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柳潔
【摘要】培育高中生的法治意識是思想政治課的重要內容之一,是貫徹新課程改革,加強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環節,本文分析了當前高中生法治意識普遍薄弱和法治意識培養表面化的現狀,闡述了高中生法治意識培育不可或缺,并進一步從家庭、學校、社會三個方面提出了培育高中生法治意識的途徑。
【關鍵詞】高中生? ?法治意識? ?培育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7-138-01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進行了頂層設計,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指明了方向。要實現法治中國的目標,要求公民必須具有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并能夠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今日的高中生,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國家宏偉目標的實現,關乎中華民族的未來。
一、高中生法治意識的現狀
(一)法治意識薄弱
一個人如果想具備法治意識,首先必須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識。初中階段,在道德與法治課中,有相應的法律教育內容,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社會生活必須具備的基本的法律常識,從而具備一定的法律責任感和守法觀念,對法律有一定的敬畏感,但是,學生學習法律的熱情仍然不足,有待進一步激發。
法律知識的學習應該是一個連續的過程,而在實際的教學中,高中階段的法律教學時間比較少,高考是高中教學的風向標,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政治老師主要以必修教材為主,以選修教材為輔。因為高考的壓力,在高中階段的學習中,學生很少有機會能夠學習更多的法律知識,高中生作為國家未來的接班人,必須具備適應法治社會發展的能力,因此,高中生法治意識的培育至關重要。
(二)法治意識培養表面化
法治意識培育應該是以學校為主導的教學過程,在現有的高考為導向的高中教育模式下,學校很難將教學的重點轉移到法治教育上,沒有給予法治意識教育應有的重視,由于缺少教學經驗,大多數老師缺少教學方法,只是簡單的將法律知識在課堂上以灌輸的方式教給學生,很難激起學生學習法治知識的興趣,學生對已有的繁重的教學任務已經疲于應付,更不希望再多出一門課程來。大多數學生對于法治的認識僅僅停留在犯罪等刑法層面,并沒有全面了解法律體系。
二、高中生法治意識培育不可或缺
法治意識是高中生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法治教育,提升法治素養,讓高中生懂得法治對于國家,對于個人的重要作用,讓高中生形成遵紀守法的法律觀念,主動參與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形成良好的法律素養,有助于他們在生活中依法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當遇到不法行為時,能夠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嚴守道德底線,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堅定捍衛社會主義法治。
三、高中生法治意識培養的途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育學生最好的方式,就是以身作則”。良好的教育環境對高中生樹立正確的法治意識具有重要作用,而良好的法制教育環境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多維度相互配合。
(一)家庭教育在培養學生法治意識中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庭教育不可或缺,子女沒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法治意識的培育就無從談起。要有效的提升法治意識,需要提升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視程度,家庭氛圍是實施家庭教育的首要條件,家長言行舉止會對孩子產生很大影響,并將其自身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法律觀念傳遞給孩子,家長創造的法律學習氛圍是培育子女法律意識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家長首先要提高法治素養,自覺學習法律知識,明確法律權威,為子女培養良好的法治意識作出榜樣,積極推進法治意識的產生。
(二)學校依法治校
培養高中生的法治意識,提高法治素養,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中應有的育人功能。學校依法治校,打造依法治校的校園文化,制定各項校規校紀,獎罰分明,形成追求先進,表彰優秀的優良風氣,這是培養高中生法治意識的有效方法。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活動課,舉辦知識競賽,召開主題班會,在國旗下演講……開展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教育活動,讓學生對憲法的內涵、地位和意義有更深層次的了解,進而引導學生更加主動學習憲法,自覺遵守憲法,積極宣傳憲法,做一個法治精神的忠實崇尚者和堅定捍衛者。
學校要加強老師們的法治意識教育,提高他們的法治素養,強化專業知識,把依法治國,依法執政等知識,滲透于日常的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法律觀念,寓教于樂,寓教于情境中,在情境中升華。法律知識較枯燥,有些學生學習興致不高,容易產生厭學心理,老師要因材施教,設置一些關于法律知識的小游戲,讓學生模擬典型案例的情境,通過親身體驗,更加感受到法律的權威,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求知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
(三)強化社會法治建設
國家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應該把控好互聯網輿論環境、制度環境,為高中生法治意識教育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相關部門嚴格遵循法律法規處理各種事件,在執法過程中秉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嚴肅執法,設立完善的監督體系,避免職權的亂用。
互聯網時代,網絡對高中生的影響極大,因此,對中學生進行良好的法治意識培養,需要加大對網絡的監管,提高網絡的市場準入門檻,建立完善的網絡屏蔽設備,對凡是涉及黃賭毒及可能涉及相關的內容進行屏蔽。
培養高中生法治意識,聚焦學科核心素養培育,是落實新課程標準的內在要求,也是依法治國,依法治教,加強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內容。希望高中生能夠將法治觀念和法律意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能夠成為一個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公民。
【參考文獻】
[1]朱明光.關于活動型思想政治課程的思考[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6(4).
[2]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
[3]孫艷華.高中生法治意識狀況研究.華中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