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樂炎

一泓碧水。作為懷來著名的景點之一,秋日里的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湖面清澈、鳥語花香。
十一黃金周,河北懷來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的木棧道上,一群游客正歡笑著拍集體照。湖面清澈,蘆葦叢中鳥鳴啾啾,岸邊草木葳蕤。彎曲的木棧道一直延伸到湖面深處,秋風吹過,夾雜著花香,令人心曠神怡。
流入官廳水庫的永定河是北京的母親河,在首都防洪安全和生態維護上意義重大。“黨中央明確要求,張家口要秉承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建設好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省委要求懷來爭做‘兩區建設典范,張家口要做好‘兩區的大文章,官廳水庫這盆水非常重要。”懷來縣委書記孫曉函表示。
懷來縣地處河北省西北部,緊鄰北京延慶、昌平、門頭溝3區,作為北京上風上水區位及首都生態涵養區,懷來從上世紀的治沙還林到近幾年的山水林田湖生態修復項目,一直都擔負著保護京津地區生態安全的重任。
懷來縣將發揮鄰京優勢和推進綠色發展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主線,在服務好首都的同時,更是“主動融入、借力北京”,堅持“生態第一、創新引領、跨越趕超”發展主題,緊緊圍繞首都“兩區”功能定位,樹立生態優先意識,著力打造“三區一中心”,走出了一條符合自身發展的綠色產業之路,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縣域排頭兵。
官廳水庫這泓碧水,來之不易。隨著加強治理、水質改善,2007年官廳水庫被恢復為北京備用飲用水水源地功能。從地理位置上,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距北京更近,管理權限特殊,479米(大沽高程)以下歸北京市水務局管理,479米以上歸懷來縣管理,但水庫80%的面積在懷來縣境內。
在孫曉函看來,官廳水庫這條生態紅線是底線,堅決不能碰。懷來縣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產”,嚴格依照規劃管控建設活動,明確了建設項目在官廳482米高程向外(南北)側后退30至100米外,還對項目準入、環保要求、規劃布局、建設外觀以及鄉村建設作了具體要求。不僅如此,懷來縣還將官廳水庫周邊450多處共計20多萬平方米的餐館、旅店、魚塘、跑馬場等所有違法占地經營點全部拆除,一處不剩。
對于寸土寸金的懷來來講,把官廳水庫周邊建設“紅線”向后退,“犧牲”了一些建設用地資源,騰出的空間作為生態緩沖區,用于生態修復等。而在孫曉函看來,這筆“生態賬”長久看來是絕對“劃算”的,即使困難重重也要迎難而上。
2016年,國家提出永定河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總體方案,2017年,北京市出臺了實施方案。與此同時,懷來啟動國家濕地公園建設。兩方不謀而合,將各自規劃進行對接,聯手啟動了一連串的工程。
此后懷來縣深入開展永定河全流域治理,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一期、八號橋入庫濕地凈化、永定河源頭人工濕地、水庫上游水生態治理等6個工程全面實施,累計完成投資22億元,保護修復面積約35平方公里,水庫入庫水質由五類、四類穩定提升至三類,出庫水質基本達到二類。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成為2019年全省唯一一個通過國家驗收的濕地公園。
官廳水庫的水源被“盤活”了,生態改善后,周邊經濟效益初顯,在濕地公園建設、管護、運營過程中,就業崗位需求旺盛,預計項目全部建成后,將提供保安、保潔、導游、講解等就業崗位超上千個,轉變當地群眾以農業種植為主的收入模式,帶動當地群眾穩定增收,共享生態建設成果。
懷來是中國第一瓶干白葡萄酒、第一瓶香檳法氣泡葡萄酒、第一瓶國際標準白蘭地、第一瓶酒莊酒誕生地,也是著名長城葡萄酒的產地,葡萄酒歷史可謂源遠流長。
經過40年的發展,葡萄產業已成為懷來縣最具特色的主導產業。目前,懷來產區葡萄種植面積達到12萬畝,其中釀酒葡萄面積6萬畝,葡萄酒年產銷量5萬噸,葡萄產業年產值15億元。
做強做大葡萄酒產業,成為懷來綠色發展的一個“窗口”。特別是河北省委書記王東峰先后四次到懷來考察葡萄酒產業,提出了“打造中國波爾多”等一系列要求,懷來堅持把葡萄產業作為最大特色產業來抓,強力實施“一個發展目標”“一項振興計劃”“一套政策體系”“一批示范項目”的“四個一”發展戰略,聘請IBM等三家國際咨詢公司分別編制《懷來縣葡萄產業三產融合發展規劃》《懷來縣葡萄酒產業提升戰略規劃》《懷來葡萄及葡萄酒產業的品牌體系及營銷戰略規劃》,為葡萄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懷來縣財政投資3.4億元,對葡萄種植、技術創新、推廣銷售等關鍵環節給予政策資金支持,建設優質高效節水葡萄基地1萬畝,建成投用恒大葡萄酒交易中心,25家葡萄酒企業入駐,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多年以來,懷來以葡萄產業為媒,以節會友,積極舉辦“中國·懷來葡萄節”,打響“花鄉果海”休閑游特色品牌。旅游節慶的舉辦真正將農業觀光、文化旅游與產業脫貧有機結合,全方位、多元化宣傳展示懷來水果產業和旅游資源,進一步彰顯了中國葡萄之鄉、葡萄酒之鄉的魅力。
目前懷來縣持續推進8個酒莊集群和桑園葡萄小鎮、萬畝葡萄生態體驗園項目,改造提升現有葡萄酒莊,不斷完善旅游觀光、餐飲住宿等配套功能,打造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加速推動葡萄產業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相信葡萄酒將來會成為懷來最大的IP、最閃亮的名片。”孫曉函表示。
2020年9月19日,在“2020數字經濟大會”上,河北省數字經濟聯合會會長吳顯國在大會致辭時表示,加強大數據產業創新應用領域的深度交流合作,是深化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方向。
值得關注的是,短短3年時間,懷來縣的大數據產業從零出發,牢牢把握京津冀協同發展、北京冬奧會籌辦等重大戰略機遇,利用本地富集的可再生能源支持超大規模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懷來正迅速崛起為大數據產業的新高地,這對于一個縣域而言,機遇難得然而挑戰巨大。
謀定而后動。近年來懷來圍繞數字經濟制定了“2+8”發展戰略,全力打造1個數字懷來產業園+5大軟件平臺,1批大數據總部基地+3個數據園區,推動數字產業集聚發展。投資80億元的今日頭條人工智能中心、建筑面積6萬平方米的政府軟件園已經運營,投資300億元的騰訊華北信息技術總部基地、全國最大的軟件外包企業軟通動力全球交付基地等一批龍頭項目已經封頂,即將運營,華為軟件人員入職培訓基地、百度無人駕駛車等一批項目已注冊。秦淮大數據產業基地三期已交付投產,并獲得貝恩資本注資,已于2020年10月1日在納斯達克上市,創造了大數據公司在國內主板和國際資本市場上市的最快速度。
與此同時,基礎設施建設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京懷骨干路已經建成,總長375公里的縣內三線環狀路即將建成交付;與冀北電力合作建設的6座220千伏變電站正在建設之中;目前建成和在建的數字企業占地有2000多畝,未來5到10年,懷來將結合國土空間規劃拿出3個點約15000畝建設用地用于發展數字經濟。目前懷來運營服務器超過42萬臺,畝均稅收30萬元以上的6個信息技術產業項目已開工并加緊推進,總投資達550億元。
在孫曉函看來,懷來數字產業集聚速度還不夠快、鏈條還不夠完整,需要繼續引進大量相關配套企業,才能形成全產業鏈集聚發展,這也是懷來數字經濟發展的巨大空間。
“這些大數據企業選擇落地懷來是因為我們有良好的生態,這也是我們堅持‘生態第一理念所得到的紅利。作為環京縣域,我們要‘靠北京吃北京,更要借力北京謀定而后動,規劃出符合自身發展的產業,主動而為擁入京津冀協同戰略,是縣域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孫曉函表示。