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星梅,李傳峰
曲靖市婦幼保健院兒科,云南曲靖 655000
目前高膽紅素血癥在新生兒科室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此病癥的主要病理反應為血清膽紅素異常上升[1]。 如沒有及時對病癥治療,可能引發胃腸道不適,肝臟和神經系統傷害,不僅影響患兒及其家庭的生活質量,同時會而且還會危及危害患兒的生命安全。 當前對此病癥多采用測定血清膽紅素處理, 但是因患兒臟器受損和膽紅素上升情況并不十分相同存在差異, 因此臨床治療難度極大[2]。因AST(谷草轉氨酶)本身為肝功能正常與否的評定標準,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LDH(乳酸脫氫酶)是評定心肌損傷的關鍵指標,尿素氮(BUN)是評定腎功能的主要指標,TBiL(血清總膽紅素)是評定血漿的主要指標[3]。 所以目前臨床認為通過測定5 項血清數值, 能夠展示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的病癥表達,體現臨床價值。 該研究以該院2015 年3 月—2017 年3 月期間, 分娩的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62 例納入研究中,評定血清水平表達及對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將在該院分娩的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62 例納入研究組,另選取同階段期分娩的健康新生兒62 名納入對照組。研究組中,男女41∶21,胎齡271~300 d,平均胎齡(286.31±7.66)d;對照組中,男女35∶27,胎齡270~299 d,平均胎齡(286.35±7.64)d。
兩組男女比值,平均胎齡值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入選原則:①出生后1 d 內出現黃疸;②血清總膽紅素>221.0 μmol/L 或每日上升≥85.0 μmol/L; ③黃疸消失后復發;④血清結合膽紅素<34.0 μmol/L;⑤黃疸持續時間≥14 d。 其中第2 項和第4 項為必備條件。 排除原則:①先天發育障礙;②肝腎臟器障礙;③感染導致黃疸。該次研究征得倫理委員會批準, 患者或家屬簽訂知情同意書。
根據TBiL 水平將研究組分為A (輕級,n=32)、B (中級,n=21)、C (重級,n=9)3 組。 其中A 組TBiL 在220.99~256.51 μmol/L;B 組TBiL 在256.52~342.00 μmol/L;C 組TBiL>342.00 μmol/L。
收集兩組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 放置在于EDTA 抗凝真空采血管中,3 000 r/mn 離心10 min, 選取上層血清保存在零下70℃中保存等待檢查待檢。
測定指標包含血清AST、CKMB、LDH、BUN、TBiL。 應用全自動生化分析設備測定AST、CKMB 和LDH 指標。 采用自動生化檢驗設備測定BUN、TBiL 指標。 BUN 測定為酶聯免疫吸附法[4],TBiL 測定為二氯苯重氮鹽法。
記錄研究組和對照組血清5 項水平。 同時對比A、B、C 3 組5 項血清水平。
應用SPSS 17.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AST、CKMB、LDH、BUN、TBiL 水平以(±s)表示,兩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3 組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血清5 項水平測定,BUN 比較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4 項測定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血清5 項水平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5 serum levels in the two groups(±s)

表1 兩組血清5 項水平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5 serum levels in the two groups(±s)
組別AST(U/L)CKMB(U/L)LDH(U/L)BUN(mmol/L) TBiL(μmol/L)研究組(n=62)對照組(n=62)t 值P 值68.27±19.11 36.66±14.94 10.261<0.001 20.31±14.38 12.68±5.25 3.924<0.001 433.11±97.72 202.47±74.26 14.797<0.001 2.41±0.77 2.40±0.76 0.073 0.942 277.46±51.38 115.37±35.27 20.479<0.001
表2 A、B、C 組5 項血清指標測定(±s)Table 2 Determination of 5 serum indexes in groups A, B and C(±s)

表2 A、B、C 組5 項血清指標測定(±s)Table 2 Determination of 5 serum indexes in groups A, B and C(±s)
注:* 和A 組對比t=5.013,P<0.001;a 和B 組對比t=2.091,P=0.046;a 和A 組對比t=3.793,P<0.001, 和B 組對比t=2.202,P=0.036;△和A 組對比t=6.058,P<0.001,和B 組對比t=2.063,P=0.048;a 和A 組對比t=4.566,P<0.001;和B 組對比t=3.414,P<0.001
組別AST(U/L)CKMB(U/L)LDH(U/L)BUN(mmol/L) TBiL(μmol/L)A 組(n=32)B 組(n=21)C 組(n=9)51.38±13.47 64.09±19.01(80.47±21.21)*33.76±13.21 40.18±15.02(53.81±16.75)a 326.92±73.41 434.80±87.46(510.48±102.74)△2.40±0.73 2.41±0.82 2.42±0.78 241.31±37.37 292.56±54.26(373.57±71.08)a
A、B、C 3 組4 項(AST、CKMB、LDH、TBiL)血清水平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BUN 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C 組AST、CKMB、LDH 以及TBiL 高于A 組和B 組,B 組上述指標高于A 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高膽紅素血癥目前是新生兒人群中的多發病例,此病癥疾病不僅會影響患兒神經系統, 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神經外組織損傷風險[5]。 根據數據研究[6],未患病新生兒的生理特征中, 新生兒體內的膽紅素本身起到一定程度的抗自由基氧化效果, 也是新生兒抵抗不同種類氧化物危害的自由基清除劑。 但是一旦血液中膽紅素水平過度上升升高,可能會導致多器官以及系統傷害[7]。
現如今依據新生兒膽紅素水平對高膽紅素血癥進行判定, 臨床認為血清總膽紅素>221.0 μmol/L 或者每日上升≥85.0 μmol/L[8],同時血清結合膽紅素水平<34.0 μmol/L,則認為出現高膽紅素血癥, 這兩項原因也是高膽紅素血癥的判定關鍵。
在血清學檢驗方法的不斷更新下, 血清學標志物測定新生兒的各項功能器官已經成為診斷新形勢。 血清谷草轉氨酶(AST)目前分布在心肌、肝臟以及骨骼肌中[9],如果心肌、肝臟和骨骼肌出現了損傷,則細胞體內的AST 會釋放到血液中,造成血清AST 濃度提升,AST 測定能夠對心肌、肝臟和骨骼肌細胞損傷進行反應[10]。 作為主要的心肌酶,CKMB 以及LDH 在其中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膽紅素異常上升容易造成心肌結構產生變化, 同時促進細胞內CKMB、LDH 不斷釋放,所以對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的CKMB、LDH 水平測定, 對確定心肌受損程度產生極為關鍵的效果。 而BUN 是反映腎臟功能的關鍵指標。
通過該次數據分析, 研究組AST (68.27±19.11)U/L、CKMB(20.31±14.38)U/L、LDH(433.11±97.72)U/L 和TBiL(277.46±51.38)μmol/L 水 平 高 于 對 照 組AST (36.66±14.94)U/L、CKMB (12.68±5.25)U/L、LDH (202.47±74.26)U/L、TBiL (115.37±35.27)μmol/L (P<0.05), 研究組和對照組BUN 水平對比(2.41±0.77 )mmol/Lvs (2.40±0.76)mmol/L,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陳群梅等[10]專家研究中,也證實,觀察組AST(66.28±19.12)U/L、CKMB(42.32±14.39)U/L、LDH(433.12±97.73)U/L 高于對照組(36.67±14.95)U/L、(12.68±5.35)U/L、(202.48±74.27)mmol/L(P<0.05)。
這也說明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的膽紅素血清水平出現高表達,這也是臨床中判定高膽紅素血癥的指標,也進一步證實高膽紅素血癥可能會對心肌功能, 腎臟等產生損傷傷害。
另外研究組中的C 組AST、CKMB、LDH 以及TBiL 水平高于A 組和B 組,B 組上述指標高于A 組。說明患兒病情如果不斷加重,則上述血清水平將有所提升,這也是成為高膽紅素血癥受損程度的判定依據。 同時每組BUN 指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這是因為BUN 和氨代謝有關,但是和膽紅素代謝沒有關聯。
綜上所述, 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血清的AST、CKMB以及LDH 異常上升, 上述血清指標測定能夠對膽紅素血癥脂嚴重程度和臟器損傷情況記錄,通過血清5 項測定,有利于發現高膽紅素血癥, 也有助于判定高膽紅素血癥的嚴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