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卓 楊 薇
[1.廣西壯族自治區職業病防治研究院(廣西壯族自治區工人醫院),廣西南寧 530021;2 廣西柳州市中醫醫院治未病中心,廣西柳州 545000]
墜積性肺炎屬于多種原因所導致的并發癥,一般發生于長期臥床的老年患者,在神經內科,普遍發病患者屬于腦梗死、腦出血而長期臥床的高齡患者[1]。墜積性肺炎患者多數存在抗生素耐藥現象,導致臨床中抗感染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從而影響整體療效[2]。在臨床工作中發現,單純采取西醫治療效果并不突出,但是結合中醫藥治療,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肺功能,使患者癥狀得以控制[3]。對此,為進一步提高臨床治療水平,本文簡要分析苓桂五味姜辛湯治療老年墜積性肺炎的臨床療效,結果如下。
選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廣西壯族自治區職業病防治研究院(廣西壯族自治區工人醫院)收治的60例老年墜積性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各30例。試驗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齡65~83歲,平均年齡(74.5±6.6)歲;對照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齡66~82歲,平均年齡(75.8±5.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滿足老年墜積性肺炎的診斷標準[4];能夠完全接受相關治療。排除標準:存在其他臟器疾病;存在精神異常疾病。藥物禁忌;不耐受中藥制劑;曾用其他方案治療的患者。
西醫診斷標準:發熱,體溫超過38℃,咳嗽、咳痰,肺部聽診有啰音,胸部CT見雙肺或單肺背側發現斑片狀、毛玻璃樣密度影。中醫辨證標準:①咳逆喘滿不得臥,痰吐白沫量多,經久不遇,天冷受寒加重,或遇寒即發,發則寒熱,背痛,腰痛;②舌苔白滑或白膩,脈弦滑。
對照組采取西醫治療方案,積極給予抗感染、化痰解痙平喘、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苓桂五味姜辛湯治療,組方如下:茯苓12 g,甘草9 g,干姜9 g,細辛3 g,五味子6 g,將上述藥物用水煎煮后取汁300 mL分早晚兩次服用,2周為一療程。根據病情可酌情加減,有惡寒、頭身疼痛加用麻黃6 g,桂枝6 g;咳嗽嚴重加紫菀6 g,款冬花8 g,杏仁6 g;痰多胸悶不能平臥,加葶藶子10 g;脾肺氣虛,易出汗,短氣乏力,加黨參8 g,黃芪6 g,防風6 g。
總結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感染指標、血氣指標、胸部CT。臨床療效判斷以癥狀改善情況為主,在用藥后發熱、咳嗽、咳痰等臨床癥狀和體征消失,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百分比、C反應蛋白(CRP)正常;血氣分析血氧分壓(PaO2)升至80 mm Hg以上,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降至50 mm Hg;胸部CT肺部炎癥病變吸收完全判斷為顯效;用藥后癥狀相對于治療前明顯改善,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百分比、CRP較前下降;血氣分析PaO2上升接近80 mm Hg,PaCO2降接近50 mm Hg;肺部炎癥病變吸收明顯,判斷為有效;患者癥狀無改善,感染指標持續升高,PaO280 mm Hg以下和PaCO250 mm Hg以上,判斷為無效。
所有統計學資料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患者顯效13例、有效16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6.67%(29/30);對照組患者顯效6例、有效15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70.00%(21/30)。試驗組治療整體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干預治療前,兩組患者各項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治療后,所有患者的指標均有改善,且試驗組患者的各項指標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項指標變化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項指標變化對比(±s)
組別 n 體溫(℃) 白細胞計數(×109L) CRP(m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 30 38.34±0.89 36.02±0.46 14.25±6.54 10.13±3.24 12.25±3.25 6.13±3.20對照組 30 38.43±0.74 37.56±0.64 14.33±5.66 13.25±3.67 12.34±3.55 6.25±3.21 t 1.231 9.264 1.006 10.266 1.645 11.098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組別 n PaO2(mm Hg) PaCO2(mm Hg)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 30 62.53±0.41 93.63±0.54 32.68±0.49 43.19±0.15對照組 30 65.46±0.23 72.28±0.15 34.72±0.26 40.26±0.21 t 1.343 13.205 1.589 12.048 P>0.05 <0.05 >0.05 <0.05
痰飲是指體內水液輸布、運化失常,停積于某一部位的一類病癥,包括痰飲、懸飲、溢飲、支飲四類[5]。墜積性肺炎屬于支飲范疇,漢代始有“痰飲”之稱,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提出“溫藥和之”的治療原則,在治療期間需要基于痰飲的癥狀特征,基于溫肺、化飲的原則進行治療。
苓桂五味姜辛湯為治療寒飲伏肺的經典方。方中干姜為君,既溫肺化飲,又溫脾化濕[6]。細辛為方中臣藥,溫肺散寒化飲,茯苓健脾滲濕,亦為臣藥,佐以五味子收斂止咳,使以甘草和中,調和藥性,全方配伍,共奏溫肺化飲之功[7-8]。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苓桂五味姜辛湯對于老年墜積性肺炎患者具備較高的臨床療效,可以促進炎癥吸收,有效控制癥狀,改善呼吸功能,且不良反應少,預后良好。
綜上所述,苓桂五味姜辛湯治療老年墜積性肺炎療效較好,縮短了抗菌藥物使用時間,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