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藝鵬
摘 要:新會計制度的實施給科學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帶來了重大改革,但科學事業單位在多收入來源、多項目核算的繁而雜的背景下要更快更好執行新制度仍有一定困難。本文從科學事業單位執行新會計制度的角度,分析會計改革的創新之處,探討科學事業單位在執行會計制度中面臨的會計核算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關改進建議,希望為有關單位順利實施會計制度提供解決思路和對策。
關鍵詞:新會計制度 ?會計核算 ?問題 ?對策
一、新會計制度的創新之處
(一)實行適當的分離機制
首先,會計制度實行“雙基礎”“雙功能”機制,建立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財務會計和以實行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預算會計。預算會計的預算收入、支出和結余三要素與財務會計的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費用五要素較原制度增加了核素內容和范圍,強化了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財務會計功能,這種相互結合可以全面反映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水平,便于建立全面規范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財務管理工作的創新發展,對于全面反映事業單位的財務信息和預算執行信息,提高各事業單位會計信息的透明度和決策有用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其次,會計制度具有“雙報告”。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重構了財務報告體系,雙報告由綜合財務報告和決算報告組成,兩套報告之間的勾稽關系通過本年預算結余與本期盈余差異調節表來體現。在新會計制度中進一步優化和調整了報告結構,對信息披露進行了更詳細的規定和要求,這對提升會計信息透明度、全面反映預算執行情況等具有重要意義。
最后,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具有“雙目標”,新會計制度實行適當分離機制最重要的是實現雙目標,事業單位財務報告的主要目標就是給單位財務報告的使用者及時提供與單位整體財務和運轉情況的現狀和與其相關的會計信息,方便財務報告的使用者及時做出正確的決策或者是進行有效的會計監督和財務管理。編制決算報告的主要目的是向事業單位決算報告的使用者及時提供與事業單位預算和執行的整體情況和相關的資料和信息,為下一期的預算編制工作提供可靠的決策參考和數據。兩份報告的內容根本性質和目的不同,所需要反映的實際情況也不相同,需要充分地結合,盡可能的充分體現各自的特點和優勢。
(二)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二者有機結合
在處理納入部門預算范圍且發生現金收支的業務或事項時,通過平行記賬方式對同一項業務或事項同時列出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財務核算形成的財務報告,可以反映單位的成本,為提高經濟效益奠定數據基礎;預算核算形成的決算報告,對資金收支的流入流出進行記賬處理,為單位領導者及管理者提供項目預算執行率的準確數據,能進行更加科學合理的管理。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有機銜接在一起,有助于反映業務或事項的實質,有助于充分發揮資金的經濟效益,為全面實施績效管理和成本核算趨勢發揮重要作用。
二、科學事業單位實施會計制度時存在的會計核算問題與對策
新會計制度的適當分離和有機結合是新制度的重大創新和變革之處,這與舊制度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預算會計為主的會計核算方法有很大不同。但目前新會計制度只發布了制度與基本準則、兩個解釋公告和10個具體準則,在實務操作中科學事業單位財務人員面臨不少會計核算問題,下面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新舊制度銜接工作
按照《關于科學事業單位執行<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的銜接規定》(財會[2018]23號文)的有關規定,科學事業單位需要根據原賬編制2018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額表,并按照該規定要求登記新賬的財務會計科目余額和預算結余科目余額,這步也是銜接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銜接工作開始前,需要充分分析原賬中的科目余額組成結構,尤其是應付款、預匯款、其他應收款等往來科目。例如當單位將投標保證金款項計入預匯款中時,由于該部分將在未來全額退回并不會發生支出,因此該部分金額不應進行期初調整;一般來講其他應收款科目金額不需進行期初調整,但當確認存在將發生支出的情況時,需要將該部分金額進行期初調整。
科學事業單位在舊制度下科目設置較為簡單,經濟業務與事項的多元化在歷史會計賬務處理中可能也存在不少錯記、漏記情況。在新舊制度的銜接工作中,財務人員需根據新會計制度具體要求,在核實清理單位財務歷史數據的基礎上,完善新制度的科目設置,及時將歷史遺留問題更正或補充入賬,實現財務數據的正確轉換,確保新舊賬套的有序銜接,為后續新制度執行打下良好基礎。
(二)平行記賬核算范圍界定
要保證正確實施新會計制度,對于實行平行記賬的核算范圍需正確理解,在制度中將其定義為“納入部門預算管理的現金收支業務”。字面理解較為簡單,對于科學事業單位來講現在實行的是全口徑預算管理,所有的收入和支出均納入部門預算管理,那么只需判斷該業務是否產生現金收支即可。對于單位收到的設備質保金等需退還的暫收類款項和單位支付的投標保證金等將退回的暫付類款項、應繳財政款和收到現金形式的受托代理資產等,雖然這些業務也發生了現金收支,但是不需進行平行記賬,只需進行財務會計核算。
但在科學事業單位中實際操作仍存在一定困難。目前在科學事業單位中對于工資核算的方法不盡相同,一方面是多收入類型多課題核算下代扣代繳涉及銀行額度調整問題,另一方面是代扣代繳款項的賬務處理不同。在應付職工薪酬中代扣的職工個人應付的個稅、醫保等費用,這部分費用照理來講已屬于職工個人所有超出了部門預算的核算范圍,并且在當月并未實際支付,但涉及代扣當月暫未支付實際下月支付的情況,為保證預算會計反映工資核算的全面性和資金結存中零余額賬戶的對賬方便性,本人建議在預算會計中仍需做相應的賬務處理。
(三)善用待處理科目
科學事業單位涉及的預付事項種類繁多,若一開始未加區分,在預付階段均通過待處理科目來進行預算會計核算,等到實際沖賬或退款時再將待處理科目轉出,這種處理在日常處理中不容易出錯,但若存在當年預付款項未及時沖賬報銷或退款處理時,期末待處理科目將是一大問題,因為在決算報表中目前不允許存在待處理科目。這就需要在預付業務中明確區分預付將發生支出和不發生支出的類型,例如將預付款分為個人借款、預匯單位款、應收保證金等幾類,只有在預匯單位款時才進行平行記賬,個人借款和應收保證金均只進行財務會計核算。
對于單位代扣代繳個稅問題,科學事業單位存在財政撥款收入、財政科研收入、橫向收入等多類型收入,分別對應零余額賬戶的多功能分類、多關聯碼以及基本戶,但現今稅務系統只允許添加一個賬戶繳納稅款,大多數單位會選擇基本戶,為簡便核算不需每做一筆代扣代繳個稅業務就做一次調賬,單位可通過不設置輔助核算的待處理科目進行處理,下月初實際繳納稅款后再根據勞務發放明細來進行集中調賬處理,保證銀行額度和課題支出的一致性。
(四)核算范圍擴大化、細致化
對于應付職工薪酬科目,在會計制度中將其核算范圍定義為“應付給職工(含長期聘用人員)及為職工支付的各種薪酬,包括基本工資、國家統一規定的津貼補貼、規范津貼補貼(績效工資)、改革性補貼、社會保險費(如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職業年金、基本醫療保險費等)、住房公積金等”。相比原制度,新會計制度明確了將長期聘用人員以及代扣代繳個人部分的醫保、住房公積金納入應付職工薪酬科目核算范圍,使得單位職工薪酬的核算更完整準確。
在固定資產會計核算方面,固定資產由原先的不提折舊或虛提折舊改為實提折舊政策,這能幫助單位真實反映資產狀況、運行成本和科研項目成本。但在科研事業單位實際操作中,固定資產核算存在以下幾點問題。一是固定資產驗收合格并在資產管理部門完成入庫手續后,才拿相應單據到財務部門辦理付款和入賬手續,這往往使得驗收時間與入賬時間出現跨月現象,在新制度下這就會影響折舊的計提。這就要求資產管理部門與財務部門要信息暢通、增強配合,當月新增資產在完成驗收入庫手續后要立刻送往財務部門進行入賬,確保資產驗收與入賬時間不出現跨月現象。二是固定資產計提累計折舊時,一般借記業務活動費用或單位管理費用,但如何來劃分費用類型是個不小的問題。在科研事業單位中存在多類型收入多項目多課題管理,如果在固定資產科目下設置項目、課題的輔助核算,直接根據課題類型來區分業務費和管理費較為簡單,但日常核算量與期末結轉量將十分巨大,尤其是在課題已完結并無剩余經費的情況下也會給課題管理帶來不小麻煩。本人建議在固定資產科目下不設置項目、課題輔助核算,依托單位資產管理系統來根據項目課題類型區分折舊的費用類型,在資產管理系統升級中不僅要保證系統計提折舊方式與制度相一致,還需要確保錄入項目、課題信息的準確性,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在保證準確性的前提下減輕財務人員的工作量。
三、結束語
新會計制度提供給財務人員賬務處理的方向和依據,但結合科學事業單位的多元化業務在實際運用中仍有一定難度,對于很多尚未明確的會計核算問題仍有待廣大科研單位財務人員共同探討。新會計制度從理論走向實操,需要廣大財務人員不斷加強對新會計制度的研究和運用,在緊跟財政部發布的會計具體準則和解釋公告的基礎上落實制度準則要求、規范賬務處理,不斷推動科研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的規范化、系統化,更好的做好科研事業單位財務服務工作。
參考文獻
[1]張琴.政府會計制度核算中難點問題及對策研究[J].會計之友,2019,23.
[2]代偉,苑雪芳.談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難點及簡化核算[J].財會月刊,20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