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基建來了!
隨著世界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以5G網絡、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物聯網建設等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在今年開始加速落地。
2020年1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促進制造業穩增長的措施時,提出“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出臺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投資支持政策,推進智能、綠色制造”。
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強調“要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2020年4月20日,國家發改委給出權威說法,明確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三大類。
2020年8月6日,交通運輸部印發《關于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 明確提出,到2035年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在黨中央密集部署下,新基建迎來風口。可以預見,新基建是塊超級大的蛋糕,僅5G這一個細分領域,就充滿機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2020—2025年期間,我國5G商用將直接帶動經濟總產出10.6萬億元,直接創造經濟增加值3.3萬億元;間接帶動經濟總產出約24.8萬億元,間接帶動的經濟增加值達8.4萬億元。此外,5G還將直接創造超過300萬個就業崗位,增加更多的新型就業機會。
新基建,一端連接著巨大的投資與產業,一端連接著不斷升級的消費市場,人們奔走相告,紛紛疾呼“機會來了”。在這場萬億投資盛宴的分享中,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無疑擔任著主角,不過,社會資本也不甘寂寞,它們已經蓄勢待發。
百度以云計算為基礎,以人工智能為抓手,聚焦重點賽道,助力產業智能化快速落地;阿里巴巴決定面向數據中心、云操作系統、芯片等重大技術研發3年投資2000億元,并聲稱對未來有信心,今后還會投入更多;騰訊直接提出5年5000億砸向新基建,重點投入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服務器、大型數據中心、超算中心、物聯網操作系統、5G 網絡、音視頻通信、網絡安全、量子計算等方面的技術研究。
并且,不只是互聯網科技巨頭們。拉起新基建“一根繩”,牽動上下游“無數網”。工程機械、裝備制造、核心零部件等幾十個制造行業隨之起舞。
在推動新基建建設中,“調動民間資本的積極性”這一點在相關政策中已被反復提及。有觀點稱,在財政投資先期導入下,長期來看,新基建必將帶動廣泛的社會投資。但也有人提出擔心,或許很難對不同投資主體一視同仁。
新基建,是機遇,也是挑戰;是大家的機遇,也是大家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