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剛,張佩文,陳磊,鄧永,施進,顏嵩
射陽縣人民醫院胸外科,江蘇射陽 224300
肺癌是臨床上十分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 成為當今威脅人們身體健康,生命安全的第一殺手,肺癌的發生主要是一種源于支氣管黏膜或者腺體的腫瘤[1-2]。 目前,該疾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均出現增高的趨勢, 臨床治療中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通過對肺癌原發病灶,轉移淋巴結等完全切除,在理論上是唯一可以治愈肺癌的治療手段,術前,多給予患者進行輔助化療,以提高手術治療效果,不過化療的不良反應多,患者不耐受,對患者采取中醫藥治療,效果肯定,不良反應少[3-4]。 為進一步探討對肺癌手術患者采取口服桂芝茯苓丸加減以提高治療效果的臨床觀察,該文將2015 年1 月—2018 年6 月收治的100 例肺癌患者,納入研究,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100 例肺癌患者, 以數字隨機的方法將其分為兩組,研究組和對照組,均為50 例。 對照組:男性23 例、女性27 例,年齡58~76 歲,平均(67.52±6.35)歲;腫瘤部位:中央型30 例,周圍型20 例;病理類型:鱗癌11 例,腺癌39 例;TNM 分期:I 期20 例,II 期25例,IIIa 期5 例。 研究組:男性22 例、女性28 例;年齡58~76 歲,平均(67.52±6.35)歲;腫瘤部位:中央型29 例,周圍型21 例;病理類型:鱗癌12 例,腺癌38 例;TNM 分期:I期19 例,II 期26 例,IIIa 期5 例。 兩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該研究均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均符合《中國原發性肺癌診療規范》中的標準[5],術前檢查所有患者均未發現遠處轉移,均具有手術指征,ASA 分級為I~II 級,麻醉耐受,均自愿參加該研究。
排除標準:全身條件差,心肺功能障礙的患者;手術不耐受的患者;伴有多系統原發惡性腫瘤的患者;免疫障礙的患者;依從性不佳,合并其他肺部疾病的患者。
1.2.1 對照組 采取單純的肺癌根治術進行治療,積極做好術前檢查,加強基礎疾病的治療和控制,加強營養,從而提高患者耐受,協助患者掌握呼吸功能鍛煉,做好術前準備。 術中,麻醉選擇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健側臥位,根據患者耐受及手術需要選擇開胸或者胸腔鏡肺癌根治術,術中根據患者的腫瘤的部位, 大小及周圍組織累及情況給予針對性手術方案,例如肺葉切除,全肺切除等。 然后再根據系統清掃淋巴結,樣本送檢病理,術后放置引流管,最后關胸。
1.2.2 研究組 患者術前先進行桂芝茯苓丸加減口服治療,療程結束后再給予患者肺癌根治術進行治療。 其中桂芝茯苓丸的方劑組成為:桂枝和土茯苓各為15 g,土鱉蟲,葛根,山茱萸,生白術及蜜桑白皮各為10 g,伸筋草,苦地丁,燙骨碎補及炒白扁豆各為5 g,1 劑/d,每天早晚服用,療程口服2~4 周。 患者在服藥期間的術前準備與對照組一致,同時在療程結束后進行肺癌根治術,具體步驟同對照組,術后兩組常規進行化療治療,研究組在化療期間繼續口服桂芝茯苓丸加減方,用法用量與術前一致,療程在8~12 周。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手術的相關指標, 兩組治療效果, 藥物不良反應情況等。 手術的相關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置管引流時間、淋巴清掃數、術后住院時間。 術后對患者長期進行隨訪,記錄生存率。 化療期間的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頭暈頭痛,腹痛腹瀉。
顯效:經治療后,癥狀均得到消失,與治療前比較改善顯著;有效:術后治療后與治療比較癥狀明顯得到緩解;無效:經治療后無任何改善[6]。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進行數據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手術時間 (115.36±30.63)min, 術中出血量(180.68±40.83)mL,淋巴清掃數(14.69±3.88)個,置管引流時間(5.00±2.00)d,術后住院時間(7.00±2.00)d 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347、0.584、2.533、1.582、1.099,P>0.05)。 見表1。
研究組治療總體有效率達到90.00%高于對照組7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5.689,P<0.05)。 見表2。
表1 兩組手術的相關指標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related indexes of two groups of surgery (±s)

表1 兩組手術的相關指標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related indexes of two groups of surgery (±s)
組別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淋巴清掃數(個)置管引流時間(d) 術后住院時間(d)研究組(n=50)對照組(n=50)115.36±30.63 116.35±28.94 180.68±40.83 179.48±32.73 14.69±3.88 13.25±4.75 5.00±2.00 5.00±1.00 7.00±2.00 7.00±1.00

表2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研究組惡心、嘔吐3 例,頭暈頭痛3 例,腹痛腹瀉4例,發生率為20.00%(10/50),對照組惡心、嘔吐8 例,頭暈頭痛6 例,腹痛腹瀉6 例,發生率為40.00%(20/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7.383,P<0.05)。
通過對患者進行隨訪18 個月,研究組生存率達到了82.00%(41/50)高于對照組60.00%(30/50),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848,P<0.05)。
肺癌是臨床十分常見的惡性腫瘤, 有著較高的病死率,目前,對于肺癌的治療,中醫藥受到關注和青睞,尤其是中藥制劑在治療該疾病的過程中, 獲得了肯定的效果[7]。不過中藥注射劑需要大量進行提純,刺激性較強,發生的不良反應也比較多,而中藥煎劑是通過胃吸收,對患者的刺激性比較小,且安全性高,是目前研究的重點和熱點[8]。
桂枝茯苓丸是臨床上常用的利血藥物, 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對于血瘀閉經,行經腹痛等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在該方劑組成中,桂枝具有活血散寒,溫經通脈的效果,茯苓具有健脾,益氣養心的功效,土鱉蟲可以破血逐瘀,白術具有燥濕利水,健脾益氣的效果,伸筋草可祛風散寒,消腫,葛根具有調節機體體溫,止瀉止渴的功效,燙骨碎補可活血續傷,而茱萸就有利尿降壓的功效,苦地丁有著清熱解毒,消腫鎮痛的效果。 在現代醫理中,桂枝含有桂皮醛,茯苓具有茯苓多糖,這兩種成分具有較好的抗腫瘤效果,顯著抑制疾病的發展。 葛根富含總黃酮成分,可自然殺死癌細胞,生白術具有免疫調節的作用,殺傷腫瘤細胞,土鱉蟲富含纖溶活性蛋白,具有抑制血管內皮細胞增殖的效果,從而抑制腫瘤發展。 該方劑中的其他成分均具有不同的藥理作用,可增強免疫力,有效控制疾病病灶發展,提高患者耐受性。 該研究結果中,研究組手術相關指標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總體有效率90.00%高于對照組; 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0.00%低于對照組。 通過對患者進行隨訪18 個月,研究組生存率達到了82.00%(41/50)高于對照組,這與楊文剛[9]的研究中,中藥組手術相關指標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總體有效率90%以上, 高于對照組;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2.13%低于對照組。通過對患者進行隨訪1 年半,生存率達到了83.21%高于對照組的結果一致。 說明,肺癌患者口服桂芝茯苓丸加減,可進一步的提高患者手術效果,減少術后化療期間的不良反應,提高患者生存率,可行性高。
綜上所述,肺癌病人口服桂芝茯苓丸加減,可進一步的提高患者手術效果,減少不良反應,提高患者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