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健寧
廣西荔浦市人民醫院,廣西荔浦 546600
近年來,直腸癌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這與人們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有關[1]。 直腸癌早期癥狀不顯著,多數患者處于中晚期,排便異常,大出血,錯過最佳醫治時間,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2]。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的加快, 老年人的直腸癌患病率顯著呈現出上升趨向[3]。 當下,結直腸癌已成為75 歲以上老年人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4]。 對于直腸癌,尤其是老年直腸癌,一定要加以重視。 就年老患者來說,其身體機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開始慢慢下降, 且老年人的身體各器官較為脆弱[5]。 隨著醫學水平的不斷提高,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在對老年直腸癌的醫治中, 日益受到人們的青睞。 該文對2017 年1 月—2019 年10 月在該院進行醫治的120 例直腸癌老年患者進行研究觀察,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進行醫治的老年直腸癌患者120 例作為研究對象,將120 例患者進行按順序編碼1~120 號,由計算機隨機系統分為兩組,每組例數相同,即實驗組60 例,對照組60 例。 實驗組60 例患者中:男40 例,女20 例;年齡65~84 歲,平均年齡(69.16±5.15)歲。 對照組60 例患者中:男43 例,女17 例;年齡67~81 歲,平均年齡(68.26±5.18)歲。納入標準:所有研究對象均被確診為直腸癌患者;該研究所選病例已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 可以進行相關實驗研究;該次研究已取得所有研究對象及其家屬同意,并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伴隨其他臟器官病癥者;直腸癌術后復發患者;存在直腸癌遠處轉移患者;腹腔鏡手術中途轉換開腹手術的患者;不能夠配合該次調查者。 將兩組患者的例數、年齡、性別等基礎資料進行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①對照組患者予以開腹直腸癌根治術, 所有患者均行直腸癌根治術、全麻、氣管插管、乙狀結腸造口術和直腸系膜切開,超聲刀從上至下切除血管周圍淋巴結,保護盆腔植物神經。
②實驗組予以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 全麻, 氣管插管,截石位,人工氣腹,置入腹腔鏡在游離腸膜下的血管,切除周圍淋巴結。 手術后,將標本放入對應的標本袋中。
觀察兩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術后通氣時間,同時記錄并發癥情況,包括腸梗阻、排尿困難、切口感染等。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的各項手術指標顯著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對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對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組別 手術時間(min)住院時間(d)術中出血量(mL)術后通氣時間(d)實驗組(n=60)對照組(n=60)t 值P 值125.84±19.89 161.27±18.26 8.562 0.032 10.51±3.97 15.25±3.46 9.643 0.023 168.47±55.43 367.47±77.45 11.657 0.012 2.63±1.23 4.84±2.31 10.237 0.017
在并發癥發生率方面,實驗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直腸癌是一種常見的臨床惡性腫瘤, 屬于消化道疾病。 臨床上,開腹直腸癌根治術經常用于直腸癌治療,但成效不顯著,反而是對患者的身體有著很大的傷害[6]。 現如今,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該手術醫治方法擁有創傷小、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痛苦小等特點[7-8]。 經過長期的臨床運用,由于其成效極佳,能夠有效地促進患者的康復。
從該次調查中兩組患者的醫治成效來看, 實驗組的各項手術指標顯著優于對照組。 該次實驗的結果,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腹腔鏡直腸癌手術能夠有效地減少對于患者身體的不必要損傷,進而保障患者能夠快速恢復,早日回歸正常的生活。
對此,早已經有學者對此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學者孫明星[9]對此進行了探究,選取100 例患有直腸癌的老年患者分成兩組,對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等狀況進行了紀錄觀察,實驗組手術時間為(123.84±19.87)min,住院時間為(9.51±3.97)d,術中出血量為(168.47±55.43)mL,術后通氣時間為 (2.51±1.24)d。 對照組手術時間為(157.34±18.21)min,住院時間為(15.17±3.46)d,術中出血量為(364.47±77.45)mL,術后通氣時間為(4.73±2.29)d。 實驗組的各項手術指標顯著優于對照組。 以上學者的實驗結果與該次研究結論較為一致, 在該次試驗中實驗組手術時間為(125.84±19.89)min,住院時間為(10.51±3.97)d,術中出血量為(168.47±55.43)mL,術后通氣時間為(2.63±1.2)d。 對照組手術時間為(161.27±18.2)min,住院時間為(15.25±3.46)d,術中出血量為(367.47±77.45)mL,術后通氣時間為(4.84±2.3)d。 實驗組的各項手術指標顯著優于對照組,這再次證明了該次實驗組的準確性[8]。 因此,使用腹腔鏡手術的患者歷創傷小、疼痛少、下床時間也遠遠早于傳統的開腹手術, 由此致使其與開腹直腸癌根治術組患者的醫治成效出現較大差別。 結合此,建議臨床護理工作應該加強對腹腔鏡直腸癌手術的普及應用, 促使臨床手術工作質量能夠有所提升。
如果對老年直腸癌患者進行開腹手術醫治, 可能因為該醫治方法切口大,失血量大,并且都會對老年患者的身體造成一定的損傷,不利于術后恢復。 根治術是醫治直腸癌的主要方法。 腹腔鏡手術以其獨特的優點,可以通過腹腔鏡擴大視野,方便了腹腔的內部情況和病灶的定位。 超聲波刀的使用不僅方便,而且對組織的損傷很小[10]。 這說明在低位直腸癌中,腹腔鏡手術由于解剖暴露性好,手術質量易于控制,可獲得較好的手術成效[11]。
結合該次調查結果來看,在并發癥發生率方面,實驗組顯著低于對照組。 由此可見,腹腔鏡直腸癌手術對于老年患者直腸癌手術擁有著很顯著的優勢, 正因為其創口小,患者的失血量少,對患者的身體傷害小,所以能夠將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降低。
相關研究[12]選取老年直腸癌患者34 例,分為開腹手術組17 例,腹腔鏡實收數組17 例,對兩組患者的并發癥情況進行觀察研究,結果表明,開腹手術組有3 例患者出現并發癥, 并發癥發生率為17.64%。 而在腹腔鏡手術組中,僅有1 例病患出現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為5.88%,通過兩組實驗結果的對照,可以知道,腹腔鏡手術組的并發癥發生率較另外一組要低。 這與該次實驗的結果大致相同。 由此可以得出,運用腹腔鏡手術能夠有效地減少直腸癌患者并發癥的發生,進而促進患者的身體康復,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以提升。
綜上所述,腹腔鏡直腸癌手術安全性較高,是醫治直腸癌的理想方法。 對老年直腸癌患者擁有良好的醫治成效,能夠促進康復,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且擁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