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婷
摘 要:企業生產經營的目標是為了賺取利潤,隨著近幾年市場競爭加劇,企業生存環境愈加惡化,企業在承受外部壓力的同時,如何控制成本,加大財務管理力度,這些都值得企業深思。特別是我國正處于大數據背景下,企業需摒棄傳統內部審計模式,轉為管理效益審計模式。因此,本文以財務收支審計轉型為管理效益審計為研究方向,分析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現狀,希望通過升級內部審計方法的形式,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財務收支審計? 管理效益審計? 內部審計? 審計質量
企業開展內部審計是對各項經濟業務和經濟活動獨立評價的過程,通過內部審計確定各項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和科學性,因此內部審計對企業而言至關重要。企業開展審計工作可分為政府審計、外部審計和內部審計,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內部審計,內部審計可便于企業發現自身經營問題和財務風險,便于企業及時開展補救措施,以此促進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一、管理效益審計概念
管理效益審計指的是由管理審計和效益審計共同促成的,督促企業可從決策者的角度出發,對企業的經濟活動和經營效益進行審計,以此提高企業審計的真實性、效率性和科學性。企業開展管理效益審計符合企業發展前景,也更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趨勢。
二、企業財務收支審計向管理效益審計轉型的現實價值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得到了長足發展。企業為了應對嚴峻的市場挑戰,將財務收支審計轉型為管理效益審計已是必然選擇,財務收支審計較為傳統,也無法滿足企業多樣化的管理需求。
(一)內部審計概念更加明確細化
結合上文概念可知,財務收支審計是對企業財務經營活動進行審計,涵蓋了部分管理效益審計的內容,但是單一的財務收支審計概念較為籠統。而管理效益審計則是對財務收支審計內容的細化和補充,換句話說,財務收支審計到管理效益審計是逐步遞進的過程,其可提高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二)便于企業管理者做出科學決策
企業競爭愈加激烈,企業只有提高綜合競爭力才可利于不敗之地。這就要求企業需加強財務管理能力,實現財務管理的功能,彌補企業短板,以此促進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因此,企業在未來發展過程中需立足于實際,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管理效益審計的目標和企業經營目標不謀而合,這也便于企業管理者做出科學決策。
三、企業內部審計由財務收支向管理效益轉型存在的弊端
(一)我國企業財務基礎較為薄弱
我國多數中小企業的財務部門設置較為單一,其僅僅單獨設置財務部,并且由于中小企業的資金規模有限,無法依據市場發展情形及時作出調整,導致企業的財務部門工作核心以財務核算為主,工作量較大且易出錯,難以保障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與此同時,繁雜的財務核算工作導致過多的財務人員進行核算,財務人員難以分身開展財務分析和資金管理等工作,導致企業的財務分析和財務預判受到影響,進而影響企業的資金流動性,導致資金利用率有所下降,內部審計失去基礎保障。
(二)企業內部審計制度不完善
就我國目前的企業現狀而言,部分中小企業缺少內部管理約束力,執行力度較弱,且監管能力不足。特別是部分企業尚處于財務管理較為模糊的境地,其內部資金風險較高,傳統的財務收支審計尚未無法真實發揮實效,那么管理效益審計更是難以落實。
四、企業由財務收支審計向管理效益審計轉型的措施
(一)加強制度建設,提高對企業內部審計的約束力
1、我國需不斷完善與管理效益審計相關的法律體系
我國企業開展管理效益審計的基礎是法律體系,我國于1994年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要求各個企業需依照本企業實際現狀,構建內部審計制度。該法律文件未規定我國企業建立內部審計的方向、方式、范圍等,因此我國需從法律角度約束企業內部審計形式,明確企業構建管理效益審計的原則、形式、內容等,為企業開展管理效益審計提供法律支撐。
2、加強管理效益審計專業人員隊伍建設
企業在開展內部審計時需合理選定員工,要求擔任內部審計的財務人員專業技能過硬,同時具備較強的法律知識。企業將財務收支審計轉型為管理效益審計的過程中,需提高審計人員的準入門檻,以資格證書作為員工的敲門磚,建立健全審計人員持證上崗制度。依據企業管理條例,聘請有資質、有風險意識的人員擔任審計人員,以此提高企業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專業性,不斷提高企業的內部審計效益。與此同時,由于我國經濟形勢的不斷變化,企業還需加強對內部審計人員的培訓力度,利用人才招聘和后續教育的方式,要求內審人員開展持續性學習任務,重點學習國家新出臺的法律政策和稅務法規,提高企業應對風險的能力,避免因政策解讀不到位而產生風險,以此實現財務收支審計向管理效益審計的順利轉型。
(二)強化企業領導者內部審計風險意識
部分企業的內部審計不到位,缺少監管“真空區”,主要因為部分企業領導內部審計意識淡薄,認為開展內部審計較為繁瑣。因此,企業若想提高審計質量,務必徹底扭轉高管人員的審計理念,將財務收支審計轉變為管理效益審計。首先企業需暢通內外部溝通渠道,建立業財融合的管理架構,為開展管理效益審計奠定良好的外部環境。同時,企業需及時彌補審計漏洞,從實際需求出發,引入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將繁雜的財務核算工作交由計算機完成,減輕內部審計人員工作量,要求其將工作核心投入至內部審計中,提高管理效益審計的工作效率和質量。
(三)慎重把握二者轉型時期
管理效益審計覆蓋企業的組織體系、審計模式、長期發展市場定位等內容。管理效益審計是一項長期復雜的內部審計工作,因此,企業由財務收支審計向管理效益審計轉型的過程,是一項長期持久的工作。這就要求企業的高管人員和內審人員尋求合適時機,實現企業的過渡轉型,避免盲目轉型為企業帶來的工作困境。例如,企業可預先告知內部審計的轉型方向和轉型目標,從細小的內部審計項目為切入點,開展管理效益審計的“試點工作”,由易及難。
(四)加強信息化建設,豐富內部審計模式
隨著大數據技術的廣泛應用,大數據技術也對企業的內部審計模式形成巨大影響,信息化管理理念對企業開展內部審計理念、審計技術都提出了新要求。因此企業在內部審計轉型過程中,可將信息化建設融入至管理效益審計中,提高審計風險評估技術,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大數據技術,由檢查財務賬簿轉為核實審計方向、做出科學決策、分析審計風險原因及未來發展趨勢,以此提高企業的審計效率。
五、結束語
隨著我國企業競爭壓力不斷增大,傳統的財務收支審計已經無法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為了提高企業的審計效率,企業可將財務收支審計逐步轉變為管理效益審計,通過加強制度建設、強化風險意識、加強信息化建設和科學把握轉型時期等措施,提高內部審計質量,以此實現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暢娟.企業內審由財務收支審計向管理效益審計發展探討[J].財會學習,2020.
[2]林蘇.探究建筑施工企業內部審計中存在的不足及優化路徑[J].經濟研究導刊,2020.
[3]黃成.中小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會學習,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