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潔
摘要:隨著社會主義的發(fā)展和經濟水平的提高。知識產權法所保護的對象為創(chuàng)造者,而反不正當競爭法更趨向于是對知識產權的一種補充,是在大范圍上對知識產權的一種保護,以保證相關利益人的合法利益,使之不被侵害,并對創(chuàng)新意識和行為加以鼓勵。兩者法律之間的聯(lián)系十分緊密,所以就需要我們深入的對其進行了解和分析。
關鍵詞:反不正當競爭法;知識產權法;關系
引言
知識產權法與反不正當競爭法是兩套不同的法律制度,兩者在權利保護范圍、調整對象的范圍等方面存在著諸多的不同,但是另一方面,這兩部法律也存在著一些相似之處。首先,這兩部法律在立法目的和立法原則上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反不正當競爭法主要目的是通過法律手段來調整競爭關系,從而維護市場的正常交易秩序,建立一種更加公平高效合理的市場競爭秩序,保護利益所有者的正當權益不受損害。而知識產權法則是直接對利益相關者的所有物,這里指知識產權進行保護,它并不是從關系上對利益相關者進行保護,而是直接對物品進行的立法保護,但是該法律同樣也是為了促進社會各個競爭者的合法利益,兩部法律的立法原則都是市場競爭體制下各競爭者的誠實與信用。
1知識產權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的概述
①知識產權法。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我國的知識產權法開始產生,但期間由于一些特殊歷史原因而暫停。一九七八年改革開放后,經濟與科技快速發(fā)展所要的需求資源逐步增加,為了能夠實現(xiàn)社會現(xiàn)代化的需求,相關部門進行了一系列的推動創(chuàng)新活動和政策,為了與之相適應重新推出了知識產權法,并且在后續(xù)相應產生了以商標法、專利法等為重點的法律體系。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后期,為了能與國際市場接軌,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法也在不斷地健全和完善,司法保護開始進入到實踐中來。但是近些年來網絡的發(fā)展使知識產權滋生了許多新問題,尤其是當大多數(shù)人選擇在網上創(chuàng)業(yè)之后,一些關于網絡技術相關的知識產權糾紛現(xiàn)象開始增加,如何改善和協(xié)調此類現(xiàn)象,更加高效地保護創(chuàng)新產業(yè)的發(fā)展是現(xiàn)在我國社會經濟平穩(wěn)快速發(fā)展的一個關鍵。所以,如何完善和讓知識產權法與時代相適應是整個社會所要面臨的問題。②反不正當競爭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在廣義上是指包括商標法和廣告法等等的法律法規(guī),但狹義上就單純指《反不正當競爭法》這部法案。隨著我國對市場經濟發(fā)展的逐步重視,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存在價值也逐步受到肯定,它主要是指徹底消除或杜絕一切在市場進行交易時的不正當競爭手段,來保證社會經濟秩序穩(wěn)定發(fā)展的一部法律。
2反不正當競爭法與知識產權法之間的關系分析
2.1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作用
知識產權是個人所擁有的權益,它的制定和實施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護個人創(chuàng)新成果不受侵害。如果知識產權法存在一定的缺陷,就可能會是個人創(chuàng)新成果被他人竊取,就會使創(chuàng)新者的努力得不到應有的回報,這樣不但會打擊創(chuàng)新者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而且也會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會使不法分子一味等待竊取。長期下去,就會造成社會慵懶的風氣,不論在行動還是思想方面都會止步不前,也會嚴重影響到社會的秩序。反不正當競爭法是在法律的基礎上來對自身知識產權進行保護的,避免創(chuàng)新者經濟和精神受損的一項維權體系。它可以在對創(chuàng)新者權益進行保護的同時,對侵權者進行懲處,其核心是侵權問題。若在沒有經過原創(chuàng)允許的情況下就對成果進行使用或占有,就是一種侵權行為,原創(chuàng)就可以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來進行維權,并對竊取者進行懲戒,以使自身的權益得到保護。如果反不正當競爭法存在缺陷,原創(chuàng)者已經取得了知識產權并得到認可,但缺乏對侵權活動的管制,這樣就會使侵權風氣盛行,助長了不法分子的囂張氣焰,甚至更加嚴重。而對于原創(chuàng)者來說,自身的知識產權被他人隨意盜用,對原創(chuàng)者的精神層次也是非常大的打擊。
2.2著作權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著作權是作品所有人或者其他對該作品具有占有權的人對該作品所享有的一切權利的總稱,著作權所包含的范圍非常廣泛,著作權所有人可以依靠該權利行使對作品的發(fā)表、署名、修改等權利,還可以利用該作品進行發(fā)行、展覽、放映、廣播,從該作品中獲得一定的商業(yè)利益。在著作權中所發(fā)生的不正當行為主要是指某些商業(yè)出版機構為了謀取更大的商業(yè)利益,在署名權人并不知情的情況下,對一些作品中加上他人的著名,使消費者認為該作品是創(chuàng)作,從而混淆視聽,借助名人效應,騙取觀眾對作品的信任和喜愛,從而擴大該作品的銷售量。
2.3目的的統(tǒng)一性
知識產權法與反不正當競爭法具有同一個目的,知識產權法的目的是要保證個人的創(chuàng)新成果能夠獲得有效的權益保障,也可以說是保障個人的知識產權不受侵犯。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目的是通過法律有效的保障個人的合法權益,對于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的行為進行一定的懲處制度,并最大程度減少或杜絕類似現(xiàn)象的產生和出現(xiàn)。用商標法來舉個例子,比如說在商標已經完成注冊的情況下,也就是擁有這個商標的使用權、轉讓權以及能讓他人使用這個商標的權益或者不讓其他人使用這個商標的權益。如果其他人沒有在取得商標注冊人允許的情況下擅自使用這個商標,那么注冊這個商標的人就可以利用法律,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這個問題,特別是反不正當競爭法來保證自身的合法權益,并且能夠使非法占用商標的商家受到法律懲罰。通過保證自己的合法利益,使社會不再淪于不正之風當中,改善社會的不良風氣,維護社會的基本秩序。這兩種法案都是為了能夠使社會不良風氣不斷改進,促進社會公平公正,防止市場經濟中出現(xiàn)不良競爭現(xiàn)象等而制定的,且能夠使人們自身的合法利益得到基本的保障。
結語
總的來講,反不正當競爭法主要是調節(jié)市場競爭中權益競爭者之間的關系,對不正當競爭行為采取相應的法律手段。在不正當競爭中涉及的很多行為都與知識產權相關。因此,將二者統(tǒng)一起來,共同維護市場競爭秩序,是促進市場關系健康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法律措施。
參考文獻
[1]陳帥廷.知識產權法與反不正當競爭法的適用關系[J].法制博覽,2017(24).
[2]孟麗敏.論知識產權法與反不正當競爭法的關系[J].法制博覽,2017(12).
[3]張曉通.論反不正當競爭法與知識產權法的關系[J].法制博覽,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