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艷,吳翥旗,楊建光,劉永立,杜文志,楊毅然,劉健偉,趙敏
包頭市第六醫院臨床六科,內蒙古包頭 014040
精神分裂癥是一組由多種原因引發的精神和行為異常的重性精神疾病,其臨床表現為感知覺、認知、思維、情感、行為等方面的障礙。 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主要表現為思維貧乏、情感淡漠、行為退縮等陰性癥狀,存在明顯的認知功能障礙和社會功能損害。 近年來,隨著抗精神病藥物的不斷研發和應用, 對精神障礙患者的癥狀控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已有研究證實[1],奧氮平對精神分裂癥的陽性癥狀和陰性癥狀的控制有顯著效果。 但是,慢性精神分裂癥往往病情反復發作、病程遷延,給患者和家屬都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和經濟負擔。 因此,人們不但關注精神分裂癥患者癥狀的控制, 開始越來越關注患者認知和社會功能的恢復。 有研究報道[2],腦電生物反饋治療在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幫助其恢復社會功能有顯著效果。因此,該研究最終選取于2017 年9 月—2019 年9 月于包頭市第六醫院門診及住院治療的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100 例, 采用奧氮平聯合腦電生物反饋治療慢性精神分裂癥,探討此方法的臨床效果。 現報道如下。
納入標準: ①研究對象均符合國際疾病分類 (ICD-10) 中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 ②18 周歲≤年齡≤60 周歲;③病程≥2 年;④文化程度均為小學及以上;⑤患者及家屬同意參與該研究并配合治療。
排除標準:①存在智力障礙及聽、視覺障礙的患者;②存在酒精及藥物濫用史或合并嚴重軀體疾病的患者;③無法配合治療或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 ④對奧氮平過敏的患者。 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且該研究所選病例均征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將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6 例,因未能堅持治療及藥物不良反應,排除被試12 例,其中對照組5 例,研究組7 例,最終獲得有效被試為對照組51 例,研究組49 例。 其中對照組男28 例,女23 例;平均年齡為(37.63±5.26)歲;病程平均(3.89±1.35)年。研究組男29 例,女20 例;平均年齡為(35.72±4.83)歲;病程平均(4.05±2.11)年。 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研究組給予奧氮平聯合腦電生物反饋治療, 對照組只給予奧氮平治療。 所有患者均給予奧氮平口服片(國藥準字H20052688),初始劑量為5 mg,然后根據患者病情改善或進展用藥量調整為5~20 mg,連續用藥,治療期間,不給予患者其他抗精神病藥物。
腦電生物反饋治療具體方法: 在實施生物反饋訓練之前,向患者解釋清楚訓練的目的與方法,以消除患者的顧慮,使患者明白自我訓練的要點和反饋信息的含義。 根據患者不同情況制定適合的訓練方案并根據病情調整方案,要求患者注意力集中,肢體放松,堅持完成所有訓練,5 次/周,20 min/次,共4 周。
分別于治療前、治療2 周、治療4 周對患者的癥狀進行評定:①采用陽性與陰性癥狀評定量表(PANSS)對患者的精神癥狀及嚴重程度進行評估,包括陽性癥狀、陰性癥狀及一般病理癥狀,得分越高,癥狀越嚴重[3]。 根據PANSS量表的減分率對治療效果進行評定, 治愈:75%≤PANSS減分率; 顯效:50%≤PANSS 減分率<75%; 有效:25%≤PANSS 減分率<50%;無效:PANSS 減分率<25%。PANSS 減分率=(治療前得分-治療后得分)/(治療前得分-30)×100.00%, 總有效率=(治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00%[4]。 ②采用護士用住院患者觀察量表(NOSIE)評估患者的自理能力, 包括總消極因子分、 總積極因子分、病情總估計(總分),其中,總積極因子分、病情總分分值越高,效果越好,總消極因子分則相反[5]。
數據應用SPSS 17.0 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其中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s)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治療前相比,治療2 周、治療4 周后,兩組PANSS量表的陽性癥狀、 陰性癥狀和一般病理癥狀評分都顯著改善, 但治療4 周后, 研究組各項癥狀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160,P<0.01;t=3.620,P<0.01;t=4.350,P<0.05;t=6.410,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ANSS 評分比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PANSS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point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ANSS 評分比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PANSS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points]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P<0.01
組別時間陽性癥狀陰性癥狀一般病理 PANSS 總分研究組對照組治療前治療2 周治療4 周治療前治療2 周治療4 周24.86±4.17(19.37±3.82)*(10.21±2.53)**25.42±3.96(21.61±4.15)*(14.77±2.79)**25.54±5.16(19.65±3.47)**(10.07±2.81)**24.17±6.82(20.12±5.14)*(13.47±3.02)**36.93±10.28(30.22±9.58)*(24.41±6.81)**37.62±11.57(32.86±7.02)*(28.47±6.30)**91.60±15.36(77.82±14.27)**(63.29±11.75)**89.86±18.52(82.59±15.41)*(72.42±13.25)**
同時, 將兩組患者的PANSS 減分率進行比較來分析治療效果,治療4 周后,研究組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920,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比較了兩組患者治療前、 治療2 周、 治療4 周后NOSIE 各項得分,發現治療2 周、治療4 周后,兩組患者的總積極因子分、病情總分均顯著提高,而總消極因子分顯著降低;且治療4 周后,研究組的總積極因子分、病情總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630,P<0.01;t=7.820,P<0.01),而總消極因子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270,P<0.01),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OSIE 評分比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NOSIE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point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OSIE 評分比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NOSIE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points]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P<0.01
組別 時間 總積極因子分 總消極因子分 病情總分研究組對照組治療前治療2 周治療4 周治療前治療2 周治療4 周57.25±3.84(65.43±3.52)*(73.39±4.26)**56.47±5.62(63.29±4.81)*(68.57±4.92)**46.51±6.02(34.47±7.15)**(25.30±5.42)**45.14±7.25(38.26±5.69)*(30.62±6.71)**131.55±11.62(148.71±14.57)*(167.82±12.06)**128.92±14.51(141.32±12.62)*(154.29±13.85)**
精神分裂癥至今病因不明,受遺傳、環境、個體心理因素等多種因素影響,導致患者認知功能的損害,影響患者的治療和康復。 奧氮平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藥,通過調節海馬區域的5-HT 和膽堿系統活性,以及阻滯多巴胺D2/5-HT2A 受體,增進前額皮質D1 受體功能和紋狀體D2 受體功能,達到改善認知功能的效果[6]。 腦電生物反饋是在行為療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的治療技術和方法,其優點為安全、有效、無任何不良反應,易為患者接受和配合。 近年來,研究者逐漸將腦電生物反饋治療應用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中。 基本原理是通過監測患者的腦電波,并將患者的生理過程加以分析處理,以畫面的形式呈現于患者,使患者學習有意識地調控自身心理、生理活動,改善機體功能,達到提高認知能力的目的[7]。
該研究結果發現,首先,與單純使用奧氮平治療的患者相比, 奧氮平聯合應用腦電生物反饋治療的患者在治療4 周后PANSS 量表的陽性癥狀分為(10.21±2.53)分、陰性癥狀分為(10.07±2.81)分、一般病理分為(24.41±6.81)分、量表總分為(63.29±11.75)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量表各項得分(14.77±2.72)分;(13.47±3.02)分;(28.47±6.30)分;72.47±13.25),比較發現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160,P<0.01;t=3.620,P<0.01;t=4.350,P<0.05;t=6.410,P<0.01)。同時,研究組PANSS 量表的總有效率為91.82%,而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78.43%, 研究組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χ2=4.920,P<0.05)。 這一結果說明奧氮平聯合腦生物反饋治療慢性精神分裂癥的效果應優于單純使用奧氮平的治療效果。 已有研究也發現,采用抗精神病藥物聯合腦生物反饋治療慢性精神分裂癥的效果要顯著優于單純抗精神病藥物治療,與該研究結果一致。 如李玲[8]研究了腦生物反饋在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治療中的效果, 發現腦生物反饋治療后, 患者PANSS 量表的陽性癥狀得分(45.31±13.45)分和陰性癥狀得分(10.31±2.89)分都顯著低于對照組(49.83±12.85)分;(11.23±3.01)分。 其次,該研究發現治療4 周后,研究組的總積極因子分(73.39±4.26)分、病情總分(167.82±12.06)分顯著高于對照組(68.57±4.92)分;(154.29±13.85)分,而研究組的總消極因子分(25.30±5.42)分顯著低于對照組(30.62±6.71)分,這說明研究組患者的NOSIE 各項因子及總分改善狀況均明顯優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 奧氮平聯合腦電生物反饋治療慢性精神分裂癥的效果優于單純使用奧氮平的治療方法。 因此,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 可以嘗試在使用抗精神病藥物的同時,聯合腦電生物反饋治療,可更好地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陽性癥狀和陰性癥狀,改善認知功能,提高患者的疾病康復效果和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