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夢巖


【摘? 要】本文以CNKI數據庫中我國輪滑領域期刊文獻為研究對象,探究我國輪滑領域的研究熱點與趨勢,為輪滑研究者識別科學知識體系中的新趨勢和創新性研究提供借鑒和啟示。
【關鍵詞】滑輪領域;現狀
1.研究背景
輪滑運動是深受大眾喜愛,有著極大趣味性與娛樂性的休閑類體育運動。輪滑運動幾乎覆蓋了全年齡段的人群,無論是在競技體育、學校體育還是群眾體育項目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在輪滑運動的發展中,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與輪滑運動相關的政策與舉措。且輪滑運動將進入2020年東京奧運會,這意味著輪滑正式成為一項奧林匹克運動。這些都為輪滑運動提供了良好的開展環境與發展條件,也可以看出輪滑運動的地位在不斷提升。
2.研究目的
總結輪滑研究的階段性成果、分析輪滑研究熱點與前沿主題等,對全面了解輪滑領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CNKI數據庫中我國輪滑領域期刊文獻為研究對象,探究我國輪滑領域的研究熱點與趨勢,并以信息可視化的方式直觀、清晰地顯示出來,以期使相關研究者了解本領域的研究現狀,為輪滑研究者識別科學知識體系中的新趨勢和創新性研究提供借鑒和啟示。
3.研究方法
本文以CNKI數據庫中的中文文獻為樣本,運用文獻計量可視化軟件CiteSpace中的文獻共被引方法和可視化技術等方法對輪滑領域的發文數量、作者、研究機構、載文期刊及研究主題進行分析。利用CNKI的檢索功能,檢索條目為“輪滑”,檢索內容為主題或關鍵詞為“輪滑”,發表時間不限定,CNKI收錄期刊眾多,期刊差距較大,為了更好地反映我國輪滑領域的研究進展,來源類別選擇核心期刊和CSSCI,共檢索到144條中文文獻,對檢索結果去重、整理,并刪除期刊會議征稿、卷首語、個人學術成果介紹、科研機構介紹、書評、署名為課題組、無作者以及不相關條目,最終得到68篇相關文獻。結合Excel對所得的68條文獻數據進行初步的發文量、年度、文獻主題類別統計與分析,形成對輪滑研究領域的初步認知。隨后借助 CiteSpace v.5.7.R1 分析工具,對除重后獲得的68條文獻信息進行分析,節點類型分別選擇 Author(作者)、Institution(機構)、Keyword(關鍵詞)等進行可視化分析,得到輪滑研究領域的統計數據和共現圖譜,分析其研究現狀與熱點。
4.結果與分析
4.1發文數量分析
發文量的歷時性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領域的研究歷史、發展速度等動態演進過程。如圖1所示,我國輪滑領域總體的高質量發文量較少,C刊和核心期刊僅發表68篇,發文數量時間圖呈現出“倒v” 型曲線,1993-2010年我國輪滑研究的發文數量整體呈現逐年增長趨勢,在2010年達到峰值,2010年之后,整體呈現逐年下跌趨勢,這說明相關學者對輪滑領域研究的關注度下降,缺少相關基礎性研究與理論研究。有關人員應重視研究如何提高輪滑領域的熱度和關注度,理論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加強理論研究,打好理論的基石,才能使輪滑健康的發展。
4.2作者群體分析
一篇期刊中如果同時出現不同的作者,就被認為其存在合作關系。合作圖譜可以展現該領域內的核心作者群及其合作關系。如圖2所示,將時間切片為 1,節點類型選擇 Author,選擇每一時間切片發文量排名前20的作者,生成作者合作共現圖譜,字體越大表示作者發表論文的數量越多,節點之間的連線反應作者之間合作關系的強度。從作者網絡來看,發文作者之間有一定合作與聯系,研究領域形成了兩個群體,也相對較為密切。但二個群體共同的特征是均無核心領導者與指引者。其中,發表論文最多的作者是劉江山,共發表4篇文章,其他作者發表的期刊文章均為2篇。由此可知,輪滑領域的學術研究,缺少核心研究者與核心的學術研究團隊。
4.3研究熱點分析
首先,輪滑運動、速度輪滑和競技體育是出現最多的關鍵詞,由此可知,目前我國關于輪滑運動的研究共有2個熱點內容,分別是: 速度輪滑與競技體育,也印證了我國的舉國體制的影響力。其次,從研究群體來看,相關學者在小學生群體以及男生群體方面的研究較多,由此可見,這兩個群體是目前我國學者的研究熱點。最后,現階段輪滑研究出現了一些新興關鍵詞,輪滑馬拉松、溜冰機器人等,這也為相關學者進一步研究提供了思路。
5.結論與建議
5.1結論
(1)當前我國關于輪滑領域的科研文獻處于較低的水平,理論研究滯后于實踐,缺少對輪滑的基礎性研究與理論性研究,缺乏高質量的期刊文獻,且整體發文量呈現下降的態勢; 相關科研人員以及科研機構相互之間雖有一定的合作與交流,但顯示不出具有明顯的核心研究人員、核心學術團隊與核心研究機構。(2)通過對關鍵詞共現分析得出滑冰領域的研究熱點為速度輪滑與競技體育2 個方面,由此可見,當前輪滑研究領域科研成果涉及面較窄,研究內容單薄且深度不夠,研究主題相對單一,輪滑項目的多樣性沒有體現出來,對輪滑運動訓練與教學、輪滑產業的研究更是鳳毛麟角。不利于該研究領域系統性深入地發展,不利于輪滑相關研究領域研究體系的形成。
5.2建議
(1)大力培養科研工作者。相關部門、研究機構應充分意識到輪滑領域理論研究的重要性,應加強對輪滑研究領域科研人員的培養力度,加大對相關研究經費投入力度。重點培養以一批該領域的“領頭羊”與核心學術團隊,以少數帶動多數,逐漸形成一個合作聯系緊密的科學研究網絡,最終使得培養社會化、自主化。(2)加強基礎與理論研究。要想真正實現我國輪滑的全面可持續發展,無論是競技體育、群眾體育、學校體育還是體育產業等都應均衡發展。相關部門要積極鼓勵我國輪滑領域科研人員從多學科、多領域進行廣泛、深入的研究,注重與邊緣交叉學科,尤其是由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引發的新興綜合學科相融合,創新研究成果。并且呼吁學者重視高質量的產出,不僅要提高基礎理論研究的數量,更應該提高其研究質量。(3)重視基礎研究成果向應用領域的延伸。以競技體育為例,當前競技體育相關學者理應重要在以籌辦冬奧會為契機,以推進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戰略為平臺,以實現“帶動 3 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為目標大力開展研究,理論聯系實際,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實質性產物。 因此,輪滑領域中學校體育、群眾體育、體育產業的相關研究者應結合切實的社會問題或理論研究問題進行相關的理論探索。
參考文獻
[1]金銀哲,李柏,朱小濤,夏晚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及國外潛水運動研究的計量學分析及啟示[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20,40(01):59-66+90.
[2]李旭薇. 珠三角高校輪滑運動開展現狀與前景的研究[D].廣州體育學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