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杰
重慶市萬盛經開區人民醫院普通外科,重慶 400800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質量也日益增高,導致生活習慣的不斷改變,膽囊結石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膽囊結石患者會發生膽絞痛以及上腹隱痛等癥狀, 發病原理是膽固醇與膽汁酸濃度的比例發生變化,導致膽汁阻滯,形成結石。 膽囊結石患者通過常規手術方法進行治療,術中出血量較多、手術切口較大就會對患者預后產生影響,手術時間較長就會增加感染的發生概率,缺陷明顯[1]。 近些年來,我國療技術在逐漸發展,微創手術技術水平也在逐漸提升, 通過腹腔鏡以及內鏡等微創手術對膽結石患者進行治療,可以使術中出血量大大降低,縮短手術的時間,改善患者預后[2]。 通過內鏡保膽取石術來治療膽囊結石,能夠防止進行膽囊切除時發生不良反應[3],也能夠保留膽囊的原有的功能,但是需要評估患者的膽囊情況,且術后的復發率相對較高, 選擇該院在2019 年2—12 月期間收治的膽結石的患者, 從中隨機抽取出60 例作為研究對象,展開對照研究,現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收治的膽結石的患者, 從中隨機抽取出60例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分別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 例,觀察組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進行治療, 對照組接受微創保膽取石術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的年齡22~49歲,平均年齡(35.64±2.16)歲,男性與女性的比例為16∶14。 對照組患者的年齡21~47 歲之間,平均年齡(36.24±1.18)歲,男性與女性的比例為17∶13,在進行該次研究之前, 得到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的同意并在同意書上簽字,該次研究計劃得到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后,開展研究。 研究對象中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微創保膽取石術: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平躺,在患者臍上緣切10 mm 左右長度的弧形切口, 建立二氧化碳氣腹,將其放到腹腔鏡下,通過腹腔鏡的引導,在右肋緣處進行斜性切口,將皮膚以及皮下組織切開,置入牽引鉗,分解膽囊粘連帶,將膽囊底部提起,打開腹腔,排空氣腹;接著使用腹腔鏡對膽囊進行檢查, 在膽囊底部切一15 mm 左右長度的切口,見膽汁清亮,無沉淀物和膿性膽汁后,吸盡膽汁,使用0.9%的氯化鈉溶液使膽囊達到充盈狀態,使用取石鉗取出結石、用膽道鏡檢查膽囊,見膽囊管通暢,有膽汁流入膽囊,止血后,縫合切口,清洗腹腔,將腹腔內的氣體以及液體排凈,關閉腹腔。 手術完成后,觀察患者的臨床指標,對患者進行兩年的隨訪,記錄復發人數,分析引起膽囊結石復發的危險因素。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術中采取全身麻醉,采取仰臥位,通過三孔法進行手術,在患者的肚臍的上緣位置做一個切口,切口長度為1 cm,成功穿刺后,建立氣腹,在壓力到達9~14 mmHg 之后,將腹腔鏡置入其中,檢查患者腹腔,使用膽囊鉛將膽囊抓起,分離膽囊以及其周圍組織,清除粘連,將膽囊動脈,膽囊管充分暴露出來,使用生物夾夾閉,結扎膽囊管,切除膽囊動脈,通過電凝鉤將膽囊完全剝離,通過電凝進行止血,去除膽囊,止血,排除二氧化碳,縫合。
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進行比較。
采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對該研究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與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觀察組30 例, 兩年后膽囊結石復發1 例, 復發率為3.3%,對照組30 例,兩年后膽囊結石復發6 例,復發率為20.0%,對照組復發率高于觀察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5.624,P<0.05)。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組別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住院時間(d)觀察組(n=30)對照組(n=30)t 值P 值53.64±14.06 100.49±12.82 6.725<0.05 20.82±15.72 28.72±8.76 6.829<0.05 6.16±2.51 9.76±1.62 6.735<0.05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具有損傷小、 痛苦少、 住院時間短、術后恢復快的特點,隨著腹腔鏡技術的成熟及開展,逐漸替代了開腹膽囊切除術,深受患者歡迎及認可,成為治療膽囊良性病變的首選方法, 隨著國內外的微創技術的日漸成熟, 腹腔鏡手術以及內鏡手術方法受到了國內外學者的共同認可,膽囊結石患者[4],利用微創手術進行治療也越來越普遍[5],其中保膽取石術以及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比較常見的治療該病的兩種微創手術方法[6],通過膽囊切除術對患者進行治療,減少術中出血量,加快術后康復,對預后產生良好的影響效果。 近年來,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極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水平以及飲食,隨之而來的是,膽囊結石的發病率直線升高,膽囊結石對于患者的生活產生影響, 現在治療膽囊結石采用的方法除了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 還可以通過內鏡保膽取石術,該術能夠保留膽囊的功能,但是該技術不夠成熟,結石復發率高, 需要在將來進行深入研究才可應用到手術治療中[7]。
該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與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患者,而楊正宏[8]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住 院 時 間 分 別 為 (50.32±13.22)min、(18.73±18.32)mL、(5.32±2.46)d,與該次研究結果大致相符。
綜上所述,通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膽結石患者,目前治療效果更加優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