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春輝
重慶市彭水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重慶 409600
胸腔積液在臨床中較為常見, 嚴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療之后,發生胸腔積液,對患者的預后造成了極大的影響,胸腔積液高發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但是,在臨床中發現,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并不一定會出現胸腔積液,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發生胸腔積液的引發因素還沒有得到明確的表示, 該次研究對引發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發生胸腔積液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1],2018 年6月—2019 年12 月該院心內科共收治了200 例嚴重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進行選取, 以病情不同為分組原則將200 例患者進行分組,展開對照研究,分析引發胸腔積液的危險因素,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心內科收治的200 例嚴重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以病情不同將200 例患者進行分組,分別為觀察組(n=100),對照組(n=100),對照組由未發生胸腔積液的患者組成,觀察組由發生胸腔積液的患者組成,觀察組年齡67~88 歲,平均年齡為(73.23±2.15)歲,對照組年齡65~85 歲,平均年齡為(72.24±1.87)歲,開展研究前,首先詢問每一個患者是否愿意作為該次研究的研究對象, 在得到本人的同意之后, 再將該次研究的研究方案上交該院倫理委員會, 在得到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后, 才開始該次研究。 該次研究兩組一般資料,其中包括:年齡、家庭情況、經濟情況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的相關危險因素進行分析, 確認引發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發生胸腔積液的真正危險因素。
對患者年齡、射血分數、左房舒張末徑、左室舒張末徑、B 型腦鈉肽前體、白細胞水平、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尿素氮水平、血紅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住院時間進行對比。
采用SPSS 18.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進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引發胸腔積液的相關危險因素共有以下幾點:年齡、射血分數、 左房舒張末徑、 左室舒張末徑、B 型腦鈉肽前體、白細胞水平、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尿素氮水平、血紅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住院時間,發生胸腔積液的患者年齡、射血分數、左房舒張末徑、左室舒張末徑、B 型腦鈉肽前體、白細胞水平、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尿素氮水平、血紅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住院時間分別為(70.36±10.65)歲、(47.32±10.36)%、(40.62±7.03)cm、(58.03±9.89)cm、(8 426.32±8 534.18)ng/mL、 (7.59 ±3.40) ×109/L、 (76.23 ±10.02)% 、(9.32±6.25)mmol/L、(120.03±25.12)g/L、(38.18±4.35)g/L、(10.36±5.82)d,其中射血分數、B 型腦鈉肽前體、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尿素氮與未發生胸腔積液患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584、5.729、8.524、5.355,P<0.05),年齡左房舒張末徑、左室舒張末徑、白細胞水平、血紅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住院時間與未發生胸腔積液的患者相比,差異無 統 計 學 意 義 (t=0.535、0.365、0.235、0.526、0.636、0.114、0.635,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相關因素比較情況(±s)Table 1 Comparison of related fac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1 兩組患者的相關因素比較情況(±s)Table 1 Comparison of related fac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相關因素 發生胸腔積液 未發生胸腔積液 t 值 P 值年齡(歲)射血分數(%)左房舒張末徑(cm)左室舒張末徑(cm)B 型腦鈉肽前體(ng/mL)白細胞×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尿素氮(mmol/L)血紅蛋白(g/L)白蛋白(g/L)住院時間(d)70.36±10.65 47.32±10.36 40.62±7.03 58.03±9.89 8 426.32±8534.18 7.59±3.40 76.23±10.02 9.32±6.25 120.03±25.12 38.18±4.35 10.36±5.82 71.03±10.59 53.34±13.02 40.32±6.95 59.02±10.22 5 326.25±5132.02 7.61±3.42 71.52±10.62 7.32±4.16 120.11±26.0 38.52±4.53 9.98±5.23 0.535 6.584 0.365 0.235 5.729 0.526 8.524 5.355 0.636 0.114 0.63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胸腔積液是常見的臨床疾病, 會對患者的肺組織進行壓迫, 從而會對患者的呼吸功能受到較大的影響,所以,對患者進行及時的治療,會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充足的保障, 且能夠保證對患者在治療之后的預后效果起到促進作用[2-3],所以,在治療之前,需要對患者的病因進行了解,對患者的胸腔積液情況以及特點進行了解,然后對患者的引發疾病的相關危險因素進行研究, 從而針對危險因素,來制訂出具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保證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預后效果[4-5]。 目前,臨床中認為患者發生嚴重充血性心力衰竭后,患者的心排出量發生下降,會導致患者出現水鈉潴留情況, 會導致患者出現肺循環淤血情況,患者的肺毛細血管的靜脈壓力會出現增加,導致患者發生胸水回流障礙情況,從而會引發胸腔積液[6-7]。 該次研究結果表明: 引發胸腔積液的相關危險因素共有以下幾點:年齡、射血分數、左房舒張末徑、左室舒張末徑、B 型腦鈉肽前體、白細胞水平、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尿素氮水平、血紅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住院時間,發生胸腔積液的患者年齡、射血分數、左房舒張末徑、左室舒張末徑、B 型腦鈉肽前體、白細胞水平、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尿素氮水平、 血紅蛋白水平、 白蛋白水平、 住院時間分別為(70.36±10.65)歲、(47.32±10.36)%、(40.62±7.03)cm、(58.03±9.89)cm、(8 426.32±8 534.18)ng/mL、(7.59±3.40)×109/L、(76.23±10.02)%、(9.32±6.25)mmol/L、(120.03±25.12)g/L、(38.18±4.35)g/L、(10.36±5.82)d,其中射血分數、B 型腦鈉肽前體、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尿素氮與未發生胸腔積液患者相比,具有明顯的差異;田時靜等[8]的研究結果表明:有胸腔積液的患者的射血分數、B 型腦鈉肽前體、 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尿素氮水平分別為(48.36±11.17)%,(8 400.38±8 617.46)ng/mL,(75.71±10.16)%,(9.27±6.19)mmol/L,與該次研究結果大致相符。
綜上所述, 嚴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引發胸腔積液的相關危險因素包括射血分數、B 型腦鈉肽前提、 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尿素氮水平,為臨床中診斷治療胸腔積液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