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玉林 李坤 馬柯 王升剛


摘要:鋼鐵企業生產屬于離線與連續兩者混合的生產流程,具備了產品規格眾多、流程較長、環節較多、作業道次眾多、數據龐大等特征。如果要絕對依賴過去的人工形式開展成本精細化核算則極為困難,伴隨科學技術的進步,鋼企開始了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方式,作業成本法同樣開始得到了應用。有鑒于此,文章對于國內鋼企成本核算里面作業成本法的運用加以研究,對于提升企業運用水平進而改進其經濟效益與競爭能力提供有益借鑒。
Abstract: The production of iron and steel enterprises is a mixed production process of offline and continuous production,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umerous product specifications, long process, many links, numerous operations and huge data. It is extremely difficult to carry out refined cost accounting if we absolutely rely on the artificial form in the past. 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ron and steel enterprises have started a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ode, and activity-based costing has also begun to be applied.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pplication of activity-based costing in the cost accounting of domestic iron and steel enterprises, which provides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enterprises' application level and their economic benefits and competitiveness.
關鍵詞:作業成本法;鋼鐵企業;成本核算
Key words: activity-based costing;steel enterprises;cost accounting
中圖分類號:F406.72;F426.31?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20)29-0073-02
1? 作業成本法概述
1.1 作業成本法的含義和原理? 作業成本法的定義為將作業當作間接費用歸集對象,借助對于資源動因加以確認與衡量,最終把資源費用歸集至作業之中,之后對于作業動因加以確認與衡量,將作業成本歸集至產品或服務的間接費用分配方式。其基礎原理為產品必然耗費作業,而作業會對資源造成耗費。所以,作業屬于成本核算關鍵與基礎對象。作業成本核算對于成本所作分配關注產品和它消耗資源兩者間因果聯系,構建上述因果聯系紐帶則為成本動因。成本動因非是過去的成本核算方式的數量動因,其展現的為各類資源與作業為最終產品耗費的原因。
1.2 可行性分析? 第一,作業成本法計算所得結果更為準確真實,其原因在于整個核算過程里面,借助選取作業動因,也就是發現讓資源耗費的成因進而來對于費用加以分攤,這一過程極易確定削減成本之處,不僅核算結果更加合理,它的責任區分同樣更為確定,管理人員可以依照實際核算情況作接下來的決策。第二,作業成本法適合鋼鐵產品生產過程。這類方法優勢就表現在對于間接成本所作分配之上,所以應該選取間接成本較大的生產過程。與此同時,鋼企生產流程繁復、體量大、產品多樣,同時對于機械設備同樣存在很高要求,所以,生產過程里面所出現的間接費用較高。
2? 作業成本法的應用
作業在整個作業成本法中占據中心地位,它把資源耗費和產品耗費連接起來。作業成本法的本質就是以作業為媒介把最終產品和資源消耗聯系起來,合理的分離和歸結產品間接成本。
根據原理圖可以從作業出發向資源和產品輻射,將作業成本法核算產品成本分為以下幾個步驟,如圖1所示。
2.1 分析不同作業,找出增值作業與非增值作業? 只有增值作業才能創造顧客價值,使企業的價值最大化。在辨別增值作業與非增值作業時應注意,增值作業能使企業的成本狀態發生改變,且這種改變是其他作業所無法完成的,同時增值作業是后續作業得以執行的必要條件。鋼鐵企業在尋找增值作業時可以先繪制出各個生產單位的詳細生產流程圖,再把每個流程圖分解成不同的作業;整合各種經營過程,形成綜合網絡圖;最后把類似的作業歸結起來。
2.2 分析和明確生產經營過程中各類資源的耗費? 資源是為了完成工作而投入的具體的勞動者、勞動工具。鋼鐵企業的資源可以分為原材料費、動力費、職工薪酬、折舊費、辦公費、修理費、運輸費、建筑物、車間設備等,這些資源首先必須要按照內容劃分到相關的成本科目中。因為鋼企產品生產流程較為復雜,所以其同類型資源于各個作業中心展現的成本形態存在差異,并且同一類型資源也需會受到多個作業的耗用,與此同時某個作業會對于數個產品進行服務。所以,企業開展作業成本核算以前,首要的是對于企業于這一會計期間出現的各類資源耗費加以研究與確定。
2.3 確定作業及作業中心? 作業屬于企業于產品生產流程里面出現的各類經濟行為,作業中心則屬于有關作業集合。首要是要掌握鋼企產品生產整個流程,之后采集相關運用作業成本法數據,把產品生產活動具體細分成不同作業,而且把有關作業納入到作業中心,每個作業中心包含了每個作業成本、所耗費企業資源以及作業運轉情況等各類信息。一般來說,鋼企作業大體能夠劃分成鐵水進廠、鋼包爐加合金成分調整、鋼包爐加熱與精煉爐抽真空等作業流程,對應的作業中心則是分別為電弧爐冶煉、動力、鋼包爐加熱與車間管理等。
2.4 確認資源動因并分配資源耗費到作業成本庫? 明確了相應的作業和作業中心以后,應當給每一個作業構建相應的作業成本庫,然后把各類資源耗費依照資源動因分別配置至對應的作業成本庫里面。依照作業耗費資源、資源耗費動因這一基本原則,可以直接歸入作業成本庫里面的費用直接進行歸集,無法歸集的依照資源動因與資源動因量加以歸集與配置。之后,研究作業成本動因,實現對于成本費用的劃分配置。
2.5 計算成本動因率,分配作業成本? 明確作業和成本動因之后,就需要統計成本動因量,核算作業成本動因率。成本動因率=作業成本庫費用/成本動因量;某產品分配的制造費用=該成本庫分配率*作業成本庫成本動因耗用總數。
2.6 計算產品成本? 作業成本計算目的在于對產品成本作計算,也就是把某個產品各個作業與直接等成本加以匯總,核算產品總成本,之后把總成本和產品數目加以對比,核算產品單位成本。具體公式:某產品成本=作業動因成本+直接成本。
2.7 制定目標作業成本并分解? 制定目標作業成本屬于運用作業成本法的核心所在。其基于對企業開展全方位作業分析。借助這種全方位作業分析,給企業各個作業科學配置人力、財力、物資等各類資源;對應的明確每個作業目標量與所需耗費成本數量,并且依照作業動因把成本具體細分成固定與變動兩部分,以此當作作業成本控制根據。就鋼企而言,當明確了鋼鐵產品目標成本之后,應當將這類成本具體細分成直接材料與人工以及間接費用,其中間接費用目標成本還可以細分成每個作業中心成本庫目標成本。
3? 與傳統成本核算方法的不同
和傳統方法對比,作業成本法是將作業作為中心進行成本核算,因此成本的分配標準極為多元化,主體區別包括以下幾方面:
3.1 成本核算內容與對象存在差異
3.1.1 內容差異? 過去的成本核算主體是計算同產品相關的制造成本,而其他的管理支出則歸入期間費用。作業成本法則是將作業消耗作為前提分配核算有關成本,只要方式科學、高效、可以提升最終客戶價值的支出,不管是否同產出存在直接關聯,均歸入產品成本,不然歸入期間費用。
3.1.2 對象差異? 過去成本核算僅僅限定在將生產經營流程里面產品或是服務作為中心來對產品加以成本歸集,核算對象主體為最終產品或是服務。作業成本法所關心的主要是產品成因和相應的整個生產經營流程,其核算實際上是建立在全流程、將作業作為中心的基礎之上的,因此核算對象表現出具有眾多層次的特點,不單單限定在產品上,同時涵蓋了作業、過程、顧客等各方面,其對象更為多元。
3.2 制造費用劃分配置存在差異? 制造費用成本劃分配置核算所設定的前提有所不同。盡管作業成本核算和傳統的一樣,制造費用成本劃分配置核算所設置的前提均是運用了線性比例關系假設。而后者假定生產數量或是工作時長增加的時候,資源耗費同樣會出現線性比率增長,認定產品數量或是工作時長同產品成本兩者間存在著正比例關系。可是作業成本法并非如此,在作業成本法當中,作業耗費資源,產品耗費作業。建立在這一假設基礎之上,資源耗費和作業量、作業量和作業成本之間存在正比例關系,產品數量或是工作時長同產品成本由于劃分配置流程中多層次分配作業動因率存在差異,盡管出現了極為明顯的正向關聯,可是并不存在正比例關系。
3.3 成本核算流程存在差異? 在傳統成本核算中,首要的是把直接費用歸入產品成本里面,然后制造費用依照不同生產部門進行對應歸集,最后選取工時或是機時等標準核算劃分配置至產品成本。
作業成本法計算流程差異體現在,首先是把制造費用依照資源動因劃分至對應成本庫,然后依照作業動因把成本庫成本核算劃分配置至不同產品。
而這對比,除去上述主體差異之外,其于會計期間、核算賬戶以及成本項目體系設定等領域同樣存在差異,傳統成本核算里面,會計期間最少計量單位是月,成本賬戶與項目是進行統一設定的,涵蓋了直接材料與人工以及制造費用;采用作業成本法,會計期間能夠自由定義,最低可以劃分至每旬或是每周,成本賬戶與項目只是明確了成本核算體系基礎原理與規則,成本賬戶與項目依照企業實際狀況,自由定義與設定。二者差異具體參看圖2。
4? 作業成本法應用的意義
①作業成本法可以處理傳統成本計算方法之下鋼企會計信息失真這一難題,采用作業成本法核算結果比傳統方法更為合理與精準,進而讓鋼企生產、供應、銷售以及定價決策等更為科學,利潤信息也能夠更為真實;②作業成本法基于作業中心構建責任中心,進而將管理人員注意力引向資源耗費原因上,更加有效地改進內部管理;③作業成本法可以很好地規避傳統成本法所存在的不足,展現了先進的成本管理理念,進而更好的改進鋼企成本決策。
參考文獻:
[1]劉樂娟.淺議作業成本法在鋼鐵企業成本核算中的運用[J].財經界,2014(12):31-31,33.
[2]朱曉林,尚方方.鋼鐵企業基于生命周期的環境作業成本法核算研究[J].會計之友,2014(5):67-71.
[3]葉香君.新常態下我國鋼鐵企業成本核算方法的問題與思考——以A特鋼廠為例[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20(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