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覽時間:2020年7月4—18日
展覽地點:杭州云中畫廊
策展人:邱劼
主辦單位:杭州大悅城
藝術家: 趙軍、黃河、陳國東、蘭友利、李院立、毛宗種、胡昤、劉鋼強、馬琦、邱濤、劉唄寧、Bian Yx、吳雙、黃自鎧、褚煦、黃子琦、易平凡、金藝、任宴德、楊穎怡、趙淼、劉馨遙、曹偲睿、李飛、史珂凡、袁俊捷、張皓言、施亦琳、范瑞琳、王一帆、寧寧、印天章、吳彤雁、于達禾、黃一明、黎勤斌、袁可、徐家航、曹星月、張晉浩、張耀文、趙亦婧、裴多菲 (排名不分先后)
“醒來在2020”旨在向杭州地區帶來當代藝術,同時這也是一個青年藝術家交流的平臺。2020年伊始,我們經歷新冠疫情等一系列的困苦;時至今日,最深切的感受便是每個人都行走在歷史中,是其中的一員。人與自然,人與城市究竟該以何種方式繼續生存在一起,成為令人深思的人文話題。由此,本展希望以當代藝術為媒介,回顧往昔,探討新紀元下的藝術與人文語境。

展覽時間:2020年7月4—18日
展覽地點:上海Camus 藝術空間
策 展 人:張瑞博
主辦單位:E.E 藝術小組
參展藝術家:余若婕、Landi、杜秋銳、陳天歌、胡周華、Han Sun、王東旭、歐陽儒
由青年藝術家杜秋銳發起的E.E 藝術小組與策展人張瑞博聯合呈現群展“A Revealing Glimpse”。
在此次展覽中,通過構建一個平行但卻相互影響的空間,不同藝術家的作品在空間內彼此進行著對話與碰撞,8位參展藝術家分別從不同視角展現了身處于當下社會對于時間、個人經驗、公共歷史、潛意識以及內在自我的探索與揭示,并共同尋找著當代社會中感官的、指涉性的實體,一個具有啟迪與揭示意義的驚鴻一瞥。

展覽時間:2020年7月8日—8月8日
展覽地點:香港當代唐人藝術中心
策展人:李雅璐
參展人員:艾未未、陳飛、陳可、黃宇興、劉煒、劉韡、歐陽春、謝南星、王光樂、王興偉、王音、余友涵、周春芽、張曉剛
主辦單位:當代唐人藝術中心
以藝術作品為藍本的討論早已脫離了生產材料生產工具等基礎元素,轉而擴展至生發生長中的偶遇與反饋。將其生命之鏈無限延長,出版標簽會作為中間節點而非終點。正如人類對于蜘蛛結網這一過程的興趣殆盡至罄,蛛絲成型后的編排重組捕獵回擊成為了新的觀察標的。但藝術家的主體意識不甘于被標本化觀察,就有了蛛絲球拍,來回應社會的聲音。這樣一來一回之間,形成的最好的作品,是經歷過無數次檢驗的球拍自身,在不同語境下,藝術家的反應動作、擊球方式形成個人風格。

展覽時間:2020年6月27日 — 9月6日
展覽地點:上海明當代美術館
策 展 人:錢詩怡
主辦單位:明園集團、明當代美術館
藝術家:卡德爾·阿提亞、田村友一郎、瑪麗安娜·西姆內特、陳哲、鳥頭、唐納天等
展覽“神秘參與”寄希望于調動展場和觀者、刺激物與受體之間的氣氛。正如治療師與患者在移情體驗中,雙方通過某些集體無意識的投射性認同,制造出幻想的氛圍,并短暫地產生一種危機潛伏的融合,觀眾進入明當代美術館——在這個前身為造紙機械工廠的腹腔之中,也將與展覽本身進行一場無意識的化合。

展覽時間:2020年7月18日 — 9月20日
展覽地點:北京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
主辦單位: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
協辦單位:成都當代影像館、深瀬昌久檔案館
參展人員:荒木經惟、森山大道、深瀨昌久、石內都、細江英公
“寫真黃金一代——日本攝影大師五人展”,展出荒木經惟、森山大道、深瀨昌久、石內都、細江英公的118件經典攝影作品。他們相繼涌現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日本,以各自鮮明的風格參與“日本攝影”的發展進程,成為影響至今的黃金一代。
展覽包含攝影師最為人熟知的代表性作品(森山大道的《獵人》、荒木經惟的《感傷之旅》、細江英公的《薔薇刑》和深瀨昌久的《鴉》),以及石內都首次公開展出的驚喜之作《歸來去》。展覽打亂時間線以“烈日之下”“愛欲挑釁”“永恒虛無”三部分串起近五十年宏觀的歷史與標簽之下個體的發展。

展覽時間:2020年7月25日 —9月20日
展覽地點:北京今日美術館
主辦單位:今日美術館、藝倉美術館
藝術家:鮑勃·迪倫
迪倫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進行視覺藝術創作,但直到2007年他才在德國開姆尼茨藝術收藏館舉辦首次畫廊個展——“填繪留白”。之后,迪倫創作了涵括素描、繪畫和雕塑領域的大量作品。本次展覽集成迪倫視覺藝術六大系列,并有首次亮相的全新畫作與相關文獻資料展出。“光/譜 鮑勃·迪倫藝術大展”試從橫向探索迪倫的藝術成就,以及他作為音樂家、詩人和藝術家對世界產生的深刻影響。

展覽時間:2020年5月20日 —7月19日
展覽地點:北京中天藝術中心
策 展 人:喬納斯·斯坦普 、肖戈
主辦單位:山中天藝術中心
本次展覽是中國首個呈現屏幕藝術起源的展覽。從約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到勞倫斯·韋納(Lawrence Weiner),展覽中的30位參展藝術家均是當時最重要的前衛藝術家,也是最早使用屏幕媒介進行創作的藝術家。他們來自于不同的藝術運動,例如行為藝術、過程藝術、貧困藝術、觀念藝術、攝影和大地藝術。“從屏幕到觀念—— 50年的歷史”探討了屏幕藝術的開端,并為探索、理解和討論當代藝術如何在線上環境中發揮作用提供了獨特的可能性。同時,它也可以指導我們從其歷史中學習,以提高對其風險以及許多變化的認識。

展覽時間:2020年6月23日—10月24日
展覽地點:北京光社影像中心
策展人:顧錚
主辦單位:光社影像藝術中心
參展人員:南·戈爾丁
攝影藝術家南·戈爾丁(Nan Goldin)中國首個同名個展于2020年6月23日在北京光社影像中心開幕。本次展覽將展出南·戈爾丁幾個重要創作階段的作品,作品均為20世紀80—90年代印相法印像制作的收藏級原作,為國內首次亮相。

展覽時間:2020年5月13日 — 8月31日展覽地點:法國巴黎蓬皮杜中心
藝術家:亨利·馬蒂斯
主辦單位:法國巴黎蓬皮杜中心
為紀念法國畫家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 - 1964)誕辰150周年,蓬皮杜藝術中心舉辦大型回顧展,匯集馬蒂斯創作生涯中的里程碑式作品。這是繼1970年巴黎大皇宮“馬蒂斯展”之后,法國最大規模的馬蒂斯紀念展。
展覽共分為九個篇章,以時間為序,展出馬蒂斯多個創作階段的代表作,包括素描、油畫、水粉畫、版畫、雕刻、書籍插圖等,呈現馬蒂斯在野獸派、立體主義、裝飾藝術、抽象主義等各類風格上的探索和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