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蕾 盧旻雯 童昕怡 任林娜
【摘? 要】如今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互聯網的普及已經深入人心,受到今年疫情的影響,各階段學生進行網上教學。這種新型授課已然已經成為這次疫情期間的主要授課手段。伴隨著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多媒體移動學習平臺開始逐漸融入到了教育中,建設完善的運動解剖學多媒體學習平臺,可以突破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限制,充分利用高校的師資力量,擴大教學的授課面積,使教學不再受時間空間和距離的限制,整個學習過程更加的自主化。
【關鍵詞】運動解剖學;移動學習;多媒體移動平臺
引言
在如今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互聯網的普及已經深入人心,在當下信息化時代,要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發展機遇,構建一個“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和建成“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為實現中國夢培養大批創新人才。
1.移動學習
移動學習是由Alexzander Dye博士提出:移動學習指的是在終身學習的指導思想下,通過使用各種移動設備,如手機、PC 端、平板電腦,進行實時的遠程學習,使學生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無線網絡獲得相應的教育資源、教育信息、教育服務,與教師進行交互式的雙向交流,從而達到學習目標的過程。隨著移動設備的普及,移動學習越來越成為多數學生的選擇,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減輕教師的課上教學負擔,這在人們學習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互聯網絡與移動終端設備的結合,讓人們的生活多姿多彩,帶來了新的元素,也讓我們高校體育專業的教師和學生找到了新的教學和學習手段。
2.疫情期間關于學生在線學習情況調查研究
在疫情期間,響應國家號召,各學校暫緩春季學期的開學時間提倡停課不停學的理念,教師通過網課的的形式給學生進行線上教學。就運動解剖學這門課程網課學生學習情況統計對比,學生對于網課在線學習的積極性主要表現在前幾次課,隨著課程的持續進行,學生達到積極性隨之下降。主要體現在,播放次數、與老師評論交流點贊、聽課時長幾個方面。76%的學生感覺通過在線學習自己對知識的理解不夠清晰。84%的學生表示沒有課堂上形式多變,容易跑神。通過對教師的調查反映80%的教師對于在線學習方式表示不比課堂。20%的教師認為對于在線教學電子設備操作不夠熟練,一般來自于年齡偏大的教師們。因此針對運動解剖學課程建立完善的多媒體移動平臺是對師生都有益的學習工具。
3.運動解剖學多媒體移動平臺建設
運動解剖學作為一門形態科學,在授課過程如使用標本、模型、實驗等手段來進行學習,將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對于剛剛接觸到解剖的學生來說,通過模型進行學習將更容易理解記憶。
慕課是當下互聯網時代的一種網絡公開課,可以同時允許大量學生同時在線學習,突破了時間上和空間上的限制。授課老師可以通過互聯網與學生進行交流,這使之前傳統的教師單向授課的網絡公開課得到改進。慕課的時間一般較短,學生可以分小節聽講,對于學生沒聽清的地方可以重復聽講,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隨時暫停進行查閱資料。
還可以建設微信公眾學習平臺,具有開放性操作較簡,每個人都可以申請注冊,學生只需要登錄微信,搜索關注就可以進行查看學習,可及時接受到所推送的消息。
(1)以教師為第一負責人申請建立運動解剖學的微信公眾平臺或微信小程序,建立好基本信息后,將微信公眾號推送給學生,進行關注。
(2)教師登錄賬戶,進行文章的撰寫。教師可根據自己的教學目標、教學進度以及學習的知識點,設計微信公眾號中要推送的內容,還可以轉發其他關于《運動解剖學》的公眾號文章,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3)在公眾號中設立留言和課后作業模塊,學生可以在線留言并與教師交流,教師也可在公眾號或者微信群中發布作業信息,此過程可借用手機便可,在何時何地都可以完成,極大的增加了師生互動,增加了交流的及時性,并降低了教學成本。
該平臺的最大特點就是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地進行學習,充分利用自己的碎片時間。但是在碎片時間里學習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因此在建設時應注意精簡有趣原則,將學習的內容分解成相對單一的片段,并且有趣操作簡單方便,便于學生記憶。
4.運動解剖學多媒體移動平臺的管理
4.1對于學習資料庫的管理
利用多層次、多角度、深挖掘的方式來構建移動學習資源庫。可以根據解剖學知識的框架體系,將內容分類整理,便于學生學習,教師首先要確保知識點的準確性,再根據當下的研究發展及時補充更新資料。
4.2對于學生的管理
雖然移動學習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但是對于學生的課程學習情況要予以監控。多媒體移動學習平臺需要學生有很強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很強的自控能力,但通問卷調查與訪談的形式了解到,大部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有待提高,需要課堂上有一定的任務要求,這樣使他們學習有一定的推動力,也使他們可以按時學習,保證學習質量。
4.3對于教師的管理
對于教師來說,計算機能力有差別,一些年齡稍大的教師對于計算機等電子設備的使用不如年輕的教師使用熟練,所以針對教師使用多媒體移動學習平臺,要有基礎的使用培訓。教師還可以建設課程群,在群里同學們可以進行學習上的交流。不光學生需要打卡簽到,授課教師也要定期登錄,幫助學生及時解決不動的問題。
5.運動解剖學課程學習評價系統的建設
(1)對課堂學習的評價,通過學習者學習情況的大數據進行數據挖掘、對比、分析、轉化等操作,為管理者提供資源分配信息、運行狀態監控、教育質量監控等業務支持,實現移動學習資源的可視化管理和移動學習效果的可視化評價。
(2)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在課堂結束后,教師可利用移動學習平臺向學生布置作業,學生需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并且上傳,教師可根據學生上傳的作業給與相應的評分和反饋。
(3)對課程及老師的評價,開設評價留言功能,學生者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基于反饋,寫出自己的體會和總結與其他同學分享,也可以提出自己不清楚的問題,老師和其他學生可以幫忙回復解答。
6.結語
運動解剖學多媒體移動平臺的建設是一項對教師和學生都有益的學習工具,在學習者自主探究基礎上,開展開放式學習,培養了學習者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學生在線學習情況的好壞取決于課堂的吸引程度,教師的監管機制,學生自身的自覺性。現階段體育院校對于運動解剖學課程的教學工作多數還停留在傳統教學階段,移動學習平臺的建設雖然較之前有了進步,但對于學生更好的進行自主學習還有待繼續提高,目前國內關于移動學習資源設計開發并沒有統一的標準,存在移動學習資源配置不均衡、質量參差不齊、資源利用率不高、獲取不準確、沉余度高、建設不規范等狀況,其根本原因是移動學習資源管理與評價缺失,尚未形成一套科學的管理評價模型,移動平臺的建設還需要我們繼續完善。相信再未來我們可以突破。
參考文獻
[1]任友群,馮仰存,鄭旭東.融合創新,智能引領,迎接教育信息化新時代[J].中國電化教育,2018(01):7-14+34.
[2] 郭鸞孌.移動學習在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15(14):90-91.
基金項目:鄭州大學2019年度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移動學習在運動人體科學類課程教學中應用研究”(2019ZZUJGLX045)
作者簡介:張蕾(1977-),女,河南商丘人,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校本部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運動人體科學
童昕怡(1996-),女,河南新鄉人,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校本部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運動人體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