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紅云,楊桂昌,劉淑英
濟南市濟鋼醫院健康管理科,山東棗莊 250101
高血壓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對人體重要靶器官結構及功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 發病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高,高血壓、冠心病均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且近些年發病年齡有年輕化趨勢,二者緊密關聯,長期的高血壓常伴有血脂異常,引發動脈粥樣硬化,誘發并加速冠心病進展,高血壓合并冠心病引發的心絞痛、心律失常是引起急性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 部分嚴重者甚至猝死[1]。 目前臨床已證實,采取積極治療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善患者長期預后,故而開展該次研究,分析氨氯地平、 瑞舒伐他汀聯合非諾貝特用藥對該類患者預后的影響,選擇該院2017 年5 月—2019 年2 月期間接收高血壓合并冠心病門診隨訪患者56 例作為研究對象。 目的在于為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提供一種有效、 安全的治療方案。 現報道如下。
將該院接收高血壓合并冠心病門診隨訪患者56 例作為研究對象。該次研究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全部患者臨床診斷、臨床表現與《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中相關診斷相符。 納入標準:高血壓水平、冠心病診斷符合上述診斷。 排除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腦卒中患者以及對該次研究藥物過敏者、合并嚴重肝、腎功能損害者;經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即對照組、觀察組。其中對照組男14 例、女14 例;年齡34~78 歲,平均年齡(57.87±1.55)歲;病程8 個月~10年,平均病程(3.65±1.50)年。 觀察組男17 例、女11 例;年齡34~80 歲,平均年齡(58.43±1.54)歲;病程8 個月~12年,平均病程(3.77±1.56)年。 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接受予氨氯地平及瑞舒伐他汀治療,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非諾貝特治療。
對照組:接受氨氯地平片(國藥準字H10950224),使用方法:5~10 mg/次,口服,溫水服用,1 次/d;瑞舒伐他汀片(國藥準字H20113246),使用方法:10 mg/次,溫水服用,1 次/d,治療觀察3 個月。 觀察組:在對照組用藥基礎上+非諾貝特片(國藥準字H32022267)治療,使用方法:溫水口服,2 次/d,100 mg/次,治療觀察3 個月。
觀察兩組患者血壓及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變化。 ①血壓水平:主要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收縮壓、舒張壓水平。其中血壓正常值即收縮壓89~139mmHg;舒張壓:60~89 mmHg。②經頸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觀察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變化,于經總動脈膨大近端1 cm 位置測量,連續測量雙側6次后計算取其平均值。
采取SPSS 22.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 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收縮壓、舒張壓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3 個月治療后,兩組收縮壓、舒張壓水平指標有所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壓水平變化比較[(±s),mmHg]Table 1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blood pressure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mmHg]

表1 兩組患者血壓水平變化比較[(±s),mmHg]Table 1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blood pressure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mmHg]
組別收縮壓治療前 治療后舒張壓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28)對照組(n=28)t 值P 值154.58±10.58 155.02±10.55 0.157 0.877 131.05±10.10 138.86±10.22 2.876 0.006 93.68±10.45 93.61±10.41 0.025 0.980 82.24±10.07 88.05±10.10 2.156 0.036
治療前, 兩組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 個月后,觀察組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比較[(±s),mm]Table 2 Comparison of 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mm]

表2 兩組患者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比較[(±s),mm]Table 2 Comparison of 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mm]
組別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28)對照組(n=28)t 值P 值0.95±0.25 0.93±0.22 0.318 0.752 0.72±0.18 0.83±0.20 2.163 0.035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發展,冠心病患者急劇增加,該疾病具有起病急、發展快且致死率高的特點,不利于患者生命安全[3-5]。 冠心病是由于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導致血管腔狹窄或是阻塞導致。 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具有較高病死率[6]。 導致高脂血癥的主要因素是動脈粥樣硬化, 有超過一半的冠心病患者表現為明顯的脂代謝紊亂, 高脂血癥不利于冠心病治療進展,疾病發展至一定程度還可以發生死亡。 動脈粥樣硬化早期出現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增加, 頸動脈位置較淺,方便檢查,因此臨床上將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作為診斷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指標之一。 相關研究提示[7],防治是心血管疾病、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方法,因此積極對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患者采取有效治療措施是目前研究主要任務之一。
該次研究使用氨氯地平等藥物為患者開展治療,該藥物是新一代的二氫吡啶類藥物,最大效果是降低血壓,且用藥不良反應少,藥效時間長。 相關研究表示[8],氨氯地平還可有效改善患者內皮功能、抑制平滑肌細胞收縮,從而有效抑制動脈粥樣硬化進展, 是當前用于治療心血管疾病常用藥。 但該藥物在降低三酰甘油以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方面的效果并不明顯, 在治療冠心病方面的效果有限。 還有研究表示[9],他汀類藥物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生率, 但大部分心血管事件難以使用他汀類藥物預防。 非諾貝特與他汀類藥物作用機制有所不同,但性質同屬調脂藥物, 可在體內代謝轉變為非諾貝特酸從而發揮療效,經肝酯酶、脂蛋白酶活性的升高,有效清除循環中三酰甘油的脂蛋白[10]。 該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血脂水平改善效果比對照組明顯。 以此同時,非諾貝特有效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 主要是通過激活過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體α 發揮調脂作用[11]。 該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收縮壓、舒張壓水平指標低于對照組(P<0.05)。結果顯示經3 個月治療后,觀察組收縮壓、舒張壓分別為(131.05±10.10)mmHg、(82.24±10.07)mmHg, 對照組依次為(138.86±10.22)mmHg、(88.05±10.10)mmHg,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 該研究與王磊[12]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數據顯示觀察組收縮壓、 舒張壓為 (78.12±3.24)mmHg、(120.53±10.27)mmHg,對照組依次為(86.53±4.09)mmHg、(134.28±5.31)mmHg。 說明非諾貝特可增強尿鈉排除,起到利尿效果,使得血壓降低,促使患者血壓、血脂水平趨向平穩。
綜上所述,氨氯地平、瑞舒伐他汀聯合非諾貝特治療方案有利于促進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穩定病情, 確保血壓水平保持在穩定狀態,調節血脂水平,有效抑制動脈粥樣硬化進展,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