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專
山東省寧津縣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山東德州 253400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是臨床上常見疾病,并且該疾病是以低氧血癥與呼吸窘迫為特征的急性肺損傷,同時該疾病具有病情重、病情發展速度較快等特點,該疾病臨床表現為低氧血癥、呼吸困難等癥狀.對患者生命產生嚴重威脅[1-2]。 此外該疾病發病因素較多,其中最常見發病因素為間接肺損傷[3]。 目前重癥ARDS 疾病深受廣大醫學者的關注,經相關研究表明,對重癥ARDS 患者實施肺康復治療可以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 因此該研究選取2017 年12月—2019 年10 月92 例該院收治的重癥ARDS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別對其采用常規技術治療與分階段肺康復鍛煉治療, 分析重癥ARDS 患者處采用分段肺康復鍛煉治療的臨床效果與并發癥發生情況,具體報道如下。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該院在此間收治92 例重癥ARDS患者分為兩組,研究組與對照組。 對照組46 例患者,平均年齡(68.14±2.85)歲,男性患者23 例,女性患者23 例。 研究組46 例,平均年齡(68.68±2.91)歲,男性患者24 例,女性患者22 例。 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該研究經醫院倫委會批準;患者以及家屬同意參與該研究。
排除標準:合并其他肝腎疾病患者;治療依從性差患者;嚴重精神障礙患者。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技術治療, 醫務人員給予患者機械通氣與藥物等常規治療。
研究組混著采用分階段肺康復治療, 其具體治療措施:第1 階段①醫務人員指導患者采取俯臥位通氣;②醫務人員對患者進行低時長高頻率的肺復張鍛煉,1 min/次,12 次/d,同時可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適當調整鍛煉時長;③醫務人員對患者肢體進行被動運動,30 min/次,6 次/d。第2 階段①醫務人員指導患者采用高坐位通氣; ②醫務人員對患者提高肺復張鍛煉時長,5 min/次,6 次/d, 同時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調整鍛煉時間; ③醫務人員幫助患者在床上進行主肢體活動,5 次/d; ④醫務人員輔助患者進行排痰。 第3 階段醫務人員輔助患者進行床邊帶機活動,間接輔助吸痰,同時醫務人員囑咐患者進行深呼吸、吹氣等呼吸鍛煉,12 min/次,6 次/d,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適當調整鍛煉時長。
觀察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氧合指數以及并發癥發生率(壓瘡、VAP、譫妄),并進行記錄。
利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分析研究組與對照組重癥ARDS 患者相關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采用分階段肺康復鍛煉治療46 例患者治療前氧合指數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治療后研究組患者氧合指數優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研究組采用分階段肺康復鍛煉治療46 例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見表2。
表1 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氧合指數對比[(±s),mmHg]Table 1 Comparison of oxygenation index between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mmHg]

表1 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氧合指數對比[(±s),mmHg]Table 1 Comparison of oxygenation index between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mmHg]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第7 天 治療后第14 天研究組(n=46)對照組(n=46)t 值P 值89.64±15.65 88.84±14.68 0.253 0.801 190.23±25.11 152.61±20.61 7.854<0.001 256.81±30.68 206.55±34.53 7.380<0.001

表2 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n(%)]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是臨床常見為重并發癥之一,并且該疾病臨床表現為低氧血癥、呼吸困難等癥狀,同時該疾病具有病情重、病情發展速度較快等特點,對患者生命威脅有嚴重影響[4-5]。 在臨床上機械通氣是治療該疾病主要手段, 但是該種治療方法會對患者肺部造成二次傷害, 因此要對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選取有效治療方案。 隨著近年來醫療技術水平不斷地提高,肺康復鍛煉成為一種新型治療方案,并逐漸被應用到臨床治療中[6-7]。 應用該種治療方法可以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 改善患者氧合指數。 經該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治療前氧合指數(89.64±15.65)mmHg 與對照組患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治療后7 d(190.23±25.11)mmHg、14 d(256.81±30.68)mmHg 氧合指數均高于對照組患者 (P<0.05)。 據此表明重癥ARDS 患者應用分階段肺康復鍛煉治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氧合指數, 醫務人員通過對患者進行通氣治療、肺復張鍛煉、被動鍛煉、主動肢體鍛煉,進而改善患者氧合指數[8-9]。 此外研究組患者壓瘡0.00%、VAP2.17%、 譫妄2.17%等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據此說明,通過對重癥ARDS 患者實施被動、主動肢體運動以及體位護理等分階段肺康復鍛煉, 進而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有利于患者預后[10-11]。
經武士龍等[12]研究表明,康復組患者肺康復兩周氧合指數(205.56±24.64)mmHg、肺康復兩周氧合指數(258.03±45.09)mmHg、壓瘡0.00%、VAP8.00%、譫妄8.00%等并發癥發生率均優于對照組患者(P<0.05)。此研究結果與上述該研究結果相一致。
綜上所述,分階段肺康復鍛煉對重癥ARDS 患者治療有重要作用,可以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患者氧合指數,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具有較高安全性,可以促進患者快速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