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海鷹 曹麗華 張淑敏(上海城投原水有限公司,上海 200135)
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支撐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而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需要系統的、科學的統籌全局域的取用水,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的快速發展,為水資源的智慧化運營提供了理論和技術支撐,現階段原水供應的調度方式以人工經驗方法進行生產調度管理,導致運行效率低,運營成本高,能耗不精簡,另外,預警監測都是由人工完成的,對異常情況反應力極低,極大影響生產,通過開發一套集預測、預警、調度于一體的智能化調度系統[1,2],實現精準高效敏捷的調度模式。
整個軟件系統的框架采用B/S 的架構設計,開發平臺采用JAVA 平臺,服務器端為Web Server 和相應的中間件,后端應用大型關系數據庫。水量預測、原水預警和泵組尋優的模型訓練和算法開發通過R 和Python 實現。前端采用HTML5 進行開發,可兼容各種瀏覽器,同時使用WebSocket 技術,實現生產數據的實時展示,方案推送,警報提醒,客戶端只需瀏覽器即可訪問。所有的系統維護和管理工作通過服務器端進行,客戶端實現零維護。
原水智能調度系統整個算法流程(如圖1 所示)。
在原水智能調度系統的每個環節都有監控機制,全面保障原水調度支線的安全性。
采用BP 神經網絡模型對城市用水量進行預測,對2019 年11 月1 日到2019 年11 月30 日的預測值和實際值進行對比分析,平均誤差為3.88%,為降低城市用水量的短期波動偏離長期靜態模型的程度,引進誤差校正算法對BP 神經網絡的預測值進行修正,經過修正后平均預測誤差為2.86%,預測誤差降低了1.02%。
原水需水量預測根據運籌學庫存論的原理,由城市用水量預測值反向推導水廠原水需水量,結合水廠的制水工藝,在保障自來水水廠的清水庫庫存安全的條件下,開發一套可以預測24 小時原水需水量的算法。同時輔助一套獨立運行原水水量調節程序,當水廠清水水庫達到設置限值時,會立即觸發原水水量調節程序,確保水廠安全生產。
因自來水廠原水需水量為分階段恒定不變數據,故原水需水量算法只需預測需要調整需水量的時間節點和水量,需水量預測結果,如表1 所示。
原水預警技術路線圖,如圖2 所示。

圖1 原水智能調度算法流程圖

表1 原水需水量預測結果

圖2 原水預警技術路線圖
原水預警通過實時監測原水異常信息,及時反饋到原水需水量預測算法中,并及時調整原水需水量,維持供需平衡和降低管網運行負荷。
2.4.1 泵組間流量分配
原水泵站有4 臺水泵負責金海川沙支線的原水供應,合理的安排單泵流量,是降低水泵負荷,降低整體能耗的關鍵。
泵組尋優算法從單臺泵運行的健康性和高效性出發,避免水泵高負載運行和過度的開停泵。從管線的層面出發,分析原水輸送損耗和泵站運行機理,在泵站向水廠傳輸數據時,必然會由于管線過長等原因導致傳輸時水量損耗,故在流量分配時,加入管損因素。最后,在使整個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前提下,運用非線性規劃模型求取最佳的單泵流量。
2.4.2 確定單泵轉速
變頻泵是通過轉速控制,已知泵需要輸出的流量,不能直接控制泵。通過擬合新的水泵特性曲線和管路特性曲線,確定變頻泵的高效區間,最終把泵需要輸出的流量代入水泵的高效區間內,求出泵的轉速。
最后由機泵尋優算法計算出原水泵站泵組的開停和調速信息,并由PLC 監控和微調機泵尋優算法調速的精確度。
原水智能調度系統首頁匯總全部重要模塊,通過首頁可以總覽需水量預測值、預測方案執行情況、原水預警信息及各支線實時的流量壓力參數等信息。
原水需水量在實際需水量變動后30 分鐘頁面展示下次需水量變化時間和水量,并每隔30 分鐘更新預測方案。
系統時間到了預測時間時,立即彈窗推送需水量調度方案,調度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接收、修改、拒絕系統推送的需水量調度方案。
調度員同意系統推送的需水量方案后,立即彈框推送機泵尋優方案,確認后指令直接下發,直接對機泵進行調速和開停操作。
原水智能調度系統的建設與應用,促進原水調度領域進行智慧化運營,切實提高原水調度的智能化水平,同時,改革現有的人工經驗調度的方法,用科學的高精度模型精準調度,并在原水智能調度的各個環節加入保障機制程序,確保原水管網安全、穩定、優質、經濟的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