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曉珍
隨著我國改革的深入,財政補償機制不斷深化,實行績效評價成為行政部門的重要職能,實行內部審計是實現行政有效監管的重要手段。在對下屬單位進行內部審計的過程中,我們十分重視原始憑證所記錄數據、財務報表所反映數據、信息系統所統計數據的分析與審核,因為真實的數據“會說話”,它能反映存在形式上不規范、內容上不真實、賬務處理科目上不對應的現象。運用數據反映的軌跡分析,透過表面現象看本質,梳理出財務管理缺陷,幫助被審單位堵塞管理漏洞。
一、查找“合理化”數據的不合理
近幾年各單位財務核算體系已相對健全。過去審計中出現的無發票隨意列支、挪用資金等違法情況已很少出現,公用經費列支時都能做到有票證依據。但這些被“合理化”的支出中需要我們分析它真正的合理性。對支出數增長較快和支出數較大的費用項目要重點分析和查找原因。如我們在對某單位汽油費進行審計時發現其在一年內共計消耗了三萬多元汽油費,報銷是用正規汽油費發票,發票上的車輛牌號也是相對固定號,發票后附有列明具體清單和經手職工簽名,有理有據是“合理”的開支。我們就根據被審單位提供的清單,核對下鄉進村的里程數、耗油量,并與被審單位經手職工談話了解,最后給予報銷真正用于公用項目的費用,核減了多報汽油費,建議由報銷人承擔,做到既堅持原則又實事求是,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財政補助專項資金的列支數據應屬于特別關注范疇,對專項資金明細列支數據要采用行業內橫向和縱向數據分析。分析各類專項資金列支數據是否存在不合理,公共項目所必需的合理化費用。我們在審計中發現有某單位在公共支出中列支辦公用品費遠高于同規模其他單位,有超范圍列支的情況。
二、支出原始憑證記錄數據審核的“四個重點”
(1)重點審查是否虛開發票掩蓋實際支出。重點關注公用經費發票是否轉換為購買辦公用品、會議支出等費用,然后在“辦公費”、“會務費”等科目內列支。對辦公用品費清單數據與庫存物資實物進行核對。例如我們在審計中統計了某單位支出無清單的日常辦公用品列支三十多萬元,整改時要求負責人和經辦人必須補齊單據,對不能說明原因的無清單采購要求由經辦人承擔費用。
(2)審計“小金庫”列支。重點關注是否將收取的房租收入、廢品變賣收入等列支公用經費。
(3)重點審查是否超標準列支。主要通過對招待費、差旅費、公務用車運行費用等限定開支標準的費用進行審查是否超出相關標準和定額。
(4)重點審查被審單位是否為了隱蔽支出的實際使用情況,有意將公用經費等支出混入其他科目列支。重點關注是否在往來科目和預提費用中核算公用經費。如在預提費用科目核算中將預提時歸集的支出明細科目轉換列支范圍。預提時列支歸集到福利費科目,實際支出時提供的是餐飲費發票。對年終時的大額預提費用數據,要核查轉銷的依據是否合理,復核計算是否正確,會計處理是否正確,有無超過1年尚未結清的預提費用,最后驗明預提費用的披露是否恰當。
三、審計流程明確、提高工作效率
明確審計流程,摸清被審計單位的總體情況,提高工作效率。
(一)制定合理的審計方案
在審計方案中合理配置審計資源,統籌兼顧,提高審計效率,發揮內部審計效能。對于內部審計工作來說,一個好的審計方案不僅可以將審計時間大大縮短,還有利于審計人員得出與審計目標匹配的正確的審計結論。因此確定好的審計方案提高審計效率是內部審計應當注重的問題。
(二)熟悉行業運作流程
內部審計人員要有行業認知及敏銳的眼光。在審計中熟悉運作流程非常重要,行業的知識體系是提高審計工作效率的基礎。內部審計人員應有行業運作的洞察力,在審計時,就會很快進入角色,準確提供審計建議和意見,反之,如果審計人員對行業認知度不高,不能跳出問題看問題,必然拖延時間,沒有審計效率。
(三)采用合理的審計方法
對不同的審計目的可以采用不同的審計方法。如果在審計中不講究審計方法,只是查看會計憑證、摘錄數字,往往會抓不住主要問題實質,從而制約審計的效率。
(四)審計依據準確
內部審計依據充分、準確,是提高審計工作效率的前提。在審計中取證不慎重,取得的證據會不真實,證據質量不高,容易引發審計風險,花時間對審計證據進行復查,會影響審計工作效率。審計依據認定不準,會迫使內審人員到處收集、詢問審計依據,有時會自亂陣腳,在此階段就會延誤時間,影響工作效率。
四、審計過程做法得當,措施得力
通過對醫療機構審計中查出的問題分析,提出合理化審計建議,幫助被審計單位強化內部控制和財務管理,查出被“合理化”的數據及時堵塞支出漏洞。在審計過程中,主要做法是:
(1)建立健全內部審計操作程序。內部審計操作程序是審計工作有效開展的保障。加強內部審計工作,建立健全各單位內部審計制度,明確內部審計的部門職責。
(2)加大處罰力度,嚴肅處理。對于在內部審計中發現的擅自擴大支出標準、轉移支出費用等違規問題,要加大處罰力度,嚴肅處理。我們對支出審計中查出的超標準違規支出招待費、日常辦公用品支出無清單列支、違規個人發放及巧立名目發放、虛提預提費用,對于這些違規經費支出,均作出清退或要求補齊單據的整改措施。
(3)提出建議,健全完善機制。對于內部審計中查出的問題,從體制、機制和制度層面,在更高的層次上提出結構治理的合理化審計建議,制定關于嚴格執行開支標準嚴肅財經紀律、財務管理基本規范、完善單位績效工資的指導意見、規范銀行結算帳戶等規范性文件,提高了內部監督的督促執行效率,還制定并實施了以財務管理為主要內容的目標管理考核辦法,以督促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完善有關制度建設和監督機制。
隨著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相對各職能單位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針對內部審計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戰。突破性尋找審計關鍵環節,不斷引入先進的內審方法、理念,密切監督被審單位的流程運作,把促進被審計單位管理結構改革,提高經濟效益作為內審工作目標,不斷探索新的工作方式、方法。內部審計應對被審單位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監督和評價,從各個環節進行監控,對反映的各類數據進行分析,及時發現各個環節存在的問題,對被審單位真實財務狀況,提出改進措施、意見和建議。通過內部審計,加大數據的甄別能力在揭示問題的同時,多層面提出意見建議,從優化支出結構、預防腐敗、切實降低辦公運行成本的角度,完善有關制度建設和監督機制,強化內部控制和財務管理,及時堵塞支出中的漏洞,謹防將鋪張浪費行為“合理化”,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服務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