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華冰
廣西玉林市興業縣人民醫院普通內科,廣西玉林 537800
臨床研究表明[1],冠心病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發病人群多見于老年人當中。 冠心病的發病原因主要是由于高血壓、糖尿病、過度肥胖等不良生活習慣所致,從而引起動脈血管出現粥樣硬化, 導致心肌缺血或者缺氧的現象發生。 臨床對于此病的治療多是對于血小板抗凝治療,阿司匹林是臨床治療血凝的常用藥物,其與復方丹參滴丸結合治療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2]。 中醫認為,冠心病的發生是由臟腑虛弱,氣血不行導致,所以在西藥治療的基礎上,應該多結合活血化瘀、舒經活絡的治療方式。因此, 該文選擇2018 年10 月—2019 年10 月治療的300例冠心病患者隨機對照展開, 探討復方丹參滴丸聯合阿司匹林治療冠心病的一些數據研究,現報道如下。
選擇300 例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 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150 例患者。 所選病例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同意。 對照組男83 例,女67 例;年齡30~79 歲,平均年齡在(45.34±2.23)歲;病程1~10 年,平均(4.7±1.3)年。觀察組150 例,男82 例,女68 例;年齡31~80 歲,平均(45.79±2.31)歲;病程1~9 年,平均(4.6±1.5)年。 兩組患者基礎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給予阿司匹林腸溶片(J20130078),規格100 mg×30 片/盒,1 片/次,1 次/d,囑咐患者飯后服用[3]。 如果患者有疼痛、發熱等癥狀,可服藥2 次/d,1 片/次。 療程為2 個月。 觀察組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的基礎上同時服用復方丹參滴丸(國藥準字:Z10950111,規格:27 mg×180 丸),口服1 次[4],10 丸/次,3 次/d,1 個月為1 個療程,總計服藥2 個療程。
①測定患者治療前后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和血栓素B2(TXB2)水平[5];②主要對于治療前后患者的三酰甘油、血清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水平進行測定[6]。
采用SPSS 18.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進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治療后,對照組患者臨床中PAGM 和TXB2 下降水平均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的臨床指標數據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index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的臨床指標數據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index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組別PAGM(%)治療前 治療后TXB2(pg/mL)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150)觀察組(n=150)t 值P 值67.48±2.39 66.99±2.77 1.693>0.05 52.48±1.48 43.48±3.58 6.433<0.05 130.59±2.49 134.39±2.99 1.593>0.05 80.93±2.39 64.38±5.43 5.586<0.05
兩組患者治療前三酰甘油、血清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經治療后高密度膽固醇治療后的水平均有明顯提高,且觀察組患者下降水平或提高水平均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脂水平變化指標比較[(±s),mmol/L]Table 2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blood lipid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s),mmol/L]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脂水平變化指標比較[(±s),mmol/L]Table 2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blood lipid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s),mmol/L]
組別三酰甘油 血清膽固醇 低密度膽固醇 高密度膽固醇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150)觀察組(n=150)t 值P 值4.48±1.39 4.99±1.74 0.693>0.05 3.98±1.48 3.18±1.58 6.372<0.05 6.59±2.43 6.39±2.92 0.593>0.05 5.93±2.39 4.38±5.43 5.496<0.05 4.38±1.20 4.39±0.23 0.532>0.05 3.81±0.31 3.24±0.21 5.492<0.05 0.94±0.02 0.91±0.01 0.424>0.05 1.23±0.03 1.34±0.02 6.943<0.05
近年來,冠心病的治療逐漸被醫學界所重視,現在已經成為美國和許多發達國家的首要死亡因素之一[7]。 冠心病的發生,主要是由于老年人的不良生活習慣以及年齡、血壓、血脂等。 而出現此類病癥多數與凝血因子相關聯,而阿司匹林具有很好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在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提高了患者的預后恢復[8]。 同時,復方丹參滴丸是臨床治療冠心病常用的藥品, 在擴張冠脈血管和增加主動脈血流量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因此,在冠心病的治療過程中,除用阿司匹林的治療外, 復方丹參滴丸也同樣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復方丹參滴丸結合阿司匹林應用廣泛,且效果較好。 該研究中,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小板聚集數值評分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PAGM 由治療前(67.48±2.39)%下降到(52.48±1.48)%,TXB2 數值由治療前(130.59±2.49)pg/mL 下降到(80.93±2.39)pg/mL,觀察組患者PAGM 由治療前(66.99±2.77)%下降到(43.48±3.58)%,TXB2 數值由治療前 (134.39±2.99)pg/mL 下降到(64.38±5.43)pg/mL,且觀察組患者的下降水平均高于對照組患者的下降水平(P<0.05),由此看出,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強復方丹參滴丸的干預, 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素B2水平。 余秋實等[9]在其研究中證實,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前PAGM 和TXB2 分別為 (69.23±8.21)%、(130.21±36.25)pg/mL 和(68.68±8.64)%、(129.53±35.66)pg/mL,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采用復方丹參滴丸聯合阿司匹林治療的觀察組分別為 (45.89±7.25)%、(62.53±18.20)pg/mL,均顯著低于采取阿司匹林治療的對照組(51.02±6.35)%、(72.34±19.86)pg/m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所得結果與該次研究相一致。 據此可知, 在冠心病治療中復方丹參滴丸聯合阿司匹林更有助于降低抑制血小板的異常黏附以及聚集, 降低血管內皮損傷程度,預防及遏制血栓的形成。 更為重要的是,復方丹參滴丸與阿司匹林的作用機制不盡相同, 二者聯合應用可以充分發揮出藥物代謝性相互作用, 實現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的目的。 該文兩組患者經治療后的各項血脂水平均比治療前有明顯改善, 其中三酰甘油、 血清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3 項的水平均有明顯下降,高密度膽固醇治療后的水平均有明顯提高, 且觀察組患者下降水平或提高水平均優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復丹參滴丸是中藥制劑,主要具有活血益氣、明目陣痛的作用,對于患者血小板聚集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同時能夠調節血脂、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同時具有抗脂質過氧化的作用[10]。 因此,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強復方丹參滴丸,可使患者平穩血壓,有效控制病情惡化。 由此看出,加強復方丹參滴丸和阿司匹林的聯合用藥,可讓患者能夠更積極面對疾病,降低患者血脂水平的提高。 阿司匹林在治療冠心病中起效快,能夠使血脂情況有所下降,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冠狀動脈的脂質堆積情況, 從而減少血栓的形成。 但是患者在服藥后,藥效能夠迅速達到人體的各個組織和器官,之后2 h 內便能達到血藥的高峰期,而患者體內的血藥濃度越高,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越高,從而可能會導致患者腸胃不適,惡心嘔吐等癥狀,嚴重還會引起患者支氣管炎的發生,從而影響患者預后,加重病癥的治療,影響預后效果[11-12]。 而復方丹參滴丸的攝入,可降低患者心肌的收縮力,減慢心率,降低心肌的耗氧量。
綜上所述, 復方丹參滴丸聯合阿司匹林治療冠心病的臨床效果顯著,可使患者的血脂水平有明顯改善,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