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右為馬小光。
在中國兵器工業北京北方車輛集團有限公司,有這樣一位員工:他摘取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桂冠,是兵器集團公司級關鍵技能帶頭人,是北方車輛集團最年輕的高級技師。他就是獲得“兵器大工匠”榮譽稱號的工具液壓分廠技術員馬小光。
見到馬小光時,他剛從崗位上走下來,額頭上還掛著汗珠。在以他自己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師工作室里,指著藝術品般的模具,馬小光說:“這都是我精心打磨的。”在他的眼里,這些模具仿佛是有生命的。記者和馬小光的對話,從稱謂開始。“工廠常稱你為‘多面手’‘大工匠’‘大師’,你更喜歡哪一個?”面對提問,不善言談的馬小光笑著說:“我不習慣被稱作‘大師’,我的功夫還不到家。我就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干一輩子自己喜歡的事?!?/p>
“工者,匠心也?!彼碇粋€時代的氣質,堅定、踏實、精益求精,是十年如一日、反復磨煉方成器的信仰。二十多年來,馬小光用這種精神在他的工作崗位上踐行著這句話。
1997年,年輕的馬小光成為北方車輛集團公司的一名員工。在北方車輛集團這片熱土上,誕生過聞名海內外的“群鉆”技術?!巴耐?、勤勞樸實、銳意進取”的“群鉆”精神成為了馬小光的座右銘。和許多青年員工一樣,進廠后的馬小光開始跟著師傅學習?!霸趯W校的時候,我們也參加過實習,可真正到工作中才發現,有很多都不一樣?!瘪R小光回憶著。
馬小光的師傅李志強很嚴厲,在嚴師的指導和帶領下,他每天從搬動沉重的工件和使用扳手開始做起,雙手打出了泡,一層又一層,直至磨出了厚厚的繭子……經過連續三個月的實操,他已經基本掌握了鉗工、銑工的操作要領和技術知識。馬小光從“啟蒙師傅”這里不僅學會了操作,同時也學到了從事這個行業的真諦:干什么事都要認真。而馬小光當學徒,一當就是整整三年。
“小光作風扎實,干工作一板一眼,他愛琢磨,對干過的活兒總要問個為什么。他愛學習,不時向身邊同事學、向老師傅學,這些優秀的品質使他的技能水平迅速得到提升。”提起馬小光,師傅李志強對他稱贊有加。
三年的時間轉瞬即逝,好學上進的馬小光出師了。就在此刻,傳來了調令:公司調他去學習數控技術?!皵悼丶夹g知識匱乏,這是我的弱項。”馬小光坦言道,當時,他沒有任何數控實操基礎,但這并沒有讓他退縮。為了盡快掌握數控機床的編程與操作,馬小光開始了艱難的自學過程。他先是購買了大量數控方面的書籍,利用工作之余學習。在旁人看來枯燥的理論,他卻看得津津有味。幾年時間,馬小光購買的技術書籍摞起來能有兩米多高。后來,他又進入夜校開始進行系統的學習。從2000年到2006年里,他一直利用晚上的時間去學校補習,先是學習了兩年電腦知識,后來又學習了四年的編程和操作。好學、肯學、愛鉆研,很快讓他成為了一名出類拔萃的數控操作人才。
2006年,馬小光又遇到一個學習的好機會——他被派到天津工程師范學院學習自動編程技術。培訓期間,他如饑似渴地學習,在理論上又進一步豐富了自己。說起幾年來堅持不懈地學習時,馬小光說:“是興趣,讓我對枯燥的理論甘之如飴;是興趣,讓我風雨無阻堅持了6年時間;是興趣,讓我邁進了數控天地,探尋數控機床的奧妙?!?/p>
經過不懈努力,馬小光很快掌握了數控編程這門技術,并且能獨立操作,為公司解決了很多零件加工問題。此時的他,已經從一名稚嫩的學徒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技術工人。
“我琢磨一下”是馬小光的口頭禪。經過多年的積累,馬小光自己總結了一套“望、聞、切”的加工絕活?!巴保P注產品結構和加工動態;“聞”,通過聽切削的聲音來判斷加工是否正常;“切”,雙手隨時控制操作面板、調整參數,保證一次成功。
自入廠的那天起,馬小光先后從事過模具鉗工、銑工等5個工種,累計操作過十幾個型號的加工設備,能熟練應用多種軟件對產品進行造型、分析、編程,是掌握多種數控加工技術、具有扎實理論功底和精湛技藝的高技能人才。面對加工中各種各樣的疑難雜癥,當身邊的人都不得其法的時候,他卻能用最簡單的工裝、簡練的程序快速解決復雜問題。
在一次新車型試制過程中,需要加工一副模具,此模具稍有疏忽就可能導致上下模錯模,造成產品不合格。經過多次推演,馬小光提出了自己的建議:采用數控銑床加工分型面,依靠數控機床的精度來保證模具精度。由于數控機床加工效率高,精度好,上下模分開加工也不錯模,而且,加工后的型面,表面粗糙度達到標準以下,大大減少了鉗工修研時間。
同樣的問題也反映在電火花用電極的加工上。傳統的做法是手工劃線、工具銑粗銑電極,然后手工修理電極,直至符合圖紙要求,最后還要根據機床放電間隙確定電極的各部分尺寸。手工加工一塊上下模電極,需要10天左右,一套模具做電極就需要20天。為保證質量和縮短加工周期,馬小光考慮用數控加工電極,單位領導采納了他的建議。在老師傅和技術人員的幫助下,他僅用3個晚上的時間就把模膛電極造型做了出來。經過投影檢查,完全符合圖紙要求。10天后,12塊鍛模電極全部加工完畢,操作工期是原來的四分之一。在他的建議下,分廠把此項技術推廣到了履帶板體鍛模加工過程中?,F在,數控技術在分廠鍛模加工過程中已被廣泛使用。
作為技能人才,馬小光運用新知識、新方法、新技能服務生產,攻克并解決了許多關鍵件和重要件加工難題。多年來,他先后加工200余項鍛造模具,100余項沖壓模具,完成近百項軍民品零部件編程和加工制造任務,并建立了一整套產品程序數據庫,推動了加工工藝的改進。“公司的重要產品、關鍵產品和難度大的產品,只要交到馬小光手里,我們就放心了?!奔夹g人員對馬小光的技能樹起了大拇指。
作為北方車輛集團培養的技能人才,馬小光時刻不忘回報企業,他把自己的知識與技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更多的青年人。目前,他培養出來的徒弟已有30多人,其中大部分都已成為了企業獨擋一面的技術骨干,多名徒弟在北京市技術比賽中獲得好成績,取得了技師、高級技師職業資格。讓工友們津津樂道的是,馬小光把比賽獲得的部分獎金用于購買數控技術書籍,在分廠建立了職工書屋,供年輕人學習。同時,他把自己的學習及比賽實踐經驗編寫成教材,親自擔任小教員,在分廠開展數控知識培訓,普及數控技術,提高一線員工的操作技能。北方車輛集團先后舉辦了多場由馬小光主講的“數控加工技術”講座,有效地促進了員工技能水平的提高。2016年,“馬小光模具與數控加工工作室”正式成立,成為員工學習和研討技術的平臺,更多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員工從這里走出。
在20年的工作歷程中,馬小光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前行,付出了辛苦的汗水,也收獲了成功的喜悅。面對獲得的榮譽,他十分平靜和謙虛,“榮譽都是過去的事兒了,沒有新東西,照樣被新技術拋棄?!比缃瘢驹谛聲r代技術職工隊伍前列的馬小光,又有了新的更大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