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畔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地鐵車站運營安全風險,重點介紹了地鐵車站運營安全評價結果,其既可以降低地鐵車站運營安全風險的發生率,而且還可以提高地鐵車站運營效率。通過對地鐵車站運營安全風險進行分析與評價,以期為地鐵的安全運行提供可靠保障,創造出最大化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關鍵詞:地鐵車站運營;安全風險;評價
中圖分類號:TP311.52
在城市化建設過程中,為了提高交通效率,節省城市用地,大多數城市軌道交通設置于地下,其可以使大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如今,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地鐵工程建設,為城市化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然而,由于地鐵結構工程相對比較封閉,加之地鐵車站的人員多、設備多,極易誘發安全隱患,尤其是節假日、雨雪天等時間段。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地鐵在我國起步較晚,雖然出現很少的重大安全事故,但是也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做好地鐵安全事故預防工作,并按照要求開展運營安全風險分析與評價工作,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有效措施給予解決,以此來確保地鐵車站運營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一、地鐵車站運營安全風險分析
1.人為因素
在對地鐵運營安全事故進行統計得知,雖然大多數事故以機械設備故障居多,然而所有乘客傷亡突發事件中,人為因素導致的事故占據了70%左右。通常情況下,人的不安全行為體現在下述兩個方面:(1)工作人員不安全行為,常見的有違章操作、操作失誤、警惕性差、應對不力、預警能力不足等;(2)乘客不安全行為,常見的跳下站臺、大客流下擁擠、強扒車門、爭搶上下車、站內打架斗毆、闖入區間隧道、疾病突發等。
在地鐵運營時,工作人員自身的心理素質、生理素質和技能素質都會對風險管控和應急能力產生決定性影響,但是實際操作落實會受到他人的影響,如領導者的教育培訓觀念、預警意識,同事的責任意識、合作意識等。此外,通過對員工工齡、職稱、年齡等因素進行分析得知,在工作過程中上述因素與員工的事故率和失誤率具有密切相關性。
2.設備設施因素
(1)設備因素。在地鐵車站設備使用階段,如果降低或失去其精度、性能等功能,將會導致設備技術性能降低,無法正常運行,進而對地鐵的正常運作產生不利影響,甚至有可能誘發比較嚴重的安全事故。在地鐵車站運營過程中,信號系統故障是誘發安全隱患的主要因素,雖然供電、機電設備占比較小,其同樣是誘發地鐵車站運營安全風險的常見因素;(2)設施因素。通過對設施因素誘發的地鐵車站運營安全事故進行統計得知,雖然土建設施很少誘發運營安全風險,且車站設施很少危及乘客生命安全,但是如果未按照要求對其進行設置,或車站設施負荷強度過大,也會影響客流的疏散,進而誘發一定的安全風險。
3.環境因素
在地鐵車站運營過程中,常見的環境因素有車站所處的外界環境和車站內部的運營環境,即所謂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因素。環境對地鐵車站運營安全所產生的影響可謂無處不在,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利用不合理將會誘發安全隱患。內部環境一般有員工的工作環境、乘客的乘降環境、設備設施的運行環境等。外部環境有周邊土地綜合利用強度、車站所處的地理位置、周邊公共設施及交通情況等。
4.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貫穿地鐵車站運營的各個環節,并綜合作用于人員、環境、設備等方面,對運營安全產生比較重要的影響。通常情況下,科學、合理的管理既能夠確保地鐵車站運營安全、有序進行,反之將會出現安全職責劃分不清、系統無序和紊亂、規章制度不完善、組織管理混亂、違章作業、人員松懈怠工、監督管理不到位、漏檢漏修等,從而增加了地鐵車站運營安全風險的發生率,甚至產生災難性的后果。實際上,管理因素是最容易加以調整和改善、最具有可控性的因素,既是地鐵車站安全運營的重要保證,同時也是運營安全事故控制最有效的手段。通過大量的調查與統計發現,誘發地鐵車站運營安全風險的管理因素有管理決策失誤、規章制度不健全、安全保障不足、安全管理不到位等,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給予預防和解決。
二、地鐵車站運營安全風險評價
對于地鐵車站運營而言,安全風險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確保地鐵車站運營安全,該過程需要對地鐵車站運營安全影響因素給予綜合分析和衡量,并以定量結果給予直觀的呈現,為后續地鐵車站運營狀態評價提供參考依據。實際上,地鐵車站運營安全影響因素比較多,此時可以從人員、環境、設備設施、管理等方面來對評價指標進行合理選擇,該過程要遵循可操作性、層次性、突出性、事前預警性的原則,并對權衡指標代表性與全面性的關系進行分析,注重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相結合,以定量化指標為主,從而確保最終評價結果的有效性。本次研究過程中,根據地鐵車站具體特點,根據層次分析法原理從人員、環境、設備設施、管理等方面確定了三級指標體系,其中員工綜合素質、環境安全、設備設施性能和管理安全等為一級指標,并在一級指標基礎上有細分了二級指標12個和三級指標33個。同時,在地鐵車站運營中,為了明確各項指標對安全影響程度,最好組織相關專業人士來對各項指標打分,以此來保證各指標風險處于可量化區間。此外,還需要將各自風險等級綜合關聯度與各項指標評價結果進行對比,以此來獲取評價對象風險水平。
在評價地鐵車站運營安全風險時,可以通過對數據資料進行統計后來確定設備技術狀態、員工綜合素質、內部環境等指標的權值,并結合專家主觀評價及車站工作人員打分來確定管理安全、外部環境等指標的權值,根據地鐵車站客流實測和調查數據來確定設備設施的權值,并匯總三級指標體系中所涉及各指標的權值。同時,根據評價矩陣還可以借助物元風險評價方法確定高層次和低層次影響因素間存在的關聯性,并根據風險水平對各層次指標進行高、較高、一般、較低等標準劃分,由此可以確定各級指標所具有的風險等級,為后續整改措施的制定提供參考借鑒,以確保地鐵車站運營的安全。
例如,通過對無錫某地鐵車站運營過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風險評價結果進行分析可以發現,該車站處于一般風險水平,此時需要結合各層次指標風險水平等級來制定系統性、針對性的整改措施,具體如表1所示。
通過對表1評價結果進行分析發現,員工綜合素質風險等級相對比較偏低,而管理安全、設備設施性能風險等級居中,環境安全風險等級相對偏高,均未見高風險影響因素,由此可以說明該車站運營安全較好,然而還需要做好環境因素的安全控制。
在分析和評價具體指標時,員工職稱優秀率過低也是誘發綜合評價等級偏高的主要因素,設施最大擁堵人數、站臺乘客密度指標也會誘發綜合評價等級上升。而外部復雜環境因素也會使環境因素處于較高風險水平。但是,由于該車站管理安全風險等級一般,因此需要加強車站安全管理,尤其是做好應急演練管理工作。通常情況下,地鐵車站安全管理過程中,要強化地鐵交通與其他交通的有效銜接,以此來使城市交通壓力得到有效緩解,提高人們的出行效率。同時,還需要改善地鐵設備設施使用情況,可以從增加疏導設備、增加工作人員、限制客流數量措施來避免安全風險的發生。為了提高地鐵車站運營安全管理水平,可以通過加強績效考核和監督等方式來實現。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地鐵車站是一個人流比較密集、系統結構比較復雜的場所,使地鐵車站運營安全隱患時有發生。此時就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對地鐵車站運營安全風險給予綜合評價,并從人員、環境、設備設施、管理等方面給予逐層分解,這樣既可以準確判定地鐵車站運營安全風險等級,而且還可以采取有效措施給予解決,以此來確保地鐵車站運營安全。
參考文獻:
[1]談飛飛.地鐵車站運營安全風險管理措施研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6(14):112-113.
[2]冀國棟.運營地鐵車站拓建施工風險分析與評估研究[J].鐵道建筑技術,2021,11(2):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