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全發
東莞市人民醫院兒科,廣東東莞 523000
新生兒由于機體發育等各種原因,造成抵抗力較差。免疫力較低,極容易遭受病原菌的侵襲,進而引發繼發感染性疾病[1]。 重癥多重耐藥菌感染是臨床上常見的新生兒疾病,是引發新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幾年隨著抗生素藥物的不斷使用,導致細菌耐藥性越來越強,對新生兒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因此加強對新生兒重癥多重耐藥菌感染治療格外重要, 美羅培南是一種具有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 廣泛地應用于新生兒感染臨床治療中,大量的研究結果證明,對重癥多重耐藥菌感染新生兒施以美羅培南治療, 可以取得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2]。因此為了進一步明確美羅培南治療新生兒重癥多重耐藥菌感染的臨床效果,將2016 年3 月—2019 年3 月該院收治的110 例重癥多重耐藥菌感染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期望為新生兒重癥多重耐藥菌感染的臨床治療提供有建設性的意見,現報道如下。
該院收治的110 例重癥多重耐藥菌感染新生兒,利用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納入標準:110例患兒經過臨床檢查均確診為重癥多重耐藥菌感染;患兒的家屬均簽署了相關的治療知情書。 排除標準:患有合并性心肺腎臟發育不完全的患兒;造血功能異常患兒;對美羅培南和頭孢他啶藥物過敏的患兒。 研究組的患兒中男30 例,女25 例;日齡1 h~26 d,平均日齡(11.2±3.4)d;體重2.44~3.33 kg,平均體重(2.78±0.35)kg。對照組的患兒中男31 例,女24 例;日齡1 h~25 d,平均日齡(10.2±3.6)d,體重2.57~3.47 kg,平均體重(2.84±0.21)kg。對比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次研究經過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兩組患兒入院后均進行常規的身體指標檢查, 其中包括血常規、血培養以及C 反應蛋白等,并且結合患兒的具體病情給予抗感染治療[3]。
1.2.1 研究組 研究組接受美羅培南(國藥準字H20065284)治療,用藥規格:按照20 mg/(kg·次)的標準劑量混合10 mL的0.9%氯化鈉注射液對患兒進行靜脈注射,1 次/d, 治療周期為5 d。
1.2.2 對照組 對照組接受頭孢他啶(國藥準字H20055694)治療,用藥規格:按照50 mg/(kg·次)的頭孢他啶混合10 mL的0.9%氯化鈉注射液,然后對患兒進行靜脈注射,1 次/d,治療周期為5 d[4]。
臨床治療效果比較[5]:痊愈:患兒的各項指標均恢復正常,未出現不良反應;顯效:患兒的臨床癥狀有明顯改善,但是生命體征未完全恢復正常,出現不良反應;有效:患兒的臨床癥狀有所好轉,但是生命體征、不良反應未恢復;無效:不滿足以上的標準,患兒的臨床癥狀有加重的趨勢。 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嘔吐、皮疹、血紅蛋白下降、腎功能損傷、繼發性真菌感染。 生化指標包括:血清C-反應蛋白(CRP)以及降鈣素原(PCT)
采用SPSS 17.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入院檢查,110 例重癥多重耐藥菌感染新生兒均確診為陽性, 其中感染革蘭陰性菌的新生兒有60(54.45%),革蘭陽性菌32(29.09%),真菌為18(16.36%),見表1。

表1 110 例新生兒病原菌感染分布情況Table 1 Distribu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n 110 neonates
研究組的臨床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treatment efficien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n(%)]
研究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n(%)]
治療前,兩組患兒的CRP 以及PCT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的CRP 以及PCT 均有明顯下降,研究組的CRP 以及PCT 值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治療前后兩組患兒的生化指標對比(±s)Table 4 Comparison of biochemical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表4 治療前后兩組患兒的生化指標對比(±s)Table 4 Comparison of biochemical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組別CRP(mg/L)治療前 治療后PCT(ng/mL)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n=55)對照組(n=55)t 值P 值24.19±3.11 23.88±3.14 0.520>0.05 7.95±4.11 12.99±3.77 6.702<0.05 2.44±3.66 2.46±3.51 0.029>0.05 0.34±0.11 0.69±0.24 9.832<0.05
隨著耐藥菌種類的增加和耐藥性的增強, 多重耐藥菌已經成為抗感染臨床治療的主要病原菌。 多重病原菌具有形態復雜的特點,臨床治療的難度較大。 經過大量的臨床研究結果發現[6],檢出的耐藥菌檢測中有超過40%屬于耐藥菌, 充分證明了大量的抗生素藥物已經無法對其中的耐藥菌發揮抑制作用,感染治療難度隨之增加。 重癥多重耐藥菌感染發生于新生兒, 具有發病率高和病情發展迅速的特點,由于新生兒的機體發育不完全,如果不進行及時有效地治療,就會發展成為重癥多重耐藥菌感染,對新生兒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
該次研究發現,110 例重癥多重耐藥菌感染新生兒經過臨床檢查,感染革蘭陰性菌60 例,占比高達54.55%,革蘭陽性菌32 例, 占比為29.09%, 真菌為18 例, 占比16.36%。 可見革蘭陰性菌在耐藥菌感染的病原菌中感染占比高,其中又以鮑曼不動桿菌、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為主。 臨床研究表明,鮑曼不動桿菌對多數的碳氫烯類藥物具耐藥性,最為重要的是,對頭孢哌酮有相應的敏感性。 而在革蘭陽性菌感染中,占比最高的是金黃色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發生耐藥的情況不多,對替考拉寧和萬古霉素有著較高的敏感性。
頭孢他啶屬于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生素藥物, 又被稱之為頭孢塔齊啶,此種藥物的抗菌活性較高,臨床適應證較廣,所以廣泛地應用于重癥感染的臨床治療中,最主要應用于耐藥革蘭陰性桿菌引起的感染和免疫缺陷感染等,可以發揮良好的抗菌作用,在臨床治療中能夠取得理想的抑制清除效果[7-8]。 頭孢他啶可以有效地抑制大腸埃希菌、肺炎桿菌以及銅綠假單胞菌等,相對第一代和第二代的頭孢菌素來說, 第三代的頭孢他啶具有更加穩定和廣泛的抗菌譜,對β-內酰胺酶具有較高的穩定性,所以在革蘭陰性菌的殺滅治療中,發揮著良好的效果,而對革蘭陽性菌的治療效果相對較弱[9]。 臨床治療研究發現[10-11],頭孢他啶在臨床使用中, 會對患者產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其中最明顯的不良反應主要是患者的血小板增多、血管系統發生紊亂以及皮膚異常等, 所以在臨床治療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美羅培南是一種抗菌譜廣、安全性高的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 是臨床上治療嚴重感染疾病的首選藥物,穿透性強,可以穿透革蘭陽性病原菌或者革蘭陰性病原菌的細胞壁,經由青霉素合成蛋白,進而對細菌細胞壁合成發揮抑制作用,可以有效發揮抗菌作用[12]。 最為重要的是,美羅培南的藥物敏感性強,細菌清除率較高,是一種臨床療效顯著的抗菌藥物[13]。將美羅培南應用到重癥多重耐藥菌感染新生兒臨床治療中, 可以實現細菌清除的目的,同時在臨床研究發現,美羅培南可以對β-內酰胺酶和絲氨酸酶的穩定性進行有效地維持, 其中的需氧菌和厭氧菌可以得到快速有效的殺滅, 進而實現降低腎毒性的效果。 在新生兒臨床治療中,不會對患兒的神經元造成刺激,有效避免了患兒出現抽搐等不良反應。 在該次研究中, 給予美羅培南治療的患兒的臨床治療有效率(90.91%)明顯優于頭孢他啶治療的新生患兒的臨床治療有效率(74.55%)(P<0.05),證明美羅培南藥物可以發揮抗菌作用, 促進患兒的恢復, 從整體上提高臨床治療有效率。 這與閆樺等人[14]的研究結果相似,將美羅培南應用于82 例重癥感染新生兒的治療中, 臨床總有效率為87.80%,表明美羅培南利用率更高且效果更穩定。 同時美羅培南治療后,患兒出現嘔吐、皮疹、血紅蛋白下降、腎功能損傷、繼發性真菌感染的并發癥的發生率也較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科學性。 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的CRP 以及PCT 水平可以看出, 接受美羅培南治療的患兒的CRP 以及PCT 的改善情況優于接受頭孢他啶治療的患兒, 表明美羅培南可以有效降低患兒的CRP 以及PCT 水平, 發揮水解作用,實現抗菌效果。
綜上所述, 對重癥多重耐藥菌感染新生兒施以美羅培南治療,可以有效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充分發揮抗菌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