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毅千 舒思瑞 楊祥瑞
成都城投遠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裝配式建筑是指把傳統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現場作業工作轉移到工廠進行,在工廠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構件和配件(如樓板、墻板、樓梯、陽臺等),運輸到建筑施工現場,通過可靠的連接方式在現場裝配安裝而成的建筑,包括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鋼結構、現代木結構建筑等,采用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應用,是現代工業化生產方式的代表之一[1]。
2016 年3 月,四川省政府印發《關于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全面推進四川省裝配式建筑發展。2017—2019 年全省新開工裝配式建筑面積分別為810 萬平方米、3010萬平方米、4100 萬平方米,裝配式建筑應用面積快速增加。面對快速發展的產業趨勢,裝配式生產基地如何適應市場變化、提高核心競爭力成為關注熱點。
本文采用文本可視化的方法,利用微詞云和ROST CM6 通過對四川省裝配式建筑政策文件和產業發展動態中提及的詞匯頻率、高頻詞匯間的聯系等進行統計,并以計算機技術將其表格化、圖形化,形成高頻詞匯表、詞匯語義網絡圖等圖表,用以分析目前四川省裝配式建筑的政策導向及規劃重點。
本文通過抓取四川省裝配式建筑產業協會(http://abias.org.cn/)中2020 年9 月8 日以前的所有政策文件和產業發展內容為研究數據,將獲取的文本按照ROST CM6 軟件分析要求進行預處理,形成txt 格式文本、設置自定義詞表后進行分詞處理。
通過ROST CM6 設置過濾詞組、數據抓取統計,去除與研究對象無關的詞語后統計形成排名前100 的高頻詞匯表(見表1),采用微詞云制作詞匯云圖(見圖1),詞匯的出現頻率越高,云圖的字號越大。
從統計結果來看,“試點”、“發展”、“創新”、“改革”、“全面”等高頻詞展示了四川省裝配式建筑產業的發展歷程;“規劃”、“保障”、“引導”、“服務”等高頻詞點名了政府、裝配式產業協會等機構對推進四川裝配式建筑發展所起到的作用;“研發”、“設計”、“生產”、“施工”、“驗收”等高頻詞,充分明確了裝配式生產基地運轉流程,同時也是必須重點控制的關鍵點;“質量”、“綠色”、“安全”、“節能”等高頻詞強調裝配式生產基地生產經營過程中必須堅持的原則,這些也是裝配式建筑相較于傳統建筑的優勢所在;“標準”、“體系”、“機制”、“系統”、“制度”等高頻詞,是政府等機構和生產基地相互配合,建立完善的裝配式建筑市場政策環境的具體表現;“工業化”、“信息化”、“標準化”是所有裝配式建筑生產基地發展的具體方向和發展要求。
通過語義網絡法所生成的圖形,可以根據人的思維方式呈現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從而將人的思維過程規則化為一種知識構架。運用ROST CM6 對政策文件和產業發展內容進行語義網絡分析,由表1 可知不同高頻詞頻數相差較大,為提高分析精度、獲取有效數據,在使用ROST CM6 分析時,將選取高頻詞數量、構件矩陣詞匯數量等均設置為500,形成語義網絡分析圖(見圖2),語義網絡分析圖中節點越大、連接箭頭越多,表示其關聯性越強[2]。
表1 高頻詞匯表
由圖2 可知四川裝配式建筑產業的體系,應當包括制度、標準、規范等標準化體系,研發、生產、施工、驗收等生產體系,對市場、生產企業、相關聯企業的監督體系;四川裝配式建筑產業以企業、技術、質量、安全、設計、生產、施工為發展核心;四川裝配式建筑不能僅僅在城市發展,還應向城市周邊及農村輻射,擴大市場覆蓋面[3]。
基于本文的研究分析成果,按照四川省裝配式建筑產業政策導向,對類似于筆者所在的裝配式生產基地生產經營和規劃發展提供建議:
(1)加快“標準化”建設,配合政府等相關機構,按照市場變化及時更新完善相應的制度、標準、規范、機制等標準化體系。
(2)加強“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BIM 技術、RFID 技術、二維碼等手段,掌握裝配式構件設計、生產、存放、運輸、安裝等全過程信息,并對信息進行二次加工,用于指導生產及經營發展。
(3)完善“工業化”建設,生產基地與業主、施工單位、設計單位、材料供應商、物流單位之間形成完整產業鏈,合理利用有效資源。
(4)推進設計、生產、施工一體化,將傳統的設計、生產、施工分離模式逐步融合為符合裝配式建筑特點的設計-生產-施工一體化模式。
(5)加大專業人才培養,生產基地定期對員工開展專業技能培訓,提升員工專業素養;同時確保相應的福利待遇,預防人才流失。
裝配式建筑是建筑行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相較于長三角、珠三角經濟帶,四川省裝配式建筑產業發展起步較晚、成熟度較低,但正以較快的速度迎頭趕上。面對發展機遇和挑戰,四川省內的裝配式生產基地加強“標準化”、“信息化”、“工業化”建設,加快推進設計生產施工一體化,加大專業人才培養等才能占領更多市場,助力四川省裝配式建筑建科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