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祥磊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300)
“女裝結構”是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二年級的核心課程,學生通過本課程前面單元的學習,已經掌握女裝服裝結構變化原理、基本的服裝結構繪制技法等知識與技能[1]。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的學生有一定的美術基礎,熱衷于通過網絡和手機獲取知識,動手能力強,喜歡輕松愉快的教學方法,適合情景式教學與線上教學。但學生不善于主動思考,對服裝造型缺乏理性認知和分析能力,缺少實踐機會。
完成“女裝結構”中《旗袍結構設計》章節的教學內容,需要對老式旗袍、過渡型旗袍、新中式旗袍、時裝旗袍的試穿效果有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但旗袍作為服裝有其特殊性,單單根據紙樣版型,學生很難想象其立體形態,無法理解不同面料的旗袍形態在平面范疇內如何變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老師對這類問題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解釋,但效果并不理想。
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線上教學成為常態,充分利用“釘釘”“騰訊會議”“智慧職教”“微信”“QQ”等在線軟件的互動優勢,利用服裝軟件,如ET服裝CAD、3D CLO等實時仿真的直觀性特點,提高學生的興趣,探索線上教學新模式。
著重引入文化類服裝企業、廣東省博物館項目,根據實際項目,教師布置任務,以師生研討、練習、實習作業等方式完成旗袍微定制設計、旗袍結構樣板繪制、旗袍工業樣版制作等工作任務,提高學生的實操能力與動手能力。
開辟第二課堂,將其設置在歷史博物館、紅色革命博物館,建構文化情景。疫情期間,可以將第二課堂開設在線上,推送大量相關影像資料,增強學生體驗感與自豪感。結合第一、第二課堂,將教學內容形象化,創設一個具體的情景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情景再現;通過對歷史上一件具體旗袍的推薦介紹,在旗袍制作過程中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對旗袍版型造型、工藝技法甚至模特走秀的彩妝、儀態儀容等方面進行強化和糾正,使學生不僅能掌握已學理論知識的要點,還能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提升自身的職業能力與素養。
利用3D虛擬現實軟件設備實施旗袍項目全過程教學和重、難點教學,增進學生對旗袍結構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理解力與興趣度[2]。3D掃描技術、3D旗袍數據庫、CLO 3D三維服裝結構設計軟件在課堂上的應用,可以使平面的樣板實時穿著在虛擬人體模特上,實現旗袍結構樣版的仿真虛擬呈現、實時審版、實時改版、實時改款、實時動態虛擬走秀等。疫情期間,學生通過虛擬仿真技術,加強對旗袍結構設計與結構變化的理解,熟悉旗袍微定制整體設計流程,完善自身的職業技能與素養。利用數字化技術模擬整個旗袍微定制流程的同時,在真實人臺上同步進行旗袍工業樣版裁片的假縫組裝。在課堂最后進行該款旗袍成衣的真人模特走秀,可在提高學生理解力的基礎上提高動手能力與興趣。疫情期間,可以利用攝像頭與攝錄機在線進行真實人臺假縫演示,也可以通過在線連麥,遠程進行旗袍走秀。
通過智慧職教、網絡資源庫等向學生推送旗袍相關學習資料、旗袍微課程、教學動畫等信息化教學資源,使學生自主學習[3]。課上通過案例分析、分組討論、小組互評,對單元重、難點進行剖析。課后通過網絡平臺,拓展學生的職業能力與素養,如圖1所示。

圖1 “四維一體”教學方法
計算機虛擬設計教學過程復雜并且學生不容易牢記、掌握,很多情況下只是聽明白,真正動手操作時很難完全掌握。因此,在學生掌握基本操作的基礎上,運用當下流行的線上“釘釘直播”軟件進行具體項目直播教學。開辟“第二課堂”,是對教學課堂的極大補充,是情景式教學法的體現。學生通過觀看直播,并且利用釘釘的“回放”功能,在親自上手練習過程中,能隨時發現自己的問題并及時解決,從而產生學習動力,教學效果更加明顯[4]。
智慧職教作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法的“線上”端,承擔著學生課前預習、發起討論、新任務發布、課堂點名、重難點分析、作品展示、作業收集、對學生課前預習情況形成過程性評價,為后續課堂教學準備提供依據等任務,見圖2。

圖2 智慧職教云平臺
著重引入文化類服裝合作項目,將真實項目分解為子任務,老師以研討、練習、作業等方式布置工作任務,學生以企業的標準完成,提高學生的實操能力與動手能力。
通過以小組為單位修改的貼體虛擬旗袍和真實旗袍的老師點評、行業代表和企業專家遠程點評、小組自評與互評等方式,實現“評價促提高”,促使學生職業技能得到全面提升。通過自編程序實時呈現考核成績對比,使學生認識到自己作品的優點與缺點,以便課后修改完善。
課上操作演示,課下結合直播和視頻會議指導學生實操,做到課上領會、課下實時掌握。組織學生對各小組修改的作品自評和互評,可提升旗袍作品水平。引入專業老師、行業代表、企業專家進行三方考評,點明修改方案的優缺點,成績最高的小組方案可以獲得合作單位的獎勵:設計方案將進入實際生產環節,使“作品”轉化為“商品”。利用三維虛擬軟件將已經制作完成的旗袍樣衣通過在線走秀展示,提升學生的參與度與興趣。通過自編實時考核軟件,得出各小組3D虛擬旗袍的考核綜合成績,并與課前演練考核成績作對比,形成柱狀圖,見圖3。
以小組為單位,根據任務探索環節總結出來的問題與解決方案進行現場實施,使用ET服裝CAD軟件對課前繪制的旗袍樣版進行修改,并利用旗袍CLO 3D虛擬展示技術對解決方案進行驗證。細心聆聽老師對修改后方案的點評以及行業代表、企業專家對小組任務作品的點評。總結小組作品的優點與不足,記錄實時考核軟件中得出的各組考核成績及成績對比,以便課后修改完善作品,觀看各組完成的虛擬旗袍作品走秀效果,可增強學生文化自信,促使其成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者。
三維仿真模擬旗袍是驗證旗袍版型的必備環節,也是加強學生對結構版型理解的有效手段,三維仿真模擬直觀明了,是對復雜結構變化最直接的展示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興趣與理解力,見圖4。

圖3 考核柱狀圖

圖4 CLO 3D軟件三維虛擬仿真
在疫情期間以網絡教學為主的情況下,由學生將制作完成的旗袍作品運用三維虛擬軟件進行線上服裝走秀展示,和真實完成服裝效果對比,可提升學生的參與度與興趣,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評價促提高”,在課程具體評價時使用多元評價方式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邀請行業專家、企業代表與任課教師共同對學生的課程任務進行綜合評價,使評價體系更貼合行業、企業的實際要求。利用“騰訊會議”視頻聊天,實現遠程同步直播,連線教室內外以及企業專家,虛擬旗袍構建完成后,小組可以根據三方評價和實時評分得到及時反饋。還可以讓學生“自評”與“互評”,充分發揮學生“對任務探索與實施”的積極能動性。
多重考核體系是以學習結果為導向的教學理念的關鍵。由于每個學生的能力不盡相同,采取傳統的分數評價機制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生學習考核評價改革中,采用以學習結果導向為核心,圍繞學習結果,重點考核學生的項目設計能力、學習態度、技能實操和綜合素質,實施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并行的考核方式,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提高教學效率,增強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見圖5。

圖5 考核方案
本教學分“虛”“實”兩部分進行設計,通過任務驅動、情景式教學法融合一系列信息化、數字化手段,在項目制作情景中進行旗袍“虛擬”與“真實”結構樣板訓練,是旗袍設計虛實結合的一體化教學課堂。運用翻轉課堂,突破傳統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節省大量教學時間,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有效時間內解決教學重點、難點;引入真實項目任務,引入企業標準流程進行線上教學,讓學生真實感受,以企業的標準才能鍛煉出真正的技能,學生上傳臺詞腳本和演練視頻,教師線上批閱,可提高學習效率;利用智慧職教軟件,運用智慧職教的課堂點名、彈幕、答案上傳等功能,增強課堂上師生的互動,提高學習的趣味性;實時考核程序,利用EXCEL+VBA軟件制作評分表,實現實操評分的實時統計與傳輸,增強學習效果評價的及時性;開辟第二課堂,加入思政元素與文化自信元素,講中國故事,踐行“課程思政”,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興趣;應用旗袍虛擬仿真教學系統,將虛擬仿真貫穿旗袍項目制作任務各個環節,有助于學生理解消化知識點,提高學習效率;“釘釘”“騰訊會議”等軟件的運用,實現遠程同步直播,將學生的訓練場景實時呈現在專家面前,同時將行業代表、企業專家點評引入課堂,實現校企無縫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