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樹,樊申元
(安徽科技學院 體育部,安徽 鳳陽 233100)
從1995年的《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到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在到2002年頒布實施的《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逐步確立了學生體育素養培養的基本內容框架[1]。而體育素養從概念框架向實踐操作轉型又歷經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201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簡稱“27號文件”),首次從國家層面明確提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2]。許多偉大的領導者和成功人士都有著自己的體育愛好和優秀的體育素養,他們的成功與優秀的體育素養有著密切的關系。大學生作為時代的接班人和國家的棟梁,擁有強健的體魄和較高的體育素養是十分必要的[3]。大學體育是學生進行學校體育學習的最后一站,大學畢業學生走向社會后,能否堅持體育鍛煉可能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但最關鍵的是學生是否在學校培養了較高的體育素養。因此,大學體育教育時期對學生的終身體育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是學生體育素養培養的最佳搖籃[4]。在后奧運時期,我國的經濟文化社會發展開啟了新的局面,培養大學生的體育素養不僅對大學生自身的身體和生活有著終身的意義,而且對我國體育強國建設目標的實現具有重大意義[5]。
國外關于體育素養的研究開始于1984年,我國稍微晚一些,開始于1992年。目前為止,關于體育素養的概念,國內外學者給出了不同的定義。我國主要有5種較為主流的定義,即賴天德界定的概念、以賴天德為參照的發展概念、以描述現象的方式進行的界定、以詞源辨析和形式邏輯的方式界定、從某個視角進行的界定[6],國外學者認為體育素養概念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它的流行而不斷被重新解釋并在不同的語境中被重新部署以服務于日益多樣化的目的[7]。國內外目前關于大學生體育素養的研究不是很多,主要集中在大學生體育素養的體系結構、大學生體育素養的現狀和培養路徑、體育素養的作用及提高途徑等方面,且研究也主要以觀察性的敘述和對表面現象的描述為主,缺乏有力的數據支撐和背后影響因素的深層挖掘。總體來看,目前國內外關于大學生體育素養的研究主要是基礎性的和一般性的描述研究,缺乏實證研究和深層次的研究。而培養大學生的體育素養已然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價值取向,但由于長期以來的認識偏差,目前大學生的體育素養培養還沒有取到有效的成果。因此,本文選擇安徽省大學生體育素養現狀和影響因素為研究對象,主要通過實證調查來發現安徽省大學生體育素養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通過挖掘其影響因素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引起安徽省高校體育教育部門的重視和改革,并為全國其他高校提供參考。
通過中國知網、WOS數據庫等資源采集國內外大量的相關研究文獻和資料,對有關體育素養等方面的文獻進行查閱和梳理,為開展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等奠定基礎。
采用張紫朵和查茂勇設計開發的大學生體育素養自測量表進行調查[8-9],其中包括體育認知、體育行為、體育品質、體育技能四個維度,影響因素主要從社會、父母、學校和自身因素四個方面進行調查。量表主要采用李克特五點量表記分法,完全符合記5分、比較符合記4分、有點符合記3分、基本不符合記2分、完全不符合記1分。調查在安徽省某高校進行,通過到體育課現場進行發放,調查對象主要是大一、大二的學生,共發放問卷1400份,整理后得到有效問卷共1255份,其中男性581名、女性774名。
利用Excel、SPSS22.0等統計軟件,對調查數據進行整理、統計、分析等操作,為掌握安徽省大學生體育素養現狀提供科學依據。
3.1.1 體育認知維度
經調查統計顯示,安徽省大學生在整體體育素養上的得分為3.1842±0.63629,說明安徽省大學生的整體體育素養水平處于中等偏上(按照李克特五點量表記分法,把3分作為中等水平、3.1≤體育素養得分≤4記為中等偏上水平,4.1≤體育素養得分≤5記為上等水平、2.1≤體育素養得分≤3.1記為中等偏下水平、1≤體育素養得分≤2記為下等水平,以下體育素養水平的劃分均按照此法)。
在體育認知維度的總得分為3.0934±0.70990,表明安徽省大學生的體育認知總體水平在中等水平。在各分維度中,體質健康知識得分最高,為3.2975±0.82668;其次為體育基本知識得分較高,為3.1890±0.84434;體育功能認知的得分為3.0576±0.82970;體育衛生保健知識的得分最低,為2.8296±0.80667。表明,安徽省高校大學生的體質測試工作開展較好,學生對體育健康知識的掌握比較扎實;另,安徽省大學生的體育基本知識得分較高,說明安徽省高校體育課程開展較好;體育衛生保健知識得分最低,說明安徽省高校體育工作部門與學校醫院的溝通協作工作沒有開展好,理論課程中的相關知識板塊有待加強,也與安徽省大學生在中學階段的體育衛生工作沒有得到重視密切相關。
表1顯示,不同性別的大學生的整體體育認知差異顯著,在各分維度的得分也存在顯著差異。進一步通過均值分析發現,男生在整體體育認知(m男=3.3024,m女=2.9637)、體育基本知識(m男=3.4033,m女=3.0559)、體育衛生保健知識(m男=3.0527,m女=2.6912)、體育功能認知(m男=3.2911,m女=2.9127)、體質健康知識(m男=3.4624,m女=2.1951)方面均好于女生。說明,在體育認知方面,安徽省男大學生的水平明顯高于女大學生。在以后的體育教學和體育管理中,應該加強對女大學生體育認知方面的培養。

表1 不同性別大學生的體育認知維度的均值比較
3.1.2 體育行為維度
經調查統計顯示,安徽省大學生在體育行為維度的總得分為2.7564±0.78615,說明安徽省大學生的體育行為總體水平在中等偏下水平。在各分維度中,體育鍛煉行為得分最高,為3.2769±0.91762;其次為體育組織行為得分較高,為2.7094±0.97405;體育鑒賞行為的得分為2.5772±1.09671;體育消費行為的得分最低,為2.2924±0.92357。由此表明,安徽省高校大學生的體育鍛煉工作開展較好,這與高校的課外體育活動工作是分不開的,同時與安徽省各高校的課外體育比賽以及省里組織的各項體育賽事有著密切關系;另,安徽省大學生的體育組織行為得分較高,說明安徽省高校體育管理工作開展較好;體育消費行為得分最低,這與學生群體沒有獨立的經濟收入、主要依靠家庭供給進行體育消費有關。
表2顯示,不同性別的大學生的整體體育行為差異顯著,在各分維度的得分也存在顯著差異。進一步通過均值分析發現,男生在整體體育行為(m男=3.0541,m女=2.5713)、體育消費行為(m男=2.6225,m女=2.0875)、體育組織行為(m男=2.9182,m女=2.5798)、體育鍛煉行為(m男=3.6227,m女=3.0620)、體育鑒賞行為(m男=3.0291,m女=2.2963)方面均好于女生。說明,在體育行為方面,安徽省男大學生的水平明顯高于女大學生,運動場上女大學生的身影極其少見,這種現象在各高校都是非常普遍的,女大學生走上社會后的負擔會更重,如何培養女大學生的體育意識和體育行為成為各高校亟須解決的重大問題。

表2 不同性別大學生的體育行為維度的均值比較
3.1.3 體育品質維度
經調查統計顯示,安徽省大學生在體育品質維度的總得分為3.8499±0.67063,說明安徽省大學生的體育品質總體水平在中等偏上。在各分維度中,體育心理得分最高,為4.0359±0.76142;其次為體育品德得分較高,為3.9709±0.76262;體育態度的得分為3.8481±0.80355;體育個性的得分最低,為3.5448±0.87865。由此表明,安徽省高校大學生的體育心理得分最高,這與各高校的體育課程、課外體育活動以及體育管理工作密切相關,同時與各高校的心理輔導、學生管理工作有著一定的聯系,它們之間相輔相成;另,安徽省大學生的體育品德得分較高,說明安徽省高校體育教育工作和體育管理工作比較出色;體育個性得分最低,這與學生的性格以及普通大學生的身份有一定的關聯性。
表3顯示,不同性別的大學生的整體體育品質差異顯著,在各分維度的得分也存在顯著差異。進一步通過均值分析發現,男生在整體體育品質(m男=3.9992,m女=3.7571)、體育心理(m男=4.1325,m女=3.9758)、體育品德(m男=4.0847,m女=3.9002)、體育態度(m男=4.0243,m女=3.7386)、體育個性(m男=3.7554,m女=3.4139)方面均好于女生。說明,在體育品質方面,安徽省男大學生的水平明顯高于女大學生,這與男生參加體育活動、體育比賽等的頻率都遠遠多于女生是密切相關的,在以后的體育課程教學中要多注意對女生體育品質的培養,加大女生課外體育活動的要求,增加女生體育比賽的頻率和種類,讓更多的女生走向跑道、走向球場、走向賽道和賽場。

表3 不同性別大學生的體育品質維度的均值比較
3.1.4 體育技能維度
經調查統計顯示,安徽省大學生在體育技能維度的總得分為3.0395±0.88868,說明安徽省大學生的體育技能總體水平在中等水平。在各分維度中,體育運動技能得分最高,為3.0996±1.06284;其次為體育組織技能得分較高,為3.0598±1.05982;體育保健技能的得分為3.0064±1.01659;體育鑒賞技能的得分最低,為2.9955±0.96754。由此表明,安徽省高校大學生的體育運動技能得分最高,這與各高校的體育教學、體育比賽密切相關;另,安徽省大學生的體育組織技能得分較高,說明安徽省高校學生體育活動開展的較好;體育鑒賞技能得分最低,這與學生的學習時間與比賽播放時間存在一定的沖突有關,學生的沒有獨立的經濟來源,自費去現場觀看比賽和購買體育書刊的概率也很低,從而造成學生的體育鑒賞技能得分不高。
表4顯示,不同性別的大學生的整體體育技能差異顯著,在各分維度的得分也存在顯著差異。進一步通過均值分析發現,男生在整體體育技能(m男=3.2964,m女=2.8797)、體育運動技能(m男=3.3867,m女=2.9212)、體育保健技能(m男=3.2453,m女=2.8579)、體育組織技能(m男=3.3015,m女=2.9096)、體育鑒賞技能(m男=3.2523,m女=2.8357)方面均好于女生。說明,在體育技能方面,安徽省男大學生的水平明顯高于女大學生,這與男生經常參加體育活動、體育比賽有關,而很多女生更多的沉迷于網絡購物、追劇等,還有一些女生覺得參加鍛煉太苦、太累了從而參較少加體育鍛煉。在以后的體育課程教學中,要多注意加強對女生體育意識、終身體育思想等的教育,使其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和價值,找到體育鍛煉的快樂。

表4 不同性別大學生的體育技能維度的均值比較
經調查統計發現,安徽省大學生在體育素養影響因素方面的總得分為3.1842±0.63629,說明這些影響因素對安徽省大學生的體育素養影響水平在中等偏上水平。在各分維度中,學校因素的得分最高,為3.8420±0.75228;其次為自身因素得分較高,為3.4350±0.89890;社會因素的得分為3.3423±0.78060;父母因素得分最低,為2.9771±0.86320。可以看出,安徽省高校大學生認為影響其體育素養的最重要因素是學校因素,學校的體育設施、體育課程模式、體育教師的素質、體測要求、體育賽事、體育文化等都是影響學生體育素養培養的重要因子,因此,各高校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加強對學生體育素養的開發和培養;另外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自身的因素,學生自身擁有的體育知識、體育觀念以及學生對體育行為的自控要求等都直接深刻影響著學生自身體育素養的發展;父母因素的影響程度得分最低,說明目前大多數的父母對孩子進行體育鍛煉都能持正確的觀念和態度,并且愿意為孩子在體育方面花錢,舍得給孩子買運動裝備、送孩子參加體育培訓等,因此父母在對學生體育素養影響程度上的得分較低。
表5顯示,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體育素養影響因素方面的差異顯著,在各分維度的得分也存在顯著差異。進一步通過均值分析發現,男生在整體影響因素(m男=3.5896,m女=3.2806)、社會因素(m男=3.4790,m女=3.2572)、父母因素(m男=3.1247,m女=2.8853)、學校因素(m男=3.9525,m女=3.7732)、自身因素(m男=3.8021,m女=3.2066)方面的得分都高于女生。說明在影響因素方面,安徽省男大學生認為這些影響因素都是非常重要的,平均得分都在3分以上,而女生對這些影響因素的認知程度低于男生。

表5 不同性別大學生的體育素養影響因素的均值比較

圖1 各因素對大學生體育素養影響的路徑圖
從圖1可以看出,社會因素、父母因素、學校因素和自身因素對大學生體育素養都有顯著影響,且標準化路徑系數分別為0.29、0.22、0.07、0.39。進一步通過路徑分析的結果發現,這四個因素對大學生體育素養影響的標準化總效果量分別為0.291、0.220、0.068、0.387。可見,自身因素對大學生體育素養的影響效應最大,學校因素對大學生體育素養的影響效應最小,這與以往的研究中學校因素對學生體育素養的影響最大存在不一致。說明,在大家都接受學校體育教育的情況下,大學生體育素養的高低受自身因素和社會因素的影響更多一些。
進一步對社會因素、父母因素、學校因素和自身因素分別對大學生體育素養的各分維度進行路徑分析,發現:1)各因素對大學生體育認知的影響存在顯著效應,標準化的路徑系數分別為0.27、0.22、0.09、0.24,影響的總效果量分別為0.273、0.215、0.091、0.244。2)除學校因素外各因素對大學生體育行為的影響存在顯著效應,標準化的路徑系數分別為0.23、0.26、0.39,影響的總效果量分別為0.229、0.259、0.393。3)除父母因素外各因素對大學生體育品質的影響存在顯著效應,標準化的路徑系數分別為0.24、0.23、0.33,影響的總效果量分別為0.241、0.232、0.327。4)除學校因素外各因素對大學生體育技能的影響存在顯著效應,標準化的路徑系數分別為0.30、0.24、0.33,影響的總效果量分別為0.302、0.238、0.325。可見,各因素中社會因素對大學生的體育認知影響最大,自身因素對大學生的體育行為、體育品質、體育技能的影響最大。
1)安徽省大學生的體育素養總體水平在中等偏上,各分維度得分從高到低依次為體育品質、體育認知、體育技能、體育行為;整體影響因素對體育素養的影響程度在中等程度,各影響因素的得分從高到低依次為學校因素、自身因素、社會因素、父母因素。
2)安徽省大學生的體育認知總體水平在中等水平。男女大學生在體育認知整體和各分維度上都存在顯著差異,且男大學生的認知水平高于女大學生;各因素中社會因素對大學生的體育認知影響最大。
3)安徽省大學生的體育行為總體水平在中等偏下水平。男女大學生在體育行為整體和各分維度上都存在顯著差異,且男大學生的體育行為水平高于女大學生;各因素中自身因素對大學生的體育行為影響最大。
4)安徽省大學生的體育品質總體水平在中等偏上水平。男女大學生在體育品質整體和各分維度上都存在顯著差異,且男大學生的體育品質水平高于女大學生;各因素中自身因素對大學生的體育品質影響最大。
5)安徽省大學生的體育技能總體水平在中等水平。男女大學生在體育技能整體和各分維度上都存在顯著差異,且男大學生的體育技能水平高于女大學生;各因素中自身因素對大學生的體育技能影響最大。
1)學校因素作為影響安徽省高校大學生體育素養的最重要因素,學校應該積極的從各方面加強對學生體育素養的培養,積極的從學校體育課程模式、體育教師的自身的體育素養、體育文化等方面找尋提高學生體育素養的路徑。學生自身因素也是影響學生體育素養的一個重要維度,因此要從課程模式、考核目標、畢業要求等方面培養學生的體育知識、體育觀念、體育行為等,以期不斷提高學生自身的體育素養水平。
2)繼續做好安徽省高校大學生的體質測試工作,不斷開發體育課程新模式以適應大學生發展的需要,積極加強高校體育工作部門與學校醫院的溝通工作,開展好學生保健知識課堂、講座等學習,不斷提高學生的體育認知水平。另外,建議安徽省各中小學校聯合社會和家庭做好學生體育衛生工作的宣講和學習,豐富學生的體育保健知識。
3)體育鑒賞行為和體育消費行為是導致安徽省高校大學生體育行為素養水平偏低的重要原因,因此,高校要組織學生多進行課堂體育競賽的欣賞、現場體育賽事的觀賞等活動,合理引導學生進行體育消費等。同時,繼續做好學生的體育鍛煉和體育管理工作。
4)繼續保持高校出色的心理輔導、學生管理、體育課程、課外體育活動等工作效應,同時鼓勵學生在體育活動或體育比賽中張揚自己的體育個性,培養良好的體育性格和體育精神。
5)學生沒有獨立的經濟收入,因此去現場觀看比賽、購買體育書刊的幾率比較低,建議高校倡導積極的體育消費觀,從有限的消費資源中擴大體育消費的比例,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素養水平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