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富
臨滄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云南臨滄 677000
支氣管鏡檢是診斷呼吸系統疾病的主要方式之一,在臨床被大量的應用。 肺膿腫是較為常見的疾病,該疾病是由于多種病因所導致的肺組織化膿性病變, 早期患者會出現化膿性肺炎,隨著病情的變化,出現壞死、液化的情況,最終形成膿腫,根據不完全的統計有90%以上的會合并厭氧菌感染。 早期診斷以及徹底治療是改善該疾病的預后關鍵。 常規傳統的治療是進行抗感染以及膿液引流[1-3],但預后效果較差,需要治療的時間也較長,費用還比較高,患者配合度也不高。 隨著臨床的深入發現,進行支氣管鏡行氣管沖洗對于肺膿腫的治療起到明顯的改善作用,為了進一步的分析該治療的可行性,緩解患者的痛苦, 該文選取2017 年7 月—2019 年7 月該院收治的80例肺膿腫患者, 探討肺膿腫患者經電子支氣管鏡肺灌洗及局部注藥的治療方法,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接收的80 例肺膿腫患者,采用隨機抽簽法將患者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 其中實驗組患者40 例,男女比例為24∶16; 年齡為20~57 歲, 平均年齡為 (39.25±2.04)歲。 對照組患者共有40 例,男女比例為22∶18;年齡為19~60 歲,平均年齡為(40.24±3.14)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確診為肺膿腫的患者;②該次實驗經過醫院倫理會的批準,且患者和家屬對此均知曉,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存在支氣管鏡檢查禁忌證者;②兩組患者當中的一般資料不全者; ③兩組患者之間的病情極為嚴重者;④拒絕加入該次實驗研究者。
對照組患者采用了常規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 鹽酸氨溴索注射液 (國藥準字H20113358)30 mg,12 h/次靜脈滴注以及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 (注冊證號H20150548)0.3 g,12 h/次超聲霧化吸入進行祛痰治療;注射用頭孢曲松鈉(國藥準字H19993650)2 g,1 次/d 靜脈滴注。甲硝唑注射液(國藥準字H37022894)0.5 g,8 h/次靜脈滴注治療。
實驗組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用經電子支氣管鏡肺灌洗及局部給予甲硝唑灌注治療(型號GIF-HZ60),在操作開始之前以利多卡因注射液 (國藥準字H51023078)霧化吸入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 在麻醉生效之后, 將電子支氣鏡末端楔入病變所在的支氣管開口處進行灌洗,注入生理鹽水40 mL/次,膿液稀釋后采用負壓吸引出,重復2~3 次,總量約為80~120 mL,注意負壓不宜過大,避免黏膜損傷。 灌洗結束后在病變段口注入甲硝唑注射液30 mL,退出支氣管鏡,囑患者患側臥位15 min。灌洗操作2 次/周,療程為2~4 周。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治療滿意度、癥狀恢復時間、并發癥發生情況。 治療效果的評定為:顯效:患者的體溫恢復正常,患者的咳嗽、咳痰等癥狀明顯減輕,外周血白細胞、血氣分析正常;CT 示膿腫明顯消退。有效:患者的膿痰減少或變泡沫樣痰改變,白細胞總數下降;CT 示膿腫較前消退。無效:患者的病情無改變或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00%。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患者, 兩組之間的治療效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滿意度優于對照組患者, 兩組之間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實驗組患者的癥狀恢復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 兩組之間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的治療滿意度情況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表3 兩組患者的癥狀改善時間比較[n(%)]Table 3 Comparison of symptom improvement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概率低于對照組患者,兩組之間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肺膿腫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 是因為多種病原菌造成的肺組織出現化膿性感染,需要盡早進行治療。 近些年來,醫學界對于肺膿腫的研究正在不斷的深入。 常規的治療方法難以達到有效藥物濃度,治療效果往往欠佳,感染難以有效控制, 可能會讓該疾病進一步惡化為慢性肺膿腫[4-6],進一步對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生命安全帶來威脅。 支氣管鏡插入病灶局部灌洗及注藥治療效果顯著,支氣管鏡能夠直接抵達到病灶的區域,進行反復的沖洗,可以迅速將患者體內的膿性分泌物進行稀釋吸引, 快速排除,起到外科清創、引流排膿,凈化病灶的效果。 之后再將藥物注射到病灶位置以及四周的支氣管, 這樣能夠提高局部藥物的濃度,提升殺菌效果,幫助肉芽組織進行生長和修復,提高炎癥的吸收,有利于膿腔的關閉,減輕不良反應,減少并發癥的產生,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復,避免了機體再次出現損傷的情況。
經過該次研究發現, 該種治療方法可以促進患者的炎癥吸收,解除患者的肺不張,改善患者的肺通氣功能,效果良好。 局部注藥治療相比于傳統的治療方法,可以讓藥物更有針對性,讓局部藥物濃度提高[7-10]。該文探討了經電子支氣管鏡肺灌洗及局部注藥治療對于肺膿腫的治療效果,結果發現該種治療方法療效理想。 但藥物使用屬于超說明書用藥, 雖然經支氣管鏡局部注射的藥物不會導致除局部刺激和損傷之外的嚴重不良反應, 仍須經過專家委員會評議并在該院醫務科備案。
該次實驗研究與臨床醫學界的研究結論相似, 該次研究發現實驗組的總有效率為97.50%, 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75.00%,與李卓[3]的研究結論,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98%, 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75%, 由此說明,該次實驗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綜上所述, 肺膿腫患者進行經電子支氣管鏡肺灌洗及局部注藥治療的效果良好,癥狀恢復較快,并發癥發生概率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