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興華
步入新時期以來,隨著現代化技術的逐步發展,媒體領域也獲得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新聞采編工作的開展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紙質媒體領域,而是更多的開始借助現代化技術所具備的優勢,以電子稿件替代紙質稿件,一方面提高了新聞校對工作的開展效率,另一方面讓編輯人員的日常工作更加便捷。新聞校對工作的編輯化發展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編輯工作開展所存在的不足,更大程度上提升了新聞稿件的規范性,儼然已經成為新聞校對領域發展的一個主要方向。
1.新聞校對編輯化的形式表現
新聞校對的編輯化在一定程度上跳脫出了傳統發展模式的束縛,不再完全依賴于紙質原稿,而是能夠采取更加輕松、便捷的方式全程細節處的校對。目前,編輯人員所面對的需要校對的稿件普遍為已經成型的稿件,新聞原稿的整理以及校對工作需要融合開展,傳統的校對方法已經難以充分滿足新聞校對工作開展的必然需求,校對工作所涉及的內容也普遍只是針對文章中錯誤內容的查找與改正。事實上,之所以要面向新聞稿件開展校對工作,不僅僅是為了發現其中所存在的誤差,更加重要的是進行誤差的糾正,填補新聞稿件編寫的漏洞,實現對于整體稿件的優化和完善。一般來說,在正式進行新聞校對之前,相關的編輯人員需要對稿件的內容進行通讀,對于稿件中涉及語言文字的運用情況進行校對,發現其中所存在的常識性錯誤。
2.新聞校對編輯化的內容表現
在傳統的校對模式下,校對的客體較為單一,這導致最為直接的后果就在于原稿與經過校對的稿件并不會產生過多的差異,校對工作開展的價值也會大幅度降低。編輯人員在通讀稿件之后,重點對于錯別字、語序混亂等基礎錯誤進行校對,同時也會發現稿件中所存在的一些常識性的誤差。在進行版式的轉換之后,還需要加強對于整體版面所使用語言的把握,確保字號、字體搭配的協調性,頁眉、排序、銜接等部分處理的合理性。
3.新聞校對編輯化的人才基礎
新聞校對的編輯化發展從整體上提高了編輯工作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減少了整體的工作量,但卻在無形當中加劇了校對的責任和難度。為了更好地滿足新聞校對編輯化發展的實際需求,負責校對的工作人員必須及時調整自身的思維觀念,不斷地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質水平,加深對于校對編輯化的認識,為校對編輯化的發展奠定更加堅實有力的基礎,全面促進校對水平的進步。
1.強化編輯人員的校對責任感
新聞媒體承擔著將廣大人民群眾所關注的信息進行及時廣泛的傳遞的責任,同時也肩負著將黨和政府的聲音傳遞給大眾的義務。新聞媒體作為黨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必須做好新聞稿件的校對工作,才能更大程度上強化新聞媒體所具備的權威性和可靠性。編輯人員作為新聞稿件處理和加工的“幕后工作者”,承擔著較為重要的責任。因此,相關媒體機構方面應當加強對于校對編輯化所具備的重要作用的宣傳,確保每一位編輯人員都能夠充分領悟校對編輯化的意圖,強化編輯人員的責任感,沿著黨的發展路線、秉持正確的方針政策,全面推進日常的編輯處理工作,彌補新聞稿件所存在的不足,將更具真實性和可靠性的新聞信息呈現在廣大人民群眾面前。
2.打造更加優質的編輯團隊
許多人認為,所謂稿件校對,其實就是對于錯別字的糾正,這種觀念是完全錯誤的。編輯人員必須具備足夠優質的文字基礎以及突出的新聞敏感度才能夠應對多種多樣的稿件問題。目前,隨著文化發展水平以及新聞領域發展水平的逐漸進步,新聞稿件中涉及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其中不乏較多國外時政消息以及專業性較強的信息內容。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編輯人員,不僅需要不斷強化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同時也需要將自己打造成為一名“雜家”,學習更加豐富的知識內容,給予編輯工作足夠的重視,更加高質、高效地完成稿件校對工作。除此之外,還需要有效強化編校人員的政治理論素養,鼓勵其學習更多的基礎理論知識,了解時政信息內容,強化自身的政治敏感度,避免在校對稿件時出現政治性的錯誤。
3.幫助編輯人員了解版面知識
新聞校對的編輯化發展所帶來的一個最為主要的變化就在于版面設計與校對工作打造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這對于編輯人員的綜合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編輯人員除了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之外,還應當不斷地強化版面設計和版面調節水平,既要提升稿件內容的質量,又要強化整體版面的呈現效果。建議媒體平臺方面能夠為編輯人員創設更為有利的學習機會,幫助其更好地應對版面工作,全面提升新聞信息的傳播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編輯人員在開展校對工作時需要面對大篇幅的文字,久而久之難免會產生工作積極性降低的情況。針對此類問題,建議媒體平臺方面能夠完善已有的考核機制,樹立獎懲機制,充分調動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確保校對工作的有序推進。
4.更多地運用現代化編輯技術
校對編輯化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稿件校對工作開展過程中所存在的不足,但與此同時,由于編輯人員需要負責的編輯內容較多,傳統的編輯方法不僅效率較低,而且工作量較大,加劇了編輯人員所承擔的工作壓力。編輯人員可以借助計算機網絡技術,科學合理地運用相應的編輯軟件,一方面可以不再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的進行校對處理,另一方面也能夠更大程度上提高校對的效率和質量。因此,編輯人員需要積極主動地學習計算機網絡知識,靈活掌握運用編輯軟件的方法,發掘現代化編輯軟件潛在的應用價值。媒體平臺方面則需要為編輯人員創設更加優質的編輯條件,不斷地引入新的設備更新編輯軟件,為校對編輯化的發展奠定更加堅實有力的基礎。
綜上所述,校對的編輯化目前已經成為了編輯校對領域發展的必然方向。采編方式的變化,在提升校對工作開展水平的同時,也為新聞編輯領域的現代化發展奠定了更加有利的基礎。從本質上來看,校對的編輯化不僅打破了傳統的校對工作模式,同時也將校對工作與編輯工作進行有機結合。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我們應當及時轉變校對思想,不斷地強化校對人員的綜合能力,充分借助現代化編校技術所具備的優勢,全面提升校對能力,真正地做到與時俱進,編寫更高質量的新聞稿件,滿足廣大受眾多元化的新聞信息獲取需求。
[1]祝朝暉,王菁.新聞校對的再定位:校對編輯化[J].新聞前哨,2011(07):69.
[2]沈志剛.論校對的編輯功能化[J].新聞愛好者:下半月,2009.
[3]彭揚.試論網絡化編校系統中校對的編輯屬性[J].新聞天地(論文版),2009,Z1(No.140):61-62.
[4]吳燕萍.試析影響報紙新聞校對的四個因素[J].編輯之友,2002,S1: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