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兵,張子洲
常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呼吸內科,江蘇常州 213011
支氣管擴張屬于臨床呼吸系統常見、高發性疾病,也是呼吸道典型的慢性病癥;研究證實,該病主要由支氣管慢性化膿性炎癥所引起。 炎癥對支氣管壁進行破壞,長此以往,對呼吸系統造成損傷。 該病具有病程長、反復發作等特征,因此臨床治療療程較長,且治療措施較復雜。 近年來,在各種內外源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該病臨床發病率逐年攀升,已對患者身心健康、日常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 目前臨床治療該病,仍以藥物保守治療為主,而不同的藥物,其臨床療效各有差異。 鹽酸氨溴索可有效改善支氣管通氣功能并稀釋、促進排出痰液,羅紅霉素屬于典型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 用藥后可有效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從而控制疾病進一步發展[1]。 為進一步分析支氣管擴張患者的藥物治療中應用羅紅霉素(長期低劑量)聯合鹽酸氨溴索治療的價值,選取該院2016 年3 月—2019 年12月的94 例支氣管擴張患者進行該次研究,現報道如下。
遵循藥物差異分組方式,將該院接收的94 例支氣管擴張患者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47 例):女性25 例,男性22 例;年齡6~63 歲,平均年齡為(34.50±20.36)歲;病程1~4 年,平均病程(2.50±1.23)年。觀察組(47 例):女性23 例,男性24 例;年齡7~63 歲,平均年齡為(35.15±20.66)歲;病程1~4.5 年,平均病程(2.85±1.46)年。 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采用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經診斷,符合臨床對支氣管擴張的診斷標準;②患者和家屬對該次研究知情且同意,該研究已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①惡性腫瘤;②肝膽腎功能嚴重不全者。
對照組:鹽酸氨溴索單藥治療:完善各項檢查,將治療期間注意事項告知患者;2 mL 鹽酸氨溴索注射液(國藥準字H20113062)+生理鹽水行氧氣霧化吸入,2 次/d。
觀察組:以對照組為基礎,在此基礎上聯合低劑量羅紅霉素長期治療: 指導患者口服0.15 g 羅紅霉素分散片(國藥準字H20053725),0.15 g/次,2 次/d。 堅持用藥半年[2]。
①觀察臨床療效: 評價臨床療效, 主要根據臨床癥狀、痰量、肺功能改善情況對比;其中顯效(臨床癥狀消失,肺功能均完全恢復正常;痰量與治療前相較<30%);有效(臨床癥狀開始緩解,肺功能呈現好轉跡象,痰量與治療前相較在31%~70%);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肺功能無變化, 痰量與治療前相較>71%)[3]。 ②觀察臨床指標(呼吸困難、雙肺哮鳴音、咳嗽消失、喘息改善、胸悶消失、住院時間)時間[4];③觀察不良反應(咳嗽加重、反復咯血、濃痰增多)發生率;④進行復診,隨訪時記錄治療前后咳痰量、肺功能改善情況[5];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率(%)表示,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臨床療效95.7%,對照組83.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觀察組呼吸困難、雙肺哮鳴音、咳嗽消失各指標用時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改善時間比較[(±s),d]Table 2 Comparison of improvement time of clin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d]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改善時間比較[(±s),d]Table 2 Comparison of improvement time of clin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d]
組別呼吸困難雙肺哮鳴音咳嗽消失喘息改善胸悶消失 住院時間觀察組(n=47)對照組(n=47)t 值P 值2.15±0.36 4.52±0.58 23.802<0.001 5.45±1.25 6.85±1.36 5.196<0.001 3.55±2.15 5.00±2.33 3.315 0.002 3.15±0.52 5.26±1.22 10.907<0.001 2.85±0.36 4.52±1.33 8.309<0.001 6.52±1.23 8.56±2.56 4.924<0.001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8.5%,對照組25.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4 兩組患者咳痰量、肺功能改善情況比較(±s)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improvement of sputum volume and lung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4 兩組患者咳痰量、肺功能改善情況比較(±s)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improvement of sputum volume and lung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組別咳痰量(mL) FEV1(L) FEV1/FVC(%) MVV(L/min)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47)對照組(n=47)t 值P 值58.56±12.33 58.15±12.14 0.162 0.871 23.23±5.26 45.25±6.58 17.920<0.001 1.35±0.45 1.38±0.40 0.342 0.733 3.75±0.88 2.36±0.68 8.569<0.001 69.17±7.22 69.37±7.42 0.132 0.895 89.00±5.35 76.45±8.36 8.668<0.001 62.14±14.33 62.42±14.27 0.095 0.925 85.11±15.10 69.41±15.45 4.992<0.001
治療后觀察組咳痰量明顯較少, 肺功能各指標改善幅度較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經研究證實, 支氣管擴張是一種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病變,例如常見的感染、先天性遺傳、纖毛異常以及后期的免疫缺陷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致使該病成為臨床常見疾病。 該病發病沒有明顯的年齡限制,發生于任何年齡;但隨著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劇,致使中老年人群成為疾病高發人群,且在生活節奏加快等因素的推動下,該病發病率逐年攀升[6]。 患者以反復性咳嗽、大量膿痰等癥狀為臨床主要表現,對其呼吸系統產生嚴重損傷。 隨著痰液的長時間積累,會滋生細菌,進而加重感染。可見,治療支氣管擴張疾病,排痰至關重要。
目前臨床治療該病, 仍以藥物保守治療為根本和重要措施。 針對急性支氣管擴張患者,多借助抗生素聯合丙種球蛋白治療方案為主, 旨在抗感染的同時提高患者機體免疫力,從而控制病情發展、改善預后。 其中又以左氧氟沙星、鹽酸氨溴索、羅紅霉素等藥物最為常見[7]。
鹽酸氨溴索是目前臨床治療慢性呼吸系統病變的主要藥物,藥物促進排出大量粘稠分泌物從而減少氣管內液體滯留,所以促進排痰效果顯著。 該研究中通過霧化吸入的方式實施鹽酸氨溴索治療,只因霧化吸入不僅可以加速氣管內分泌物的排出,還能保持氣管暢通,從而短時間內緩解臨床癥狀。經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鹽酸氨溴索,吸入后不會對機體產生較大的不良影響, 因此用藥安全性較高。 該研究中所選的患者年齡跨度較大,所以霧化吸入是最佳的用藥方式,不僅可以解決患者年紀小、不能夠按時服藥等問題, 還能避免藥物對患者生長發育產生影響,所以霧化吸入方法簡便、值得推廣。 但隨著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研究發現長期應用鹽酸氨溴索,遠期療效欠佳,可能與鹽酸氨溴索藥物機制有關[8]。 羅紅霉素屬于常見的抗生素類藥物(大環內酯類),屬于長效抑菌劑的一種。用藥后可有效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從而在抑制、破壞被膜的同時發揮顯著的抗菌效果。 兩藥聯合,可有效彌補鹽酸氨溴索遠期療效欠佳的缺陷。
該研究結果示, 觀察組臨床療效95.7%, 對照組83.0%(P<0.05)。 經治療后觀察組各指標用時較低,不良反應發生率8.5%,所得結論和郭松文[9]的研究結果基本統一(選取100 例患者展開研究,分組給予藥物治療,結果顯示小劑量羅紅霉素聯合治療的觀察組患者, 用藥后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0%);經治療后患者咳痰量明顯較少,肺功能各指標改善幅度較大(P<0.05)。 均證實了對支氣管擴張患者實施羅紅霉素(長期低劑量)聯合鹽酸氨溴索治療的價值。
綜上所述,藥物治療支氣管擴張患者,建議以鹽酸氨溴索常規治療為基準, 在此基礎上聯合開展低劑量羅紅霉素長期治療,在提升臨床療效、改善臨床指標、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等方面具有顯著價值,應用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