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秀蘭 樸京武 張亞敏
位于長白山腳下的吉林省通化縣,幅員面積3724.26 平方公里,森林蔥郁、流水潺潺、美麗富饒,地貌總體上呈“八山半水分半田”的格局。全縣轄15 個鄉鎮、1 個開發區、159 個行政村、8 個國有林場。境內有石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石湖國家森林公園、蝲蛄河國家濕地公園、吉林省朝陽濕地公園、三棚林場國家紅松林木良種基地。全縣有林地面積28.5 萬公頃,活立木總蓄積量2739 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77.11 %。
通化縣堅持生態立縣戰略,在“中國夢”的征程上踏出了一串堅實有力的綠色足跡,先后獲得了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全國文明縣城、全國綠化模范縣、全國綠色小康縣、全國森林資源管理先進縣、全國森林防火先進縣、國家級生態縣、全國平安暢通縣等五十余項國家級榮譽。快大茂鎮趕馬河村和東來鄉鹿圈子村、大安鎮水洞村、興林鎮曲柳川村、興林鎮大荒溝村、快大茂鎮繁榮村先后被命名為“全國生態文化村”。在縣委、縣政府的帶領下,通化縣25 萬人民正全力朝著建設富裕文明和諧幸福的目標扎實奮進,創建國家級森林城市,建設更加秀美幸福的綠色家園。

發展中的通化縣 王國霖攝

通化縣泉源溝 李晶攝
2018年1月,通化縣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啟動,通化縣委、縣政府將“創森”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與經濟社會發展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以超前的理念引領創建工作,以科學的規劃指導創建工作。縣政府印發了《通化縣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實施方案》《通化縣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建設任務》和《通化縣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宣傳方案》等相關文件,并與相關成員單位簽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目標責任書”,進一步明確了責任,落實了建設任務。
通化縣“創森”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要求,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改善城鄉生態環境、增進居民生態福祉為主要目標,以大地植綠、心中播綠為重點任務,構建完備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打造便利的基礎服務設施,建設繁榮的生態文化,傳播先進的生態理念。
堅持生態優先、因地制宜、城鄉統籌、和諧發展的原則,通化縣深入挖掘自身優勢,尋求特色發展,按照國家森林城市標準高規格、高起點、高質量地做好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工作。
通化縣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上高標準造林、山下高品位綠化”的原則,按照“一核五極、一帶三廊、三區多點”的森林城市總體布局,規劃實施四大體系16 項建設工程。一是以縣城建成區(快大茂鎮)為核心,建設城市森林人居環境示范區,重點推進宜居城市建設。在城鎮綠化體系建設的基礎上,增加城區內綠地連續性,以蝲蛄河沿岸為森林景觀帶打造高標準綠色通道,突出綠色空間網絡和景觀構建,建設層次豐富、景觀優美的城市森林;同時,打造城市森林生態文化景觀,建設提質各類公園6 處,綠地面積147.63 公頃,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3.53%。二是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和美麗鄉村建設,全面提升村屯綠化整體水平,全縣310 個村屯全部實現了綠化美化,其中建設全國生態文化村6 個,國家森林鄉村18 個,省級綠美示范村屯4 個、市級完善提升村屯15 個,全縣15 個鄉鎮、一個開發區林木綠化率均超過53%。三是著力提高森林質量和森林經營管理水平,大力實施清收林地還林、封山育林、公益林和天然林保護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以來,全縣共完成封山育林2000 公頃、國家級和省級公益林保護48614 公頃、中幼林撫育 1466.7 公頃、新造林386.4公頃。四是保護、恢復和擴大野生動物棲息地和野生植物生境,建設多類型資源保護區,為通化縣種類繁多的野生動物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

廣場芍藥開花 王國霖攝

助力文明城市創建 守護青山綠水家園活動 石連春攝

空中探戈 堇耀武攝
通化縣充分利用域內山多林多、資源豐富的優勢,發展經濟林果、中草藥材、山野菜、食用菌及生態休閑旅游觀光等富民產業,并帶動下游產業全面發展。全縣林下經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基本形成山上基地,山下加工,龍頭帶動,綜合開發”的發展模式。紅松果林、藍莓、林下參、森林康養等都有了長足的發展,通化縣現有紅松果材兼用林38466 公頃。三棚林場作為通化縣紅松果林產業發展典型,總經營面積31334 公頃,人工紅松林1200 公頃,其中進入盛果期的有335 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95%,先后被命名為全國特色種苗基地、國家級重點紅松林木良種基地,獲得省十佳國有林場、中國最美林場和全國十佳林場榮譽稱號。通化禾韻現代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是通化縣藍莓種植龍頭企業,集藍莓種植、良種繁育、科研、加工于一體,打造藍莓品牌,帶動產業富民,被國家林草局評為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作為吉林省人參主要產區之一,通化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林下參種植面積達4735 公頃。截至2019年末,全縣栽種紅松、藍莓、大榛子等經濟果林2.4 萬公頃,發展林下五味子、返魂草等林地中藥材1998 公頃。目前,通化縣已獲批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1 家,省級林業龍頭企業4 家,省級林業產業園區1 個,省級林業產業基地8 個,為全縣林下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示范帶動作用。同時,中醫藥、森林食品、森林保健品及木制品等林特產品加工產業,也在不斷發展壯大。
生態旅游產業實現了新突破。通化縣立足現有森林資源和林業產業基礎,充分發揮美麗鄉村與人文歷史等既有優勢,以全域旅游為主題,全力打造1日—2日游路線;以興林、光華、大安紅色旅游線路、“兩園一區”、萬畝紅松果林休閑康養產業園、民宿等生態旅游資源為優勢,全力打造南長白山森林康養、休閑旅游、生態觀光旅游品牌,拉動綜合服務業較快發展。
通化縣全面加強資源保護管理,落實《通化縣人民政府森林資源保護發展目標責任制》,繼續實行森林資源保護縣、鄉(鎮)、村三級“一把手”負責制,嚴格執行林業法規政策,依法規范行政行為,逐步加強護林隊伍建設,森林、林地和濕地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加強依法治林,通過開展“綠盾2019”“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違法犯罪冬春會戰”等專項行動,有效打擊涉林違法犯罪活動;加強林政管理,嚴格執行采伐限額管理制度,實行木材生產按計劃采伐;做好伐區作業指導、督促檢查和木材運輸管理;加強森林防火工作,通過周密安排部署、層層落實責任等有力措施,切實形成群防群控的森防合力,實現連續70年無重大森林火災的目標;加大野生動物保護和森林病蟲害防治力度,開展清山清套清網、聯合執法檢查等行動,有效震懾亂捕濫獵野生動物違法犯罪行為;采取生物防治、飛機撒藥等措施,有效防治森林病蟲害。

暖水民宿 王永勝攝

居民小區一角

科技興城 陳卉卉攝
為了營造民眾植綠愛綠護綠的良好氛圍,通化縣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三棚林場與四棚中學攜手開展“愛我家園、共享綠色、杜絕火患、從我做起”的森林防火宣傳活動,提高了民眾關注森林防火、支持防火、參與防火的森林防火安全意識。
全縣蓬勃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縣四大班子領導率先垂范,與縣直機關干部一起到通化蝲蛄河國家濕地公園參加義務植樹活動,并在現場以“森林城市全民共建,美好家園你我共享”為主題,舉行簽字活動,全縣義務植樹盡責率達到96%。
為推進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豐富公益文化宣傳活動,2019年,通化縣舉辦建設美好家園、全民健身百日行機關干部越野賽活動,運動員胸前佩戴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號牌參加越野全程2800 米比賽,森林健身活動鍛煉了參與者的意志與體魄,營造了人人參與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濃厚氛圍。
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與學校聯動開展科普宣教、“關愛自然、保護濕地”活動。學校組織學生們參觀蝲蛄河國家濕地公園概覽廳和動植物景觀廳,真正了解了“什么是濕地”“保護濕地的重要性”,同時開展寓教于樂的草編教育和科普活動,增強了同學們關愛自然、保護濕地、保護家園的自覺性。
為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按照吉林省綠化委員會辦公室《關于開展第三次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工作的通知》要求,通化縣開展了第三次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工作,全縣建檔三級古樹11175 株;同時,對每株古樹和古樹群進行掛牌,落實專人養護管理。各項檔案資料圖文并茂、保存完整,全縣古樹名木保護率達到100%。
通化縣委宣傳部統籌各部門扎實開展“創森”宣傳活動。縣新聞媒體開辟專版專欄,利用醒目版面和黃金時段,高效率多頻次宣傳森林城市創建。全縣充分利用宣傳牌、宣傳單、宣傳冊、懸掛宣傳條幅、LED 顯示屏、電視臺滾動播放宣傳標語、手機短信、微信平臺等形式,營造“創森”良好社會氛圍,民眾對創建森林城市知曉率、參與率明顯提升。
千方百計留下碧水青山,矢志不渝構筑生態未來。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讓森林走進城市,讓綠色遍布鄉村,讓江河扮靚山川,讓通化縣大地一步一景、處處如畫。綠色的夢想正由此延伸到遠方,通化縣的明天會更加天藍地綠、山清水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