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利錦,張 帆,李春花,董 毅,史正軍
(1.深圳市萬卉園景觀工程有限公司,廣東 深圳 518042;2.深圳市中國科學院仙湖植物園,廣東 深圳 518004)
土壤鹽漬化是國際社會關注的一個重大問題,據估計,全球近3%的土壤資源受到鹽分影響[1],中國的鹽堿土總面積高達3500萬hm2[2]。鹽分導致的土地退化是世界上許多干旱和半干旱地區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威脅,并對土壤物理、化學和生物特性產生不利影響,嚴重影響植物生長[3]。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劇,自然或農業土壤因受人為干擾而持續退化[4]。其中,大規模填海工程導致的土壤鹽害是沿海城市土壤普遍存在的問題[5]。目前,深圳市的寶安、南山許多地區綠地土壤已出現嚴重的鹽害現象,直接影響到植物的生長,導致大批植物生長不良甚至死亡,這不僅會影響城市的綠地景觀,還會導致巨大的人力和財力浪費。隨著時間的推移,填海造地區域的土壤返鹽現象必將更加嚴重。因此,本研究以深圳市前海桂灣片區和前灣片區綠地土壤為研究對象,通過通徑分析和回歸分析等統計手段,擬探討典型填海區綠地土壤電導率和可溶性鹽分含量的實質及指示意義,以期為填海區土壤鹽分研究和土壤管理提供理論依據和參考。
研究區域選擇在深圳前海自貿區填海造地區域,位于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半島西部,伶仃洋東側,珠江口東岸,由裕安路、新湖路、湖濱西路、月亮灣大道、媽灣大道、寶安大道和西部岸線合圍而成,屬于亞熱帶海洋性氣候。由于深受季風的影響,夏季高溫多雨,年均氣溫22.4 ℃,年降雨量1933.3 mm,年均日照時數2120.5 h,無霜期355 d。近幾年來,該區域由填海造地而導致的土壤鹽堿問題相當突出,導致植物生長不良甚至死亡。隨著時間的推移,土壤返鹽現象必將更加嚴重。
根據相關園林綠化建設項目實施本底土壤調查需要,本次在表1所示的12個地塊內對土壤進行取樣。按照初定采樣計劃,并根據現狀地形及植物生長情況確定最終樣點位置和采樣深度。采樣時,挖取土壤剖面,以30 cm為間隔分層取樣。共計挖取20個剖面樣點,75個混合樣品。帶回實驗室后經晾干、粉碎、過篩等前處理程序,再進行電導率、可溶性鹽及相關鹽分離子指標測定。

所有數據采用Excel 2013進行整理,SAS 9.0用于通徑分析和相關性分析,Excel 2013用于圖表制作及回歸模型建立。

表1 樣點位置及采樣深度


表2 典型填海區綠地土壤的可溶性鹽分含量


表3 土壤電導率與可溶性鹽分間的相關性系數


表4 土壤電導率通徑分析過程的參數估計



表5 土壤電導率與影響因子之間的通徑系數


(1)

表6 土壤可溶性鹽分含量通徑分析過程的參數估計



表7 土壤可溶性鹽分含量與影響因子之間的通徑系數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