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威
(江蘇省睢寧縣中醫院,江蘇徐州 221200)
冠心病心絞痛在臨床中屬于常見的一種心內科疾病,疾病發生主要與患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有關,使得血管發生狹窄,形成大量的微血栓,增加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等心血管發生概率。近幾年隨著人們生活壓力的增加,生活節奏加快,該疾病的發病率也呈上升趨勢。心絞痛作為疾病常見癥狀,對患者生命安全帶來較大的威脅。現階段,冠心病心絞痛在臨床治療中主要以西藥治療為主,雖然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癥狀,但是整體的治療效果并不理想,用藥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1]。為此,本研究以70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為例,探討常規西醫聯合活血通脈湯在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中的用藥效果,結果如下。
選取江蘇省睢寧縣中醫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70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入院接受治療的順序分為常規組(35例)與試驗組(35 例)。常規組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齡61~78歲,平均年齡(58.56±6.39)歲;病程5個月~10年,平均病程(5.2±2.99)年;疾病類型:冠心病20例,心絞痛10例,合并癥5例。試驗組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齡62~79歲,平均年齡(58.27±7.43)歲;病程5個月~12年,平均病程(6.2±2.87)年;疾病類型:冠心病10例,心絞痛14例,合并癥1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經取得江蘇省睢寧縣中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確診為冠心病及心絞痛[2];②對本研究所用藥物無過敏者;③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有惡性腫瘤者;②有傳染性血液疾病者。
常規組患者采用常規西醫治療。具體方法:阿司匹林(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30078,規格:100 mg×30片)首次劑量為300 mg,嚼碎服用,后期每日劑量為200 mg;單硝酸異山梨酯緩釋片(河北醫科大學制藥廠,國藥準字H19990137,規格:40 mg×14片)口服,每日清晨服用1片,對于病情嚴重者可酌情增加用藥劑量;辛伐他汀(宜昌長江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6875,規格:10 mg×10片)口服,每晚服用20 mg。
試驗組患者采用活血通脈湯聯合常規西醫治療。具體方法:西醫治療同對照組。活血通脈湯的組成:黃芪30 g,丹參30 g,黨參30 g,赤芍15 g,麥冬15 g,延胡索15 g,桃仁10 g,川芎10 g,香附10 g,檀香10 g,當歸10 g,紅花10 g,桂枝10 g,枳殼10 g,甘草5 g。在此方中,對于氣虛甚者,可添加白術10 g;對于懼寒者,可添加炙甘草10 g,肉桂3 g;對于痰濕者,可添加茯苓10 g,陳皮10 g,杏仁10 g。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各1次。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改善情況、心絞痛發作次數、心絞痛持續時間、心功能指標、血脂指標及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其中,疼痛改善情況以VAS疼痛評分為主,分值在0~10分,分數越高,則表明患者疼痛度越高[3]。心功能指標從射血分數(LVEF)、心臟指數(CI)及心排血量(CO)的變化情況進行比較。血脂指標從三酰甘油(TG)、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變化情況進行比較。不良反應包括惡心、腹脹、頭暈、肝腎功能異常等。
采用統計學SPSS 22.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患者治療后的各項指標均優于常規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疼痛改善情況、心絞痛發作次數、心絞痛持續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疼痛改善情況、心絞痛發作次數、心絞痛持續時間比較(±s)
組別 n 疼痛改善情況(分) 心絞痛發作次數(次/d) 心絞痛持續時間(min)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 35 5.33±1.81 1.61±0.12 3.33±1.24 0.58±0.12 4.54±1.24 0.36±0.18常規組 35 5.54±1.68 2.25±0.14 3.13±1.25 1.14±0.51 4.63±1.25 0.69±0.06 t 0.503 20.534 0.672 6.323 0.302 10.290 P 0.617 0.000 0.504 0.000 0.763 0.000
表1 兩組患者疼痛改善情況、心絞痛發作次數、心絞痛持續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疼痛改善情況、心絞痛發作次數、心絞痛持續時間比較(±s)
組別 n 疼痛改善情況(分) 心絞痛發作次數(次/d) 心絞痛持續時間(min)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 35 5.33±1.81 1.61±0.12 3.33±1.24 0.58±0.12 4.54±1.24 0.36±0.18常規組 35 5.54±1.68 2.25±0.14 3.13±1.25 1.14±0.51 4.63±1.25 0.69±0.06 t 0.503 20.534 0.672 6.323 0.302 10.290 P 0.617 0.000 0.504 0.000 0.763 0.000
試驗組患者的LVEF、CI、CO等心功能各項指標與常規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心功能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的心功能指標比較(±s)
組別 n LVEF(%) CI[L/(min·m2)]CO(L/min)試驗組 35 55.98±5.15 2.91±0.46 3.71±0.61常規組 35 50.65±3.57 2.37±0.35 3.32±0.54 t 5.032 5.527 2.832 P 0.000 0.000 0.006
試驗組患者治療后的血脂水平改善情況優于常規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血脂指標變化情況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的血脂指標變化情況比較(±s)
組別 n TG(mg/dL) TC(mg/dL) HDL-C(mg/dL) LDL-C(mg/dL)試驗組 35 1.45±0.45 4.46±0.23 1.45±0.36 2.21±0.55常規組 35 2.73±0.43 5.44±0.35 1.18±0.32 2.61±0.64 t 12.166 13.843 3.316 2.804 P 0.000 0.000 0.002 0.007
常規組患者中,出現惡心3例,腹脹2例、頭暈2例、肝腎功能異常1例,總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2.86%(8/35)。試驗組患者中,出現惡心1例,腹脹1例、頭暈0例、肝腎功能異常0例,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5.71%(2/35)。提示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組,用藥安全性更高(χ2=6.248,P=0.012)。
從現代藥理學的角度來看,活血通脈湯在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中的應用,能夠發揮擴張外周冠狀動脈、強心、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有效改善心肌缺血及灌注損傷的情況[3]。且藥物能夠清除體內的氧自由基,抑制鈣離子反流,有保護患者心肌的功效;藥物能夠改善患者體內的纖溶酶活性,加速體內形成的纖維蛋白溶解,進而從根本管控患者出現血栓的情況,擴張冠狀動脈,加速血液循環。藥物當中的生物堿,能夠有效改善冠狀動脈血循環,提高心肌營養水平,減輕血液輸送過程當中受到的阻力,增強冠狀動脈的血流量,穩定機體的血脂水平,抑制血栓形成,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4]。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治療后的疼痛改善情況、心絞痛發作次數、心絞痛持續時間均顯著優于常規組(P<0.05);試驗組患者實施治療后的射血分數、心臟指數及心排血量與常規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的三酰甘油、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常規組比較,改善幅度更佳(P<0.05);試驗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率也低于常規組(P<0.05)。以上結果與董春桃[5]所報道的研究結果相類似,由此可見試驗組患者的用藥安全性更高。
在常規西醫治療的用藥過程中,雖然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由于長期用藥,藥物自身的毒副作用也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影響患者的預后。中醫學認為[6],冠心病心絞痛屬于“胸痹”“闕心痛”的范疇,患者病機為陰陽失調、臟腑受損,情志不佳、飲食不調,在外邪的入侵下,導致氣血不足,血脈淤阻,不通則痛。在治療期間,主要遵循活血化瘀、止痛通脈、補氣益中的原則來實施治療。本研究通過予以患者活血通脈湯治療,在用藥過程當中,藥方中的黃芪、丹參能夠起到理氣和中、止痛、通脈、補氣益中、養陽健脾的功效;丹參、當歸、赤芍、川芎能夠起到養氣補血、行氣止痛及活血化瘀的功效;麥冬具備養心補氣、滋陰養陰、調和經脈的效用;枳殼、香附、桂枝及延胡索等藥物能夠發揮活血止痛、溫經散寒及補氣益中的功效;桃仁及紅花能夠疏通患者的經絡,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甘草能夠消除用藥期間產生的毒副作用,調和各個藥物之間的效用,降低用藥期間患者產生的疼痛感,使藥物治療效果能夠獲得全面發揮。由此可見,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采用活血通脈湯聯合常規西醫治療,能夠有效彌補西藥的治療不足,同時,可以提升藥物的治療效果,降低患者服藥期間出現不良反應發生率,保證患者的用藥安全性,同時穩定患者的病情,促進患者獲得更好的康復[7-8]。
綜上所述,在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治療中采用活血通脈湯聯合常規西醫,可以在保證患者用藥安全性的前提下,使患者的病情得到穩定,提升患者的用藥效果,臨床治療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