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歡怡
云南省紅河州婦幼保健院婦科,云南蒙自 661100
卵巢囊腫是一種常見的女性生殖系統疾病, 多為良性病灶,少數患者會發生惡性病變導致惡性腫瘤,對該病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首選方式[1]。 據臨床統計,卵巢囊腫的發病年齡段較廣,尤其以20~50 歲女性居多,且有20%以上的患者存在家族史,此外,內分泌失調、飲食結構不良、精神壓力大等因素也是誘發卵巢囊腫的原因[2]。 該病早期癥狀表現為腹內出現包塊,且具有明顯的可動性,如果治療不當,包塊從盆腔移動至腹腔,導致出現腹水和腹膜刺激等癥狀,加重患者惡心等病癥,影響其身心健康[3]。選取該院2017 年5 月—2019 年5 月收治的66 例卵巢囊腫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腹腔鏡手術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66 例卵巢囊腫患者,按照患者的編號奇偶數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參考組。 參考組33 例,年齡21~55 歲,平均年齡為(32.14±2.36)歲;左側囊腫17 例、右側囊腫16 例, 囊腫直徑4.17~8.61 cm, 平均直徑 (6.09±1.03)cm。 觀察組33 例,年齡23~56 歲,平均年齡(32.46±2.41)歲;左側囊腫19 例、右側囊腫14 例,囊腫直徑4.21~8.59 cm,平均直徑(6.11±0.97)cm。兩組患者的年齡和病癥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 所有患者經過臨床檢查和診斷確診為卵巢囊腫;所有患者均知悉該次研究的目的和意義,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該研究經該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排除標準: 心肝腎肺器官功能嚴重衰竭患者以及精神類疾病患者; 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以及遺傳性代謝疾病患者。
參考組以開腹手術方式對患者施以治療,具體為:調整患者體位,使其保持仰臥位,給予患者腰硬聯合麻醉,在麻醉藥效發揮后,于患者腹部下方臍恥間位置做切口,切口長度約為8 cm; 接著逐層將患者的皮膚和皮下組織鈍性分離,將病灶完全暴露;之后劃開卵巢皮質,將囊腫完全切除并清理干凈; 最后使用可吸收縫合線與卵巢基底位置開始對其傷口予以縫合,在卵巢修復結束,并無出血點后,將切口逐層關閉[4]。
觀察組以腹腔鏡手術方式對患者施以治療,具體為:調整患者體位,使其保持頭低腳高的仰臥位,給予患者氣管插管全麻, 在麻醉藥效發揮后, 在患者臍部上方做切口,切口長度約為1 cm,建立人工氣腹,并調整氣腹壓力為12~14 mmHg;通過切口置入腹腔鏡,通過腹腔鏡觀察患者腹部的情況[5];并于患者下腹左右兩側分別各做1 個操作孔,長度均為1 cm,在囊腫充分暴露后,在囊腫位置的下方放置取物袋, 利用分離鉗和吸引管將直徑偏小的囊腫做摘除處理, 而體積偏大的囊腫則需將囊腫表面切開并延長其切口, 使囊腫能夠與卵巢分離; 在剔除囊腫后,需在其表面做小開口,將囊內的物質取出,使其囊腫的體積變小,然后通過操作孔取出取物袋;接著以電凝止血方式對局部進行處理,并縫合卵巢皮質,將腹腔沖洗干凈;然后逐層縫合穿刺點[6]。
參考組與觀察組患者術后均需接受抗感染、常規護理。
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效果和臨床指標。 療效判斷標準: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并且臨床癥狀全部消失,視為顯效;患者的病情得到明顯改善,則為有效;患者的病情以及臨床癥狀沒有好轉甚至出現惡化的情況視為無效,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0%。 臨床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以及恢復月經時間。
使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與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對參考組與觀察組患者施以治療, 可知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為93.9%,明顯高于參考組(75.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觀察組患者在手術時間、 術中出血量、 術后排氣時間、 住院時間以及恢復月經時間方面的數據均明顯優于參考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對女性來講, 由于卵巢生理結構及功能的特殊性導致其成為了囊腫高發位置, 臨床以往對卵巢囊腫的治療多采用開腹手術的方式,對患者造成的傷害較大,在手術過程中容易傷害卵巢本身及附近健康組織, 且術后易發生感染、疼痛等癥狀,嚴重者還會導致卵巢早衰,對其預后效果影響惡劣[7]。 與傳統開腹手術相比,腹腔鏡卵巢囊腫切除術具有創傷小、 易恢復和術后并發癥發生概率低等優點,且對女性卵巢功能的干擾較小,很大程度上規避了傳統手術的弊端,為治療的成功率提供保障,現階段也更加被臨床認可使用[8]。 對卵巢囊腫患者實施腹腔鏡手術可以極大程度減少術中出血現象, 進而對術后患者身體恢復更加有利,同時縮短了住院時間,減少醫療費用支出[9]。另外,因為腹腔鏡手術切口很小,腹腔暴露的面積變少,這對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產生具有積極作用, 且更利于機體免疫功能的恢復。 卵巢能夠產生激素,是促進女性機體代謝和維持其生理、生殖功能的重要器官,雖然腹腔鏡手術相比傳統開腹術對卵巢組織的損傷更小, 不過腹腔鏡的視野較窄,在手術過程中有電凝燒傷血管的概率,最終可能導致患者術后性激素分泌不正常, 或卵巢儲備功能缺損等。 因此,實施該術式需要更為精準的技術,同時更加詳細地了解患者機體特征。 術前對患者身體情況進行全面了解,為手術提供有效依據,如果必要,還需向患者進行健康宣講, 使其增強痊愈信心, 更加積極地配合手術;術中密切觀察其機體變化,保證手術順利完成;術后輔助患者做恢復性鍛煉。李冬華[10]研究中表明進行腹腔鏡手術的觀察組卵巢囊腫患者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3.33%,明顯高于開腹手術組別的患者(P<0.05);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73.4±18.2)mL、術后排氣時間(1.4±0.3)d、術后發熱時間(1.3±0.5)d 及住院時間(6.2±1.0)d,與參照組各項數據相比較均具有一定的優勢(P<0.05)。該研究通過對參考組與觀察組患者施以治療, 可知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為93.9%,明顯高于參考組(75.8%)(P<0.05);觀察組患者在手術時間 (55.76±4.11)min、 術中出血量(68.72±3.99)mL、術后排氣時間(27.14±10.16)h、住院時間(4.31±1.09)d 以及恢復月經時間 (25.04±3.14)d 方面的數據,均明顯優于參考組(P<0.05),與李冬華研究數據基本一致,表明腹腔鏡手術相對于開腹手術更具優勢。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組別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術后排氣時間(h)住院時間(d) 恢復月經時間(d)參考組(n=33)觀察組(n=33)t 值P 值61.22±3.78 55.76±4.11 5.617<0.001 123.06±3.68 68.72±3.99 57.510<0.001 47.14±12.31 27.14±10.16 7.198<0.001 6.91±2.01 4.31±1.09 6.532<0.001 37.14±5.98 25.04±3.14 10.291<0.001
綜上所述, 應用腹腔鏡手術對卵巢囊腫患者進行治療,能夠明顯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改善其臨床癥狀,促進患者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