沉得下身,靜得下心,穩得住神。同時也要管好抓緊,要嚴防扶貧干部忍不住艱辛、耐不住寂寞、熬不住清貧,扶了自己,貧了群眾,壞了規矩,亂了紀律。在組織上要實行嚴格的考核、考察、評估,暢通群眾反映問題的渠道,及時了解扶貧干部的工作進展、群眾觀感,加強督查問責。尤其要特別重視、處理、查處應付了事、面子工程,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等問題,杜絕不嚴不實、弄虛作假等情況。
歷史和實踐已經反復證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只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我們就一定能面對一切風險挑戰,勝利完成脫貧攻堅的歷史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著第二個百年目標奮進。
本文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紀念活動研究》(18JD710091)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