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睿
摘 要:高校危機事件是社會、學校自身和學生個體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引發的,一定程度上無法避免。近年來,高校危機事件頻發,高校危機管理成了高校管理工作的重點內容。危機事件的發生嚴重影響社會和諧穩定、學校的正常秩序和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本文將厘清高校危機事件的種類和特點作為論述的主要內容,希望可以為高校針對不同類型的危機事件作出相應的處理預案提供思路,進而將損失降到最小。
關鍵詞:高校危機事件;種類;特征
一、高校危機事件的概念
對于高校危機事件,研究者還給出了其他稱呼。李永賢認為,校園危機是指發生在校園內或與校內人員有關的,已經發生或潛伏尚未發作的對學校聲譽、運作或部分學校成員造成嚴重影響的事件。吳建勛使用了校園突發事件,認為其是指由于學校受到內外部多種因素影響,以學校師生員工為主體,在較短時間內驟然發生的,并迅速演化為較大規模的、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重大損失的、甚至危及學校形象和聲譽的事件。趙方在《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研究》中指出,高校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校園環境破壞,以及對全校或者社會的穩定、發展構成威脅和損害,并有重大社會影響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緊急事件。
筆者認為,高校危機事件是危機事件的具體限定,是指由于自然的、社會的或人為的原因而突然引發的不以高校管理者意志為轉移的,對學校的聲譽、教學、工作、師生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一定影響或損害的事件,其發生地點不一定在校園內,但一定與校園內的師生或工作人員有關。
二、高校危機事件的種類
校園危機事件的觸發原因眾多,有來自自然的、社會的和人為的,地點上有校內的也有校外的,因而其危機事件種類繁多。筆者認為,具體可分為六類。
(一)政治類危機事件
國際戰爭、國家間的政治糾紛和經濟對抗、國內敏感的社會矛盾、突發公共事件、反動勢力的誘導等都能夠引發高校危機事件。當代大學生追求民主和自由,渴望真理,同時積極參加愛國活動,有政治熱情,但同時缺乏成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缺少必要的理性判斷,具有從眾性和不確定性,不良誘導容易誘發高校政治類危機事件。此類突發事件具有很強的政治色彩,傳播速度快,影響范圍廣,不迅速加以引導和控制,很容易由線上發展到線下。
(二)公共衛生類危機事件
公共衛生類危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的,可能造成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等,影響范圍大,傳染面廣、危害性高。例如,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和2020年的新冠肺炎,都影響了高校的正常教學秩序;2008年海南大學霍亂事件,2019年浙江大學學生大規模食物中毒事件等也都嚴重影響了學校的正常運行,對學生的身體健康造成了損害。
(三)自然災害類危機事件
地震、洪水、臺風等惡劣自然現象會引發自然災害類危機事件。我國幅員遼闊,地形變化大,容易引發自然災害。2008年汶川大地震,四川、重慶等多所高校受到嚴重影響,學生紛紛跑出教室和宿舍,晚上集體露宿在公共區域。2019年臺風“利奇馬”登錄我國,導致多所高校停課,正常教學活動長時間未能恢復。
(四)事故災難類危機事件
校園火災、實驗室安全事故、交通事故、校園設施損壞等會導致事故災難類危機事件的發生。這類事件在高校內較為常見,危害性大,偶然性高,該類事故雖然屬于可防可控類危機事件,可一旦發生,導致的危害不容小覷。2015年12月,清華大學實驗室發生火災,造成1名博士后身亡。2018年12月,北京交通大學實驗室發生爆炸,造成3名學生死亡。類似事件時有發生,對家庭、社會都帶來了極大的傷害。
(五)校園管理類危機事件
校園管理類危機事件指高校管理不當所引發的危機,如集體性作弊事件、學生罷課、校園內犯罪案件、校園人際矛盾等。此類事件傳播面廣,容易引起網絡輿論,負面影響較大。2018年,國內大學出現大范圍考場舞弊事件,引發了全社會對于高校管理和校園誠信問題的大討論。2004年,云南大學學生馬加爵在宿舍連殺四人,引發了轟動全國的“馬加爵事件”,高校管理工作疏忽,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了解不足,被認為是此次事件發生的原因之一。如此種種,校園人際關系矛盾,校園管理疏忽是造成事件發生的最主要原因。
(六)心理健康類危機事件
高校教師、學生和管理人員因為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會引發心理健康類危機事件,該類問題具有隱蔽性和長期性。2014年,遼寧省心理咨詢師協會針對全省大學生的心理調研結果顯示,有超過20%的在校大學生有比較明顯的心理問題并伴有癥狀。自卑、孤獨、人際關系不和諧、學業、戀愛問題等都有可能導致學生罹患心理疾病,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則會轉變為極端事件。現代社會,高校學生因心理問題自殺的現象屢見不鮮。
三、高校危機事件特征
高校危機事件作為危機事件的組成部分,在具備危機事件突發性、危害性和擴散性特征的同時具有自身的特征,包括隱蔽性、復雜性、敏感性和可控性。
(一)突發性
高校危機事件的發生,很多情況下是不可防范的,如自然災害、衛生事件、政治沖突、沖動型犯罪等,進而使得高校危機事件具有突發性。另外,高校危機事件演變過程往往十分迅速,每個個案都有所不同,這給高校管理者在處理問題時帶來了一定麻煩。
(二)危害性
高校危機事件常伴有危害性,不論事件的性質、規模和類型,都會對高校的聲譽、財產或高校人員的身心健康造成損害,會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破壞和諧穩定的校園環境。高校危機事件還可能造成除高校自身以外的環境損壞,或被反動勢力利用,使其危害性擴大。
(三)擴散性
高校作為社會的組成部分,具有培養人才、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和文化傳承等重要功能,在其遭遇危機事件時,也會將危害擴散到社會范圍內。高校人群聚集,師生之間相互感染和傳播的可能性大。同時,高校也是媒體輿論關注的重點區域,一旦發生危機事件,會通過各類媒介迅速擴散至社會區域。
(四)隱蔽性
高校危機事件的隱蔽性主要表現為客觀隱蔽性和主觀隱蔽性。客觀隱蔽性是指無論是自然災害還是人為事件,其發生之前都不易察覺;主觀隱蔽性是指高校人員眾多,個體表現差別大,其思維方式和行為都具有一定的隱蔽性,事件誘因較難把握。
(五)復雜性
高校危機事件的復雜性表現在起因復雜,主體復雜和處理方式復雜這三個層面。高校危機事件共有六種類型,起因各不相同,包括自然、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民族、家庭、人際關系等諸多方面,同一類型的危機事件起因也不盡相同;主體復雜性表現在被危機事件影響的主體范圍廣,類型多樣,如以教師、學生、學校管理人員為主的校內群體和以政府工作人員、公安、消防、醫護等為主的社會工作人員等;處理方式復雜不僅體現在已有的管理機制不能滿足復雜多變的危機事件,而且體現在學校和社會不同部門間各不相同的聯合處理方式。
(六)敏感性
高校大學生作為一個社會群體,在社會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未完全成熟,理性思維、心理素質和辨別能力都處在提升階段,對一些事件缺乏正確的判斷,加之他們好奇心強烈,與社會交流的愿望迫切,極易卷入敏感事件中去。
(七)可控性
可控性指高校危機事件在其發生和發展過程中,有其特點和規律。高校管理者根據這些特點和規律建立科學合理的防范和應對機制,危機事件是可以被控制的。
高校擔負著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重任,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高校的穩定是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一環。熟悉高校危機事件種類,掌握特征分類,有助于高校管理者制訂更為完備的應對機制,將高校危機事件所帶來的損失降到最小。
參考文獻:
[1]李永賢.高校危機管理與和諧校園建設[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7):76-80.
[2]吳建勛.論高校突發事件的預警管理[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339-342.
[3]韓芳.自媒體在高校網絡輿論事件中的運用——基于對2003-2012年高校網絡輿論事件的實證研究[J].東岳論叢,2013(7):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