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寧市職業高級中學 沈松良,陳 波,朱列宇,蔡必正
在“三教”改革的大背景下,學校在汽修專業課程改革中始終貫穿“做中學”的教學理念,培育工匠精神,充分利用信息資源,借助網絡教學平臺,以生為本,強化專業素養,服務專業發展,從而達到課堂教學的互助和高效,同時深化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使專業與職業崗位對接,專業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
(1)教學內容。本次教學內容選自由闕廣武、龐志康主編的教育部中職教學改革創新示范教材《汽車構造與拆裝(上)》中的項目四 任務一 活塞連桿組的拆裝,該教材在浙江省汽修高職考總成績中占比高,同時,在發動機機械故障檢修中對活塞及活塞環的測量必不可少,所以該內容在實際職業崗位及生產實踐中有著重要的技術意義。筆者對原有內容了進行了針對性的提升和擴展,整合了本土化的高職技能考教材《汽車零部件的測量》部分內容,為學生今后的升學深造打下基礎。
(2)學情分析。如圖1所示,本次課所教授的對象是汽修188班的學生,現為職高升學班高二年級,小班化后共16人,全部為男生,他們通過疫情期間網課學習后,對學習通軟件操作熟練,但自制力較差,不善于歸納總結。

圖1 學情分析
(3)教學目標。依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在教學內容和學情分析的基礎上,我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素質目標。通過課程思政,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愛崗敬業、鉆研業務、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增強安全生產與環境保護的職業意識。
2)知識目標。能說出活塞連桿組的結構原理、作用及組成。
3)能力目標。根據汽車維修手冊要求,合理使用工量具,對活塞連桿組進行拆裝,并對活塞及活塞環進行測量、記錄、分析判斷。
(4)教學重難點?;谝陨辖虒W內容,在學情分析和教學目標的指導下,本次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如圖2所示。我們采用了微課助學、3D模擬及實操訓練來解決本次教學內容的重難點。
(5)教學團隊。實施本次教學內容的教學團隊由4位“雙師型”專業教師組成,其中有1位名師、2位骨干教師,充分發揮以“老”帶“新”的作用,打造“一個平臺,一支隊伍”,依托名師工作室,組建了一支素質過硬,專業扎實的汽修高職考升學教學團隊。

圖2 教學重難點

圖3 理實一體化實訓室
綜合考慮上述教學背景,我們在教學策略上進行了精心的設計和選擇。
(1)教學方法。本次內容主要采用基于理實一體化的任務驅動教學法,有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采取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夯實理論學習,強化技能訓練,完成本次課的教學內容。
(2)教學環境。將學生分成4組,每組4人,使用理實一體化實訓室(圖3)進行教學,實訓室分為理論區、拆裝區及測量區,配有希沃智能一體機,4臺AJR發動機臺架,4臺汽車零部件測量臺架。
(3)學習資源。采用云立方教學平臺軟件進行教學,該資源中配有教學PPT、微課視頻、3D動畫、FLASH動畫及試題庫,學生可以通過學習通進行學習。
教學實施設計整體流程如圖4所示,教學實施路徑如圖5所示。
以活塞連桿組的拆卸課程(2課時)為例,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1)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在課上導入了企業的維修案列:有一車輛發動機動力不足,經檢測1、2氣缸壓力不足。然后向學生提出問題:引起故障的可能原因?學生通過學習通查閱資料,列出可能導致出現該故障的原因,如氣門、活塞、缸壁等磨損。
(2)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故障原因分析,判斷故障可能出現在活塞及活塞環,首先要進行活塞連桿組的拆卸,通過工作頁來制訂計劃,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師通過投屏演示活塞連桿組的拆卸,創造真實的工作情境,放大拆卸中容易出錯的細節,對拆卸中的注意事項進行著重講解,使學生身臨其境,從而突破本次課的教學難點。
(4)學生分組進行輪流拆卸訓練,教師進行巡回指導,對拆裝中出現的共性問題進行集中講解,解決教學重點的同時又培養了學生一絲不茍的工匠精神。
(5)學生口述拆卸中出現的問題及不足,小組間進行相互評價,教師對學生的操作工作頁作總結評價,指出好的方面及不足之處,對學生的有效評價可以提高課堂成效。
(6)從操作規范上組織學生進行競賽,各組之間派出代表參賽,以賽促學,營造課堂學習氛圍,展現學生技能風采。

圖4 教學設計流程

圖5 教學實施路徑
(1)教學流程方面。通過教學準備、資源發布、反饋評價、情境導入、資訊羅列、計劃實施、檢查評價及鞏固提升等實施流程,以“做中學、學中做”為理念,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完成了本次教學內容。
(2)解決重難點方面。通過實操的“五步法”,解決教學重點,使學生習得規范拆裝活塞連桿組和測量活塞及活塞環的技能;采用微課助學、3D模擬等信息化教學手段突破了本次教學內容的難點。
(3)評價方面。學生通過自評、互評、組評和師評的方式,注重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在評價過程中發現亮點,提高自信心,同時找出差距,在后續的實訓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1)模塊化教學,提升核心素養。通過模塊化教學內容的學習,培養了學生探知原理、熟知結構、量具使用、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五步法”訓練,提高技能水平。技能教學通過“一讀、二看、三練、四評、五賽”的“五步法”訓練,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技能操作水平,為今后繼續深造打下扎實基礎。
(3)信息化應用,轉變學習方式。在教學中應用3D模擬、FLASH動畫、微課等多種信息化資源,使知識從抽象到具體,增強學生學習樂趣,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在操作初期,由于操作不當引起精密量具損壞的現象時有發生,增加了教學成本,所以需要教師采用更加科學的教學手段,如借助虛擬仿真軟件,使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規范操作技能后再進行測量操作,使教學更加高效。
本次課程教學充分體現了“做中學,學中做”,教、學、做合一,以生為本。
(1)采用省編課改成果教材,整合本土工作手冊式教材,并配套信息化資源,以行動為導向,開發基于工作過程系統的課程。
(2)技能教學采用自創的“五步法”,我校汽修專業在歷年高職技能考核中成績名列全省前茅。
(3)教學團隊以名師為引領,以“老”帶“新”,使青年教師迅速成長為有擔當、有技能的骨干教師。團隊中多名教師在全國各級各類比賽中喜獲佳績。
(1)輻射作用。多所兄弟學校邀請教學團隊成員傳經送寶。
(2)引領作用。高職考技能教學團隊在提高本校汽修專業技能考成績的同時努力提升全省的技能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