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鍇
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刃量具廠技術開發部 湖北十堰 442002

2019年9月,欣聞被譽為“一部機械制造技術的長卷”的《金屬加工》(原名《機械工人》)專業雜志入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精品期刊展”。2020年《金屬加工》也即將迎來創刊70周年的生日,不由得感慨萬千!時光荏苒如白駒過隙,曾經的各種經歷和努力一下涌入腦海,憶起在2009年參加慶賀《金屬加工》雜志創刊60周年征文活動中我曾經提起拙筆發表過一篇“成長路上有您相伴”一文,總結記載了個人從在校學習期間到畢業8年來《金屬加工》雜志給予我的莫大幫助以及我與《金屬加工》之間交織的故事。值此慶賀《金屬加工》雜志創刊70周年之際,不由得提起筆來對于剛剛過去的這10年作個梳理和總結。
作為一名《金屬加工》的老讀者、金屬加工技術交流的普通參與者,我欣喜地看到《金屬加工》雜志這么多年來的求新求變的發展歷程,我和廣大的“金粉”迷們共同見證了《機械工人》于2008年更名為《金屬加工》的歷程,從2002年開始舉辦行業技術交流會議、2006年創辦“金屬加工在線”對行業進行網絡實時報道、2011年推出電子刊、2013年“金屬加工”微信公眾號上線運營開啟數字媒體報道、2017年創建“金粉講堂”開啟視頻直播報道形式、2018年全面入駐各大媒體平臺進入全媒體報道時代等。雖然雜志社在不斷地求新求變,引領專業雜志潮頭,報道的形式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但是這本專業雜志所傳播的內容始終植根于金屬加工行業,當然我和《金屬加工》雜志之間也交織著太多的故事。
對于《金屬加工》,其涉及到的雜志、展會報道、會議交流、網站是我經常關注的,而新穎的微信、微博、直播、講堂等我也在實時關注,并由此接收到來自于各方面的技術報道,不斷地擴充了一名工程技術人員對于專業信息收集之需。《金屬加工》給廣大機械行業從業技術人員搭建了一個很好的溝通平臺。傳統的紙質版《金屬加工(熱加工)》雜志是我推薦廠技術部門每年必訂的專業雜志,每期必看。同時“金屬加工”、“熱處理生態圈”微信公眾號里的眾多優秀的文章也被我及時收藏以備不時之需。在遇到技術問題時除了自身分析思考外,總是習慣于在這些收藏的文章里進行搜索,時常會有收獲甚至驚喜。
回顧這10年來,在進行日常專業技術業務總結及與熱處理同行交流過程中,我也在不斷進步。
2010年入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熱處理分會,榮獲2011年度、2012年度、2013年度《金屬加工(熱加工)》“優秀作者、讀者”稱號。2012年度在《金屬加工(熱加工)》上發表“大型拉刀失效分析及改進措施”和“FN-0205材料內花鍵齒環感應熱處理工藝”“鏈板熱處理工藝探討”等論文,同年獲得廠“青年崗位能手”稱號;2013年在《金屬加工》冷加工上發表“影響刀具高壽命應用的相關因素”“TiN涂層與TiAlN涂層在滾刀上的比較應用”;由于《金屬加工(熱加工)》雜志曾經設置過“機械工人”欄目,我同年7月整理成“巾幗不讓須眉”一文向全國熱工業界同行介紹我廠熱工首席師葛順蘭高工,并宣傳報道近三年來廠里熱處理業務取得的成績刊登于“機械工人”欄目;2017年“雙工位立式數控感應淬火機床投資注意事項”發表于《金屬加工(熱加工)》;2018年“鍵槽、花鍵孔類齒輪熱處理后問題淺談及某內矩形花鍵橋齒改善實例”發表并獲授“技術開發部降本增效明星”稱號;2019年“強力噴丸在商用車齒輪及乘用車齒輪中的應用效果及實例”發表于《金屬加工(熱加工)》;“固定套中頻感應淬火工藝改進”在《金屬加工》主辦的“2019第四屆高端感應熱處理技術交流會”征文評比中榮獲“三等獎”。
在《金屬加工》的幫助和指導下,根據從《金屬加工》雜志中獲取的各方面專業知識和經驗,并與《金屬加工》互動來夯實基礎的前提下,積極參加東風公司組織的各項活動方面:2013年在“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崗位基礎管理工具叢書”(《標準崗位詞典》《技能類(直接)崗位序列任職資格標準》《技能類(準直接)崗位序列任職資格標準》)編寫工作中擔任“熱處理工”章節編寫工作,獲得東風汽車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部證書;2014年發表“典型凸輪軸齒輪熱處理變形控制的提升及工裝夾具的個性化應用”并由此為基礎開展的“凸輪軸齒輪降低熱處理變形”項目,獲授“2012-2013年度東風汽車公司青年自主創效改善獎”優秀獎;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獲評東風汽車公司優秀青年人才(專業技術類)稱號;2016年進入東風汽車有限公司二級人才庫。
《金屬加工》主辦的行業技術交流會議“先進節能熱處理技術與裝備研討會”已經連續舉辦了10屆,我廠分派不同專長的熱處理技術人員分批參加了絕大多數會議進行學習和交流,每屆會議都有一個答疑環節是個獨特的亮點,熱處理界各個領域的技術專家和老前輩們濟濟一堂,幫助帶著問題參會的全國各地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分析或給于建議。我有幸連續參加過2011-2014年4屆會議:2011年參加北京“第二屆先進節能熱處理技術與裝備研討會”中“拉刀高溫鹽浴爐爐膛型磚結構改造及主電極改制”獲評“十佳優秀論文”,2012年參加蘇州“第三屆先進節能熱處理技術與裝備研討會”中“節能降耗在多用爐熱處理中的應用”獲評“十佳優秀論文”;2013年參加上海“第四屆先進節能熱處理技術與裝備研討會”中“齒輪失效分析及其材料和質量提升要點”獲“優秀論文一等獎”;2014年參加長沙“第五屆先進節能熱處理技術與裝備研討會”中“出口大功率發動機齒輪輪系失效分析”一文評為“十佳優秀論文”。2015年6月在南京“第六屆先進節能熱處理技術與裝備研討會”論文征文活動中“減速器從動齒輪內花鍵變形改善及質量提升”一文由參會同事進行交流等。
在個人成長道路上特別是專業技術業務方面,在《金屬加工》上發表的文章或參加雜志社組織的幾屆行業交流會議上獲得的獎項都起到了很好的支撐作用。同時在《金屬加工》上發表文章或參加相關的行業會議交流活動后不僅接受過一些專家的電話指導,而且就自身業務涉及到的高速鋼問題、齒輪熱處理及失效問題、齒輪的熱處理變形以及“非馬”優化等問題上也曾經有幸獲得了向趙步青老師、李志義老師、金榮植老師等眾多熱處理界內聲名顯赫的前輩專家們當面請教的寶貴機會,并長期與一些行業專家保持著微信或者郵件往來,請教咨詢一些專業上的問題。
企業在《金屬加工》雜志和舉辦的各屆熱處理行業交流會上獲得了很多有用信息,解決了一些很實際的問題。2010-2012年連續三年由金屬加工雜志社和虹波天際(北京)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共同編纂出版的《金屬熱加工企業名錄》里收錄了我廠的信息,為此使我廠的產品特點和市場結構情況被更多的潛在客戶所知,進而為企業新市場的進一步開拓奠定了很好的基礎。由于積極參加了金屬加工雜志社舉辦的歷屆行業交流會議,2012年在蘇州會議中認識到表面清理設備制造商,當年成功投資懸鏈步進式高效雙拋機;2014年長沙會議和2015年南京會議中與連續爐制造商和滲氮爐制造商進行面對面溝通交流并成功投資一條雙推盤式連續爐生產線和一臺井式氣體滲氮爐;2016年度廠里參加雜志社組織的行業會議學習交流時與多用爐制造商和數控強力噴丸機制造商進行接洽并成功投資一臺碳氮共滲多用爐,然后與原有的滲碳多用爐實施并線且投資到位一臺強噴機;2017年在行業交流會議中參會人員與到會的數家感應淬火設備制造商進行研討并于當年投資到位一臺雙工位立式數控感應淬火機床。以上設備的投產,為我廠的產能擴張以及市場開拓都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當然《金屬加工》也見證了一個個企業在生產實踐中從出現問題到分析問題再到解決問題的成長與發展歷程。《金屬加工》上刊登的技術文章為行業企業提供了經驗總結和借鑒,也為各家工廠的產品質量提升和成本壓縮提供了很好的幫助。另外,《金屬加工》對我廠幾名年輕的工程技術人員的培養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廠里的工程技術人員無論是熱加工技術人員,還是冷加工技術人員在遇到總結的技術文章需要發表,為職稱評審晉升作準備,征求意見時我都會力薦《金屬加工》雜志。同樣的在“每天學點熱處理”專業微信群里當熱處理同行們互相交流時,談及熱處理方面的優秀報刊或雜志時,同行們也總是異口同聲地提到《金屬加工(熱加工)》雜志,并且反饋了該雜志審稿嚴格、貼近實際、偏重于熱處理實踐、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諸項特點,熱處理同行們的互相交流部分內容如圖1所示。

圖1 熱處理同行們的互相交流部分內容
在今后的專業技術工作生涯中,期望我和廠內熱工同事們以及廣大同行讀者、“金粉”迷們在案頭常備《金屬加工》雜志閱讀取經的前提下,通過積極參加雜志社組織的各類具有針對性的行業交流會議以及各種專業性比較強的技術調查活動等,使得自身的專業技術水平和知識能夠得到持續不斷的更新和提升,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技術是無止境的,如今的科學技術正在日新月異地發展,鞭策著我們工程技術人員不斷去學習專業知識。曾經的從業點滴成果必然都將歸零,今后的專業技術生涯里仍然還需要《金屬加工》幫我導航、給我力量!同時也期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夠有機會繼續參加《金屬加工》雜志創刊80周年、90周年等紀念活動,期待并祝愿《金屬加工》雜志將來作為百年精品期刊迎接更大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