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堂
山東省東明縣人民醫院檢驗科,山東東明 274500
由肺炎支原體(MP)造成的,長多發于學齡前兒童,其發生率在小兒肺炎中占具15%~40%[1]。 今年來,嬰幼兒的發病率也呈逐年遞增趨勢發展,同時伴有患病時間較長、病情較重、肺外臟器受損等,由于肺炎支原體肺炎(MPP)的臨床癥狀缺乏明顯表現,常因此導致誤診,進而影響患兒及早進行有效治療,導致病情加重,盡早治療還會減少MPP 的病發率[2]。 該文為探究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的血清C 反應蛋白(CRP)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之間的水平變化及臨床治療效果, 該研究通過選取2013 年10月—2014 年12 月就155 例MPP 患兒的肺炎支原體抗體(MP-IgM)、C 反應蛋白(CRP)、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檢測結果進行探討分析,現報道如下。
回顧探討于該院收治的155 例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為主要分析對象,所有患兒經臨床診斷均與《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7 版)的相關診斷標準相符,試驗前,均經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患兒年齡9 月~12 歲,平均(4.4±2.5)歲。其中MPP 組45 例:MP-IgM 陽性,MPP 患兒中, 男性患兒有30 例,女性患兒有15 例,年齡10 月~11 歲,平均(4.7±2.6)歲; 非MP 性肺炎組110 例:MP-IgM 陰性,其中男性患兒占64 例,女性患兒占46 例,年齡11 月~10 歲,平均(4.6±3.2)歲。 對照組45 名:45 名兒童體檢結果正常,且近期無發生呼吸道感染,男34 名,女11 名,年齡11 月~12歲,平均(4.6±3.2)歲。 3 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所有患兒經臨床診斷均與《諸福棠實用兒科學》[4](第7 版)的相關診斷標準相符;新近出現發熱、咳嗽、吸氣性凹陷、呼吸頻率變快;胸部肺片顯示片狀、斑片狀浸潤陰影;臨床診斷為小兒支氣管肺炎;在監護人同意下并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混合型感染,其中不包含肺炎支原體混合感染肺炎和細菌性肺炎; 小兒有先天性疾病、心律失常、腦炎、心肌炎等。
患兒在辦理入院24 h 內需進行靜脈采血3~4 mL,并將采集標本送往檢驗科進行檢驗,MP-IgM 檢驗采用操作速度較快且靈敏度較高的被動凝集法, 肺炎支原體抗體診斷試劑盒選用日本富士瑞比歐株式會, 操作內容嚴格按照說明書指示進行,并對測試結果作陰陽性對比,若測試的MP-IgM 稀釋倍數≥1∶40 判定為陽性,則表示近期感染有一定的診斷意義。 超敏C-反應蛋白定量采用抗原體結合動態測定方法,肌酸激酶同工酶MB 采用DGKC 速率法,在型號為OlympusAU2700 型的生化儀器上做出檢測,使用湖南永和陽光科技有限公司CK-MB 試劑盒為液體雙試劑,室內質控品購自北京九強公司,并嚴格按照試劑盒上標準操作執行,每日室內質控均在在控范圍。
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比較和分析,計量資料使用(±s)來表示,進行t檢驗、F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非MP 性肺炎組血清CRP(33.8±12.6)mg/L 與MPP 組(8.6±6.4)mg/L 和對照組(3.1±0.7)mg/L 相比較高,而MPP組血清CRP 又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MPP 組血清CK-MB (51.2±10.3)IU/L 分別較高于對照組(15.9±4.2)IU/L 和非MPP 性肺炎組(21.7±6.4)IU/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非MPP 性肺炎組血清CK-MB 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3 組CRP 與CK-MB 水平比較(±s)Table 1 3 Comparison of CRP and CK-MB levels in groups(±s)

表1 3 組CRP 與CK-MB 水平比較(±s)Table 1 3 Comparison of CRP and CK-MB levels in groups(±s)
組別CRP(mg/L) CK-MB(IU/L)MPP 組(n=45)非MP 性肺炎組(n=110)對照組(n=45)F 值P 值8.6±6.4 33.8±12.6 3.1±0.7 905.653<0.05 51.2±10.3 21.7±6.4 15.9±4.2 654.544<0.05
血清C 反應蛋白可清晰表現出機體感染與非感染性炎癥較為明顯的指標,是由肝臟合成的蛋白質,其中造成CRP 水平急劇升高的因素包括感染、梗死、免疫復合物、沉積物等[3]。 鑒于肺炎支原體肺炎在臨床上缺乏一定的特異性,常因不同肺炎類型造成錯誤診斷,進而耽誤病情最佳治療時間。 目前,關于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的血清CRP的變化情況,其觀點各不相同[4]。
肺炎支原體肺炎不僅對患兒造成呼吸系統性疾病,同時對心、肝、腦、腎等器官及組織造成一定損傷,目前學者們普遍認為這些均與免疫因素相關, 其中屬心血管的損傷最為嚴重,由于肺炎支原體與心、肝、腦、腎、平滑肌等組織具有共同抗原部分, 被感染后其生成的抗體與抗原相結合可得到一種復合物, 造成肺外臟器遭受損傷[5]。心電圖檢測與臨床癥狀出現之前心肌酶就發生了變化,其變化程度可作為早期診斷肺炎較為敏感的判定指標。其中,肌酸激酶同工酶MB 的測定水平的來源,主要存在于心肌細胞胞漿內,可作為心機損壞診斷的敏感依據,其血清水平的高低與心肌損傷及嚴重程度之間呈正相關性[6]。早期對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進行診斷時, 而肌酸激酶同工酶MB 與心電圖相比敏感度更強,臨床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的癥狀種類較多,由此引發的并發癥種類也多種多樣,由于患兒年齡較小,其免疫系統發育暫不完善,因此抵抗抗體的能力較低,經非肺炎支原體感染后,陽性抗體出現的時間較晚,因此早期的診斷依據較為困難[7]。通過該次研究結果表明, 非MP 性肺炎組血清CRP(33.8±12.6)mg/L 與MPP 組(8.6±6.4)mg/L 和對照組(3.1±0.7)mg/L 相比較高,而MPP 組血清CRP 又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MPP 組血清CK-MB(51.2±10.3)IU/L 分別高于對照組(15.9±4.2)IU/L 和非MPP 性肺炎組(21.7±6.4)IU/L(P<0.05), 而非MPP 性肺炎組血清CK-MB 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馮素芳[8]研究顯示,MPP 組患兒CRP (15.65±14.71)mg/L 高于對照組 (2.33±1.76)mg/L(P<0.05),而在CK-MB 方面,MPP 組(28.6±16.35)IU/L 患兒同樣高于對照組(19.7±17.28)IU/L(P<0.05),與該文研究結果一致。同時。通過該文研究結果顯示,非MP 性肺炎患兒血清C 反應蛋白水平明顯高于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P<0.05), 此結論表示早期肺炎支原體肺炎與非肺炎性支原體肺炎的早期判定標準可通過血清C 反應蛋白為輔助指標[9-11]。
綜上所述,提高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診斷依據是肌酸激酶同工酶MB 升高, 血清C 反應蛋白正常或輕微升高,MP-IgM 的檢測結果為陽性,此外還能對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的心肌損傷情況做出正確評估, 血清C 反應蛋白在患兒進行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診斷時的意義不大, 但MPIgM 陽性且血清C 反應蛋白增高對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診斷具有提供一定幫助,需及早對患兒進行抗感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