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萍
(江蘇省靖江市第二人民醫院,江蘇泰州 214500)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養成多食少動、高熱量、高脂肪飲食等不良習慣,導致脂肪性肝病患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成為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危險性疾病[1]。脂肪肝性疾病主要由肝內或肝外膽汁淤積引發的一種疾病,以皮膚瘙癢、膽紅素、黃疸為主要臨床表現,肝臟脂質呈過度沉積的病理狀態,主要影響因素為酒精、嗜肝病毒感染,是肝臟疾病發展的一個病理階段,主要病理改變為肝細胞彌散性脂肪變性,致病因素為隱源性肝硬化,若不及時治療,則可能會誘發肝癌、肝硬化等嚴重并發癥,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目前尚無針對此類疾病的特效藥,因此必須選擇一種科學的藥物治療方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預后效果。基于此,通過對江蘇省靖江市第二人民醫院30例脂肪性肝病患者進行藥物治療方案進行探究,結果如下。
選取江蘇省靖江市第二人民醫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脂肪性肝病患者30例進行研究,按照抽簽法分為對照組(15例)與試驗組(15例)。對照組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齡29~69歲,平均年齡(44.6±8.4)歲;酒精性脂肪肝患者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0例。試驗組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齡28~72歲,平均年齡(45.6±8.6)歲;酒精性脂肪肝患者7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靖江市第二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開展。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被確診脂肪性肝病患者;②患者體內總膽紅素、堿性磷酸酶、y-谷氨酰轉移酶等均呈上升趨勢;③患者均存在脂肪性肝病典型的臨床癥狀;④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已在知情同意書上簽 字。
排除標準:①伴有肝癌或者肝硬化患者;②由于藥物性等因素導致患者肝功能出現損傷;③臨床資料不完整 者。
診斷標準:①肝區近場彌漫性點狀高回聲,回聲強度高于脾臟和腎臟;②遠場回聲衰減,光點稀疏;③肝臟輕度或中度腫大,肝前緣變鈍;④患者現乏力、惡心、嘔吐或右上腹不適癥狀表現。
兩組患者均采取原發并控制治療手段,對患者飲食進行控制,讓患者通過有氧運動減輕體重,期間禁止飲酒和吸煙。
對照組患者采用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重慶藥友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19991067,規格:1.8 g);將其融入氯化鈉或葡萄糖注射液中,氯化鈉和葡萄糖注射液濃度分別為0.9%、0.5%,注射液劑量均為100 mL;治療方式為靜脈滴注,滴注次數為1次/d,試驗組在此基礎上聯合應用熊去氧膽酸膠囊(Dr.Falk Pharma Gmbh,國藥準字H20181059,規格:250 mg)250 mg/次,3次/d。兩組患者均實施藥物治療3個月。
①觀察兩組患者肝功能改善情況,主要從谷丙轉氨酶(ALT)和總膽紅素(TBIL)等指標進行評估。②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效果。若患者臨床癥狀消失,經過影像檢查發現病灶完全消失,且血脂、血清酶指標恢復正常為治愈;若患者臨床癥狀消失,且血脂、血清酶等各項指標恢復正常水平,經影像學檢查發現病灶明顯縮小為顯效;若患者臨床癥狀有所改善,血脂、血清酶指標基本維持正常水平,且經影像學檢查發現患者病灶有所縮小為有效;若未達以上標準,且病情加重為無效[2]。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和血脂水平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患者肝功能指標改善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試驗組血脂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試驗組和參照組患者肝功能指標改善情況以及血脂水平(±s)

表1 對比試驗組和參照組患者肝功能指標改善情況以及血脂水平(±s)
組別 n ALT(IU/L) TBIL(umol/L) AST(IU/L) GGT(umol/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 15 138.77±30.66 27.6±12.4 82.39±23.17 19.3±18.6 161.74±55.6436.66±11.27 181.67±58.4946.48±8.34對照組 15 140.27±32.55 47.8±15.7 80.37±21.87 33.4±18.3 158.58±58.3365.37±22.17 183.24±51.2993.39±36.74 t 0.130 6.309 0.243 2.936 0.152 4.471 0.078 4.822 P 0.898 0.000 0.810 0.007 0.880 0.000 0.938 0.000組別 n ALP(IU/L) TG(umol/L) CH0(umol/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 15 215.66±40.38 70.54±26.34 2.83±0.66 1.34±0.65 6.47±0.39 4.33±0.65對照組 15 219.74±43.19 99.66±36.74 2.94±0.84 1.94±0.56 6.41±0.84 5.41±0.56 t 0.267 2.495 0.399 2.708 0.251 4.875 P 0.791 0.019 0.693 0.011 0.804 0.000
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3.33%,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53.33%,兩組比較試驗組明顯更優,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比試驗組和參照組患者最終治療效果[例(%)]
脂肪性肝病主要影響因素有快速減肥、糖尿病、酒精等,主要由肝細胞內脂代謝紊亂以及脂肪堆積引發的疾病,雖然此病屬于良性病變,但是隨著病情的發展,患者疾病極有可能會發展為肝硬化,因此必須實現對脂肪性肝病的早期治療,才能延緩慢性肝病的發展,降低患者殘疾率和死亡率[3-5]。
目前,針對脂肪性肝病尚無確切的治療方案,需要根據患者病情對其應用藥物治療。還原型谷胱甘肽屬于甘油醛磷酸脫氫酶的重要輔基,可參與集體糖類的蛋白質代謝過程,從而改善患者機體代謝情況,還可激活機體各種酶,有效抑制氧自由基,減少中和氧對自由基組織的損傷,從而有效保護肝細胞膜,抵抗脂質過氧化損傷。熊去氧膽酸為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脂肪的常用治療藥物,不僅可抑制肝臟膽固醇合成,還可降低膽固醇指數和飽和度,提高臨床效果[6-8]。
本研究結果表明,試驗組患者肝功能、血脂水平和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在還原型谷胱基礎上應用熊去氧膽酸治療效果顯著,可保護患者肝功能,預后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