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歷史文化悠久,在當前背景下進一步加強歷史研究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形象材料對于歷史研究至關重要,能夠和文字材料有機結合,共同彰顯這些材料背后的真實歷史事件。但是,受種種原因限制,當前歷史研究對形象材料的重視程度還不夠,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歷史研究的發展進程。本文將就歷史研究中形象材料的使用價值進行研究,以期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歷史研究;形象材料;使用價值
一、引言
當前的歷史研究突顯了形象材料的重要性,如果僅依靠文字材料開展歷史研究,就有可能造成一些理解偏差,相關信息也不夠真實可信。在以往的歷史研究中,形象材料相對而言處于從屬地位,并沒有發揮出其獨特的歷史作用。
二、關于形象材料的使用概述
(一)使用問題
歷史文獻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體現,記錄了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的一些重要事項。目前,歷史文獻分為形象材料和文字材料兩種。總體來說,如今的很多歷史研究主要參考文字材料,對形象材料的使用明顯不足。實際上,形象材料不僅包括一些圖像信息,而且包含一些具有關聯的歷史文化遺跡等,對歷史研究能夠起到很好的論證作用。其實在歷史研究中,形象材料和文字材料的關系已經被眾多專家和學者進行了系統性的研究,而且他們認為,形象材料和文字材料具有相同的重要性。但由于種種原因,世界各國在歷史研究中對形象材料仍然存在一定偏見,只有在研究需要圖證時,才會使用形象材料,而且在使用時仍會用大量的文字材料描述,使得形象材料僅僅作為一種參考和補充而存在。
相較于歷史研究,藝術領域的研究對形象材料的態度大有不同。藝術研究主要以形象材料為主,通過對形象材料進行深層次的賞析和點評,發現其存在的藝術特征,文字材料在這里僅僅作為形象材料的一種補充和描述。當前,跨學科研究現象越來越明顯,帶來了學科邊界模糊的問題。要解除對形象材料的身份偏見,比較有效的方法是從歷史學科內部的角度出發,打破二者之間的分歧。一旦形象材料擁有了和文字材料一樣的地位,也就進一步拓寬了歷史研究的思路及方法,能夠更加真實地反映歷史文化信息。這一理念實際與形象史學提倡的文本平等是一致的。
(二)關系研究
從科學視角來看,形象材料和文字材料作為兩種不同的敘述系統,能夠在很多歷史研究領域中發揮不同的作用,在歷史研究中應當擁有平等地位。在一些情況下,形象材料和文字材料實際上對同一個主題進行的描述,就可以看作是一種互為印證的關系。研究的歷史問題不同決定了文字材料和形象材料的組成地位不同,并不能決定地位高低,而是因為歷史問題研究應當要尊重歷史事實,在此基礎上通過有效的研究工具來獲取真實的歷史事件信息,這也是客觀問題所決定的。在具體研究進程中,文字材料和形象材料的使用不應局限于研究者的學術偏好,而是應當根據歷史發展進程保存下來的各種資料決定。當前關于先秦史的研究,由于文字材料匱乏,主要依靠形象材料。但單一使用形象材料也會出現一些問題,如關于衣冠制度方面的研究只能依靠形象材料證明,盡管能夠看出具有歷史特色的服飾形制,但由于缺乏文字材料記述,就很難梳理清晰這些服飾形制的演變過程。在一些墓葬考古中可以發現,很多墓壁上的圖像都是屬于形象材料的類型。在實際考古研究中,僅僅參考這些形象材料也是不夠的,特別是由于文字材料的匱乏,一些歷史習俗方面的問題很難得到明確的答案。但是,如果只參考文字材料,卻缺乏形象材料,就會導致這些材料的可讀性降低,一些重要的信息無法直觀地顯現出來,降低了閱讀感受。因此,做好形象材料和文字材料的靈活使用,關乎歷史學者的文獻駕馭能力,將直接影響歷史研究文獻的整體效果。
三、形象材料的使用價值
(一)歷史價值
形象材料和文字材料都是歷史發展的重要見證者,在歷史研究中具有同樣重要的地位。我國歷史悠久,在歷史發展進程中形成了大量的形象材料和文字材料。相較于文字材料,形象材料更具客觀性,更加栩栩如生,如壁畫就呈現了古代社會發展的真實狀態。文字材料的敘述性效果更加明顯,能夠真實反映出形象材料發展的由來以及產生背景,但文字材料是通過人為記錄而來的,受記載者個人觀點與主觀形態影響較大。盡管形象材料同樣經過了人為創造過程,但是由于具有具象性特征,其客觀性要大于文字材料。
(二)解讀歷史的價值
形象材料解讀不能只通過直接解讀方法進行,還要基于歷史形象材料的具體背景,從形式、結構、技巧、風格等方面進行全方位闡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取形象材料背后蘊含的歷史信息。在國外歷史研究中,一些西方歷史研究學家認為,歷史視覺藝術也屬于歷史材料的范疇。通過研究歷史視覺藝術材料,能夠更加深入了解特定時期發生的特定歷史事件。形象材料的解讀相對而言比較復雜,存在一定風險,不如文字材料直觀,這是形象材料研究躊躇不前的重要原因。但歷史形象材料的獨特性、先進性不容忽視。因此,歷史研究者要加強研究和解讀形象材料的能力,堅持唯物史觀,提升歷史學科素養。例如,在對墓葬壁畫進行考古研究時,研究者要從墓葬所處的歷史年代確定研究視角,根據社會人文生態的具體狀況來研究墓葬壁畫的價值及意義;同時要對墓葬壁畫的制造工藝、技巧風格、圖樣風格等進行系統性分析,這樣才能做到從合理角度作出相應推斷,避免出現誤讀的情況。如果形象材料和文字材料中的內容能夠相互對應,那么在進行研究時將會更加方便,其中的文化信息也能夠更加直觀地顯現出來。
(三)跨學科研究
在當前時代背景下,跨學科研究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多個學科理論知識的研究以及具體研究方法的應用,有利于專業化人才隊伍的建設,達到資源優化配置的目的。促進歷史形象材料和文字材料的共同發展,有利于實現歷史學科的共同繁榮。在此進程中,必須要能夠做好這兩者的學科定位,以此來組成學術研究共同體,通過打破材料分類存在的界限,改變傳統發展進程中存在的一些身份偏見,更好地突顯形象材料的價值。這樣,今后開展各種歷史研究就有了理論支持和一些新型的合作模式。形象材料作為一種史學研究方法論,在當前歷史研究中的應用程度仍然不夠,具有較強的局限性。
(四)構建學術共同體
構建學術共同體就要促進藝術理論、藝術史、藝術鑒定的融合,讓其能夠達到一致的狀態;要將歷史形象材料和文字材料都看作是人類歷史文明的重要記載,是寶貴的歷史財富。在未來的歷史研究中,研究者要消除已有的歧視,不同學科的研究者能夠開展更加深入的研究,廣泛地開展各種合作,共同促進歷史學科的發展,這也為推動歷史學科以及其他學科的發展提供了有效契機。例如,在研究古代絲綢之路時,就聚集了歷史學、文獻學、語言學、文學、美術學、天文學等方面。形象材料在這一過程中能夠發揮更強的作用,如形象材料的研究能夠有利于美術學的發展,讓美術創作從古代美術作品中獲得靈感。所以,歷史研究領域應當積極整合資源,針對形象材料受重視程度不高的情況,進一步強調學科資源整合,突出歷史研究領域的豐富性。
四、結語
本文對歷史研究中形象材料的使用問題進行了較為細致的研究。從當前情況來看,形象材料的使用效果并不佳,很多歷史研究者不重視形象材料的具體作用,主要針對文字材料進行研究,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歷史信息的真實性。因此,研究者需要重新認識形象材料的重要性,形象材料和文字材料的關系,突出形象材料的歷史價值,以更好地開展歷史研究。
參考文獻:
[1]尉佩云.歷史責任、歷史理性與史學職業化[J].北方論叢,2020(3):118-125.
[2]武雪彬.形象史學熱悄然興起[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09-12(A04).
[3]劉中玉.形象史學:文化史研究的新方向[J].河北學刊,2014(1):19-22.
[4]趙冬梅.材料的取舍編次與歷史形象的塑造——以宋人王樵的傳記為例[J].北大史學,2012(00):57-67,411.
作者簡介:劉曉娜(1995—),漢族,山西呂梁人,碩士,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