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超
(平原縣第一人民醫院,山東德州 253100)
產后出血,即孕婦分娩后出血,產后24 h出血量超過500 mL[1],屬于常見分娩期并發癥之一,具有嚴重性、多發性,可使患者出現出血性休克甚至死亡,為了研究如何減少患者產后出血量、保持產后血紅蛋白值正常以及降低產后并發癥發生的概率,平原縣第一人民醫院展開了安列克聯合縮宮素治療療效分析,結果如下。
選取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平原縣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120例分娩產婦為研究對象。患者按照數字1~120進行編號,單數為對照組,雙數為觀察組,兩組患者均為60例,對照組使用縮宮素進行治療,觀察組使用縮宮素聯合安列克進行治療。觀察組年齡23~40 歲,平均年齡(32.5±2.7)歲,懷孕周期37~41周,平均孕周(39±1.5)周;對照組年齡24~38歲,平均年齡(31±2.5) 歲,懷孕周期36~41周,平均孕周(38.5±1.2)周。排除標準:①患有精神障礙的患者;②患有傳染病合并嚴重疾病的患者;③具有語言障礙的患者;④抗拒或不配合本次研究患者。兩組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且年齡、懷孕周期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分娩后,立刻給對照組以及觀察組患者注射20 U縮宮素(西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0021615,規格:1 mL∶10單位)[2]。觀察組在注射縮宮素的同時注射安列克(常州四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4183,規格:1 mL∶250μg)250μg,對于出血嚴重患者追加250μg[3]。觀察兩組患者產后的生命體征變化并實時記錄,對產后出現并發癥患者進行及時治療,同時記錄出血量[4]。
觀察兩組患者產后出血量,在患者分娩出胎兒后,無羊水的情況下使用專業血液收集器皿,收集患者陰部排出的血液,并進行精確記錄[5],患者生產2 h后對患者進行子宮的擠壓,促進惡露的排出,收集流出血液并記錄比較[6]。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包括發熱、惡心嘔吐、貧 血。
采用SPSS 21.0對采集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產后,產后2 h、48 h出血量以及產后血紅蛋白下降值均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產后出血量以及血紅蛋白下降值(±s)

表1 比較兩組患者產后出血量以及血紅蛋白下降值(±s)
組別 n 產后2 h出血量(mL)產后48 h出血量(mL)產后48 h血紅蛋白下降值(g/L)觀察組 60 318.23±32.57 364.01±35.90 1.04±0.12對照組 60 375.16±39.64 431.58±37.35 1.13±0.16 χ2 4.726 4.207 4.930 P<0.05 <0.05 <0.05
產后,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總例數為7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1.67%;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總例數為15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5.00%。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產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例(%)]
隨著我國對二胎政策的放開,懷孕人數也逐漸上升,對于產后出血這一嚴重并發癥發生概率也顯著增高,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身宮縮程度有限或者因為產道的損傷引起的大出血,多發生于分娩胎兒后或分娩2 h后的階段[7]。在治療過程中,應及時給予對應藥物治療,避免出現休克、死亡等重大事件發生。產婦產后出血,普遍采用多肽激素類的縮宮素進行治療,此類藥物能快速促使子宮收縮,但是維持時間只有3~4 min,第二次使用此藥物則效果不明顯。而安列克屬于前列腺素類藥物,可以持續作用于子宮收縮,且副作用較小,對治療分娩后出血的產婦有很好的療效[8]。
本研究顯示,產后觀察組患者在產后2、48 h出血量及產后48 h血紅蛋白下降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
綜上所述,安列克聯合縮宮素進行治療,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患者產后出血量,減少患者產后并發癥發生的概率,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