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碧,鄢貴芹,李倩
六盤水市人民醫院婦產科,貴州六盤水 553001
異位妊娠指的是受精卵在子宮體腔以外著床發育的異常妊娠過程,以輸卵管妊娠最常見[1],臨床上常稱為“宮外孕”。 異位妊娠典型癥狀為停經、腹痛及陰道流血,發病可急可緩,在流產或輸卵管破裂前沒有明顯癥狀,往往會忽視對該疾病的早期診斷與治療, 直接危及母體的生命健康。 近年來,調查顯示[2],異位妊娠的發病率呈逐漸上升的趨勢,導致了母嬰生命健康的危險性逐漸提高。 對異位妊娠,傳統的治療方法是開腹手術治療,但其創傷性大,且術后并發癥多,所以患者接受程度低。 腹腔鏡手術是目前發展很成熟的微創檢查、治療方式,因其具有切口小、恢復快、痛苦小等特點[3],在婦科廣為應用。 因此,該次研究選取了該院2016 年6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260 例異位妊娠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分析腹腔鏡手術在異位妊娠中的臨床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260 例異位妊娠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進行分組,對照組130 例患者,年齡17~45 歲,平均年齡(27.6±2.5)歲;停經時間35~68 d;初產婦73 例,經產婦57 例。 觀察組130 例患者,年齡17~45 歲,平均年齡(27.6±2.5)歲;停經時間33~70 d;初產婦75 例, 經產婦55 例。 納入標準: 有停經史; 接受超聲、HCG、孕酮檢測,診斷高度考慮異位妊娠;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并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 經過了該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患者的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患有心腦血管、傳染病、精神障礙等其他重大疾病需其他治療處理者; 中途退出研究者。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采用開腹手術治療。 具體方法為:患者取平臥位,給予全身麻醉,在患者的下腹部恥骨聯合上兩橫指切開一長約5 cm 左右的橫或縱切口[4],逐層進腹,明確病灶后,找到出血點,嚴查出血部位,清除積血,暴露患者的輸卵管。 按照術前簽署的手術方式進行輸卵管妊娠病灶清除術或患側輸卵管切除術,殘端止血,用生理鹽水沖洗腹腔,查無活動性出血,完成全部手術后,常規縫合關閉手術切口并以無菌敷料覆蓋, 術后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治療。
觀察組患者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 具體方法為:患者取仰臥位,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給予全身麻醉,穿刺部位分別選取臍孔上方、左下腹及左中腹,切口大小分別為1、1、0.5 cm,建立人工氣腹,置入腹腔鏡,觀察患者子宮和雙附件區,觀察上腹部,如存在積血和盆腔粘連,清除積血和松解盆腔粘連,觀察盆腔器官情況,確定異位妊娠部位為輸卵管。 按照術前簽署的手術方式進行輸卵管妊娠病灶清除術或患側輸卵管切除術 (輸卵管妊娠病灶清除術患者根據術中情況必要時注入甲氨蝶呤), 創面止血,將切除標本放入標本袋自穿刺孔取出, 生理鹽水反復沖洗腹盆腔,吸凈腹腔內積血[5],查無活動性出血,消除氣腹,皮膚切口予生物膠粘合,術后給予抗生素治療,預防感染。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各項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術后肛門排氣時間。 隨訪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包括:切口感染、劇烈疼痛、腸麻痹、發熱。 隨訪兩組患者的術后繼發性不孕情況、妊娠情況以及再次異位妊娠的發生情況。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術后肛門排氣時間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中、術后各項指標對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兩組患者術中、術后各項指標對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組別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住院時間(d)術后肛門排氣時間(h)對照組(n=130)觀察組(n=130)t 值P 值54.0±14.0 30.0±12.0 6.32<0.05 56.0±16.0 32.0±11.0 14.25<0.05 6.8±3.5 4.8±2.4 10.23<0.05 27.6±4.1 16.5±3.5 6.35<0.05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5.4%明顯低于對照組并發癥的發生率14.6%,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對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觀察組130 例患者中,術后繼發性不孕為4.6%,宮內妊娠率88.5%,再次異位妊娠率6.9%,對照組130 例患者中,術后繼發性不孕為8.5%,宮內妊娠率71.5%,再次異位妊娠率11.5%,對比可見,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效果更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繼發性不孕情況、妊娠情況以及再次異位妊娠的發生情況對比[n(%)]Table 3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secondary infertility,pregnancy, and occurrence of ectopic pregnan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異位妊娠是婦科常見的急腹癥之一, 多由輸卵管炎癥所引起[6],異位妊娠發病急,在早期沒有明顯的癥狀,患者就診時往往出現腹痛、出血等癥狀,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 當異位妊娠出現后,滋養葉細胞組織會對患者妊娠囊的種植部位產生侵蝕作用或破壞作用, 導致血管破裂,這樣會使得患者出現大出血,若不及時治療,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產生威脅[7-8]。 近些年,異位妊娠的發病率逐年攀升,該地區有發病年齡過小的情況,所以治療異位妊娠的有效方法值得研究。 治療異位妊娠,傳統的治療方式是開腹治療,但開腹治療具有創傷性,對患者創傷大,手術時間長,術中出血量多,且術后恢復效果不理想,并發癥的發生率比較高,不被患者所接受。 并且,傳統的開腹手術對輸卵管組織的保留難度比較大, 會對患者以后的生育造成一定的影響。 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發展,腹腔鏡技術不斷改良、完善,在急腹癥治療中也逐漸被應用。 腹腔鏡手術具有手術創口小、患者疼痛小、手術時間短、出血量少、術后恢復快、并發癥少等優點,已成為治療異位妊娠的主要方式[9]。 而且,腹腔鏡手術可以使醫生對患者的輸卵管情況進行密切觀察, 可以松懈輸卵管的粘連組織,有效清除積血,防止健康組織受損,而且還能夠全面探查患者的盆腔狀況, 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開展針對性的治療,可以有效促使患者術后盡快恢復,并且,腹腔鏡手術安全性比較高,能夠防止劇烈疼痛、切口感染、腸麻痹并發癥的發生,能夠提高輸卵管的通暢情況,利于患者以后再育,有效改善患者預后,提升治療的安全性,并且腹腔鏡手術術后不會有明顯的疤痕出現, 能夠滿足患者對于美觀度的要求[12]。
在于雪紅[10]的研究中,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手術時間[(40.1±1.5) vs (55.6±15.1)]min、術 中 出 血 量[(32.9±10.5) vs (57.2±12.8)]mL,術后肛門排氣時間[(12.7±3.5)vs(27.8±5.2)]min、住院時間[(5.2±0.6) vs (7.8±1.5)]min,觀察組患者的術中、 術后各項指標都明顯優于對照組 (P<0.05)。 在沈建花[11]的研究中,觀察組和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4.44% vs 20.00%),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 在黃凱波[9]的研究中,觀察組和對照組:繼發性不孕(17.5% vs 27.5%),宮內妊娠率(80% vs 50%),再次異位妊娠率 (2.5% vs 22.5%), 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 (P<0.05)。 在該研究中,觀察組和對照組指標對比:手術時間[(30±12) vs(54±14)]min、術中出血量[(32±11) vs (56±16)]mL、住院時間[(4.8±2.4) vs (6.8±3.5)]d、術后肛門排氣時間[(16.5±3.5) vs (27.6±4.1)]h、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5.4% vs 14.6%)、繼發性不孕(4.6% vs 8.5%)、宮內妊娠率 (88.5% vs 80.8%)、 術后的異位妊娠再發率 (6.9% vs 11.5%),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以上研究結果都與該研究結果一致,可見,使用腹腔鏡手術治療異位妊娠,效果更好。
綜上所述,在對異位妊娠患者的治療中,使用腹腔鏡手術治療,手術所用時間短、術中出血量少,住院時間短,術后肛門排氣時間快,月經恢復時間快,并發癥的發生率少,安全性更高,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